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骗中央,下骗地方,三回入狱,他出狱能否“东山再起”
发布时间:2025-08-06 05:03 浏览量:1
1997年9月,一本杂志刊登了一篇《大陆首骗牟其中》的文章,引起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讨论,里面的内容把牟其中描绘成了一位“上骗中央、下骗地方”的中国第一大骗子。
其实,关于牟其中的负面消息,早在1996年就已经有了。那时,有人举报他涉嫌经济犯罪。当时社会上就有流传“中国首富”实为“中国首骗”的说法。这一次,因为此文章掀起的“风浪”太大,最终监察部门找上来,对牟其中进行了调查。
据武汉检方的指控,称牟其中从1995年8月至1996年8月,采取虚构进口货物的手段,通过湖北轻工在湖北中行“骗开信用证”33份。其中,南德集团获取金额75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6.2亿元。
很多人可能不理解“骗开信用证”是什么意思?简单地讲,牟其中对银行说:“我要从国外进口1000吨钢材(举例假设),合同在这,你给我开个保证条,等国外卖家把钢材运过来,凭‘钢材运单’和‘发票’,你就给卖家付钱。”牟其中虽然想要“保证条”,但自己不方便直接出面,于是就找到湖北轻工,答应给其好处。
湖北轻工以自己名义向银行申请“开信用证”,提交的却是牟其中编的假合同。银行看到“湖北轻工”是个有资质的公司,又有表面合规材料(因为国际生意太多,查不过来,没有实地去看钢材,让牟其中钻了空子),便开了证。
证上写:“凭真实有效的1000吨钢材提单、发票,付款7500万美元”。实际上,牟其中根本没买钢材,而是找了自己控制的公司充当“假卖家”,伪造了一套“提单、发票”,然后拿给银行说:“你看,单据全齐了,该付钱了。”就这样,这些钱就都进了牟其中的口袋里。
牟其中被拘留逮捕后,于2000年5月被判无期徒刑。3年后,牟其中的刑期改为了18年。纵观牟其中的一生,可谓跌宕起伏。
牟其中于1940年出生在四川万水县的一个商人家庭。从小耳濡目染的他,对做生意很有想法。牟其中从小灵活好动,老师曾评价他:“若能改掉夸夸其谈的性格,今后肯定有大出息。”牟其中长大后,想当一名正义记者。但遗憾的是,1959年高考落榜了。
为了生计,他在万水县的一家玻璃厂当了一名普通锅炉工人。他和别的工人不一样的点,就是他特别喜欢看书。他看马列、毛选,甚至法律,涉猎甚广。1974年春,牟其中和青年刘忠志合作写了一篇长文《中国向何处去》。两人不光写,还大肆宣传。在那个特殊年代,两人被关押了。1979年12月,牟其中被释放。
1982年,牟其中和别人合开了“万县市中德商店”。他做生意另辟蹊径,大胆地推出了“包换卡”,和如今的七天无理由有点儿类似。此外,他还搞代购、代销、代托运等业务。那时,他最赚钱的方式是,低价购买物品再换个地方高价卖出。
比如,1983年,牟其中从重庆以最低价买了一批铜制钟,转手就以相当高的价格卖给了上海的商店。仅这一笔买卖,牟其中就赚了不少钱。然而,随着牟其中的钱越赚越多,有关部门给他冠上了“投机倒把”的罪名,使他再一次入狱。1984年,牟其中被放了出来。1988年,“南德经济集团”就此诞生。
1989年,牟其中以敏锐的政治眼光,拿下了一笔“疯狂生意”。那时,苏联正极度缺乏轻工、食品等生活用品,而我国因经济一度过热,导致大量轻工业品过剩。90年代初,牟其中用上千车皮的轻工业品,换回了4架苏制T-154型飞机。
此后,牟其中就有点儿“撒欢儿”了。曾说过大量超凡的话,比如说,“宣布要放俄罗斯卫星”、“要把三峡人移民美国”、“要炸开喜马拉雅山南水北调”、“要在满洲里投资100亿”、“要在陕北投资50亿”……还没等牟其中去一一实现,他就被关了起来。
牟其中在狱中大多数的时间,都在反思、读书、写作。他撰写了大量政论和经济类的文章。此外,他还坚持运动。每天早上绕着监狱内的小篮球场跑几十圈,午休后再来回爬楼梯。尽管他自恃孤傲,但并没有在狱中有过违纪表现。最终在2016年牟其中获得了假释。
据《南方周末》曾有报道,说牟其中在狱中已呆了多年,他始终保持着对外部世界的关注。也就是说,牟其中出来后,完全不会和社会脱轨。那么,牟其中能否再创业,“东山再起”?据悉,牟其中出来不久,就发布了一联诗:“人生既可超百载,何妨一狂再少年。”
与牟其中很相似的褚时健,74岁保外就医后,与老伴一起承包了2400亩荒山,种起了橙子,大获成功。相比之下,牟其中的南德集团还屹立不倒,他就算不折腾,瘦死骆驼比马大,他的财富也不会少。牟其中今年已经84岁了,在后续的人生中,希望他健康、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