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梧叶报立秋,蝉语话新凉

发布时间:2025-08-07 10:09  浏览量:2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三个节气,也是秋季的起始。“立”,是开始之意;“秋”,意为禾谷成熟。整个自然界的变化是循序渐进的过程,立秋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转折。在自然界,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成熟。

立秋·节气

万绿枝头一叶黄,秋风恰则到林塘。”在繁茂绿意中,我们窥探到属于秋天的萧瑟成熟,迎来了秋季的第一个节气——立秋!

立秋,“四立”之一,秋季的第一个节气。立秋期间,尚未出暑。虽然初有凉风,但并不会短时间退去暑热,到下一个节气处暑,才基本告别夏天。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气候虽有差别,但立秋时节大部分地区天气仍然酷热,白天阳光依然剧烈,处于每年大热三伏天的末伏,气温更为酷热。

立秋·三候

古人将立秋分为三候,每一候都生动地描绘了立秋时节自然界的细微变化,宛如一首优美的自然乐章。

一候·凉风至

立秋后,暑热渐退,北方地区开始刮起凉爽的风,不再像夏季那样闷热。所谓“凉风至”,并非指立刻寒冷,而是风中已带有丝丝凉意。

二候·白露生

因昼夜温差增大,清晨的雾气在草木上凝结成晶莹的露水,称为“白露”。此时空气湿度降低,露水显得清澈洁白,故称“白露降”。

三候·寒蝉鸣

古人认为蝉“感阴而鸣”,与夏蝉的聒噪不同,寒蝉的鸣叫预示着秋天深入。

立秋·习俗

虽然立秋后天气可能仍然炎热(尤其在南方),但古人认为此时阳气渐收、阴气渐长,因此在民间形成了许多传统习俗,既有迎接丰收的喜悦,也有祈福消灾的寓意。

啃秋

啃秋是指在立秋这天吃西瓜、香瓜等瓜果,象征“咬住夏天的尾巴”,防止秋燥,也有祈求健康之意。

夏季炎热,人们食欲不振,容易消瘦。立秋后天气转凉,民间有“贴秋膘”的习俗,即吃些滋补食物以补充体力。

晒秋

立秋后天气干燥,阳光充足,适合晾晒农作物,为秋冬储存粮食。

凉秋驼饮,醇味相宜

凉风捎来第一缕秋意,舌尖也该换季了。这个时节,身体最懂什么是"刚刚好"的抚慰——不浓不淡,不燥不腻,一杯骆驼奶恰能抚慰身心。它入口醇厚却不腻,回甘绵长而不燥,恰如这个季节最需要的温柔慰藉。

晨曦微露时,温一杯驼奶,看白雾袅袅升起,恍惚间仿佛能听见丝绸之路上清脆的驼铃声。夜幕降临时,慢慢品饮,任丝滑的奶香在唇齿间流转,为一天画上圆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