社保政策的长远意义:阵痛后的良性发展

发布时间:2025-08-06 19:07  浏览量:2

根据2025年9月1日施行的最新社保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为所有员工(包括兼职、临时工)缴纳社保,任何“自愿放弃社保协议”均属无效。

社保政策的消息一经公布,就像在互联网引发了一颗核弹,瞬间点燃了各大媒体。不管是抖音、头条,还是微信朋友圈、新浪微博等,大量的帖子和视频阐述共同的观点,那就是社保新政实施后,影响最大的是底层人和小微企业。小微企业经营成本高了,只能给底层员工降工资,或者直接倒闭。许多小企业主甚至已经提前说明,缴纳社保后,原来的工资由4000变成3000。

不可否认,缴纳社保对小微企业和员工的影响显著。以一家有8名员工的小微企业为例,此前员工月薪3500元且未缴社保,如今需额外承担9600元社保成本,员工工资则减少600元。这导致企业利润大幅缩水,面临生存考验,员工也因收入减少而压力倍增。这种两端的生存矛盾,看似由这数百元的支出引发,实则在经济下行期成为压垮骆驼的潜在稻草。

其次,许多人对新政策下缴纳社保的解读,认为是当前缴纳的社保用于现有老人,而在人口少子化背景下,50年后自身的养老金将无人承担,甚至担心付出会导致悲惨老年。更现实的是,房贷、车贷、育儿等压力已让人喘不过气,对当下生活的焦虑远超对未来保障的关注。

其实,短期看,经济下行期部分小微企业可能因缴社保而破产;但长期而言,超大型企业会因非法劳动力减少而将部分利润纳入社保,小微企业也会规范用工,无法盈利的行业将被自然淘汰,结束“压榨员工苟活”的双输局面。这是良性发展前的必要阵痛。

现在中国之所以这么卷,有相当一部分原因,就是很多小企业本身没有竞争力,但就是靠着偷税漏税、不缴纳社保极致压低成本,最终形成的局面也不过是牛马累死累活勉强生存。

超大型企业尤其是国企,常通过劳务派遣或外包方式,由小微企业承接部分非核心业务,而小公司不交社保曾是常态。政策收紧后,若小公司因缴不起社保倒闭,大企业要么让现有80名核心员工承担300人的工作量,要么正规招聘220名员工并缴纳社保。这倒逼企业遵循“社保照缴、工资足额”的正常逻辑,避免依赖廉价无保障劳动力的流水式压榨,推动用工规范。

历史进步离不开阵痛与适应,反对奴隶制的首先是奴隶,关押一辈子的囚徒舍不得离开牢笼。但矛盾越激烈,越要看清事物本质,社保新政虽带来短期阵痛,但终将推动社会走向规范与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