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撒10亿英镑救福特?这钱怕是肉包子打狗?
发布时间:2025-08-02 07:28 浏览量:1
英国财政大臣最近又整了个大活——不是给老百姓减税,而是给福特汽车塞了个"10亿英镑大红包".官方说法叫出口发展担保,听着像给企业发荣誉证书,翻译成人话就是:政府帮福特做担保,让银行敢借钱给它搞出口;再包装包装,就成了"支持汽车业""保障就业""实现增长"的励志故事——活脱脱超市促销广告文案.只不过这"促销品"有点贵:纳税人掏的担保,福特拿去卖车;赚了钱是福特牛逼亏了钱...呃好像没人提亏了怎么办.老绅士撒币向来优雅只是这次算盘珠子打得隔着英吉利海峡都听见响了你猜这笔钱到底是给汽车业的强心针还是给保守党选情的遮羞布?
一、10亿英镑担保:听着像撒钱,实则是"赊账额度"
先给各位科普下这"出口发展担保"是个啥.不是英国直接甩10亿英镑现金给福特——毕竟英国财政部的钱包比咱们月底的工资卡还干净脱欧后遗症加上疫情债,哪有闲钱真·撒币?这担保本质上就是"政府背书贷款额度":英国出口金融(UKEF)拍胸脯告诉银行"福特找你借钱搞出口,还不上我兜底",银行一看有国家担保,就敢放贷了.简单说英国是担保人,福特是空手套白狼的借款人,银行是出钱的冤大头...啊不,是合作方.
这笔钱听着吓人拆解开可能没多少.1亿英镑按当前汇率也就8亿多人民币,搁汽车行业连条像样的电动车生产线都建不起.更何况这不是一次性到账,是担保额度——福特得拿出口订单去申请提款每笔钱都得跟英国政府报备,花在哪、卖给谁、用没用英国零件都得盯着."拿着我的钱就得听我的话".这哪是支持企业分明是以"借钱给你"的名义签了份"产能绑定协议".
财政大臣里夫斯说这笔钱能"开发世界领先产品",这话听着耳熟.前几年英国给芯片行业画饼说投多少亿建晶圆厂后来钱花哪了都没下文;给高铁HS2项目砸钱修到一半发现预算超了三倍.英国政府的"支持"向来像老太太的裹脚布——看着长,拆出来净是窟窿这次给福特画的"世界领先产品"大饼,怕不是把福特全顺面包车改个电动版就叫"领先"?
二、英国急着撒币:汽车业快凉透了
为啥英国突然对福特这么大方?看看自家汽车业的成绩单就懂了.脱欧这把双刃剑捅得最狠的就是制造业尤其是汽车业.2020年脱欧前英国汽车年产量还有130万辆,2024年直接掉到80万辆出头;出口量更惨,以前60%卖到欧盟现在得交关税、过海关,物流成本涨了20%,车企纷纷把产能迁出英国:日产关了桑德兰工厂,本田干脆退出欧洲,连本土品牌捷豹路虎都把电动车生产线搬到了奥地利.
眼瞅着汽车业这块"工业明珠"快变成玻璃渣,英国急了.汽车业占英国制造业产值10%,直接间接养活80万人就业——这可是保守党票仓的重要基本盘.要是汽车厂再关几家,下次大选工党怕是要把保守党按在地上摩擦.这时候福特就成了"救命稻草":作为英国现存最大外资车企,福特在英国有3家工厂,1万名员工,每年生产50万辆商用车(比如全顺面包车),占英国汽车产量的60%.保住福特,就保住了"汽车大国"的最后体面.
更关键的是电动化转型.欧盟2035年禁售燃油车的法案虽然墨迹了一下但大方向定了,英国自己也喊着2030年禁售燃油车.可英国电动车产业链啥样?电池厂只有一家宁德时代跟宝马合资的,还没投产;本土车企捷豹路虎电动化磕磕绊绊,新势力更是查无此人.反观中国车企,比亚迪、蔚来在欧洲卖得风生水起;德国大众ID系列虽然拉胯但瘦死骆驼比马大.英国要是再没动作,以后连给别人代工的资格都没了.
所以这笔10亿担保与其说是帮福特,不如说是英国"抱大腿"——求福特把电动化产能留在英国.担保协议里肯定藏着小九九:比如福特拿了钱,得优先用英国产电池;研发中心得设在英国,不能搬去德国;新车型必须在英国投产,不然担保立马撤回.老绅士玩起捆绑销售来,比超市卖临期牛奶搭赠面包还熟练.
三、福特拿红包:表面笑嘻嘻,心里MMP
福特接这10亿担保,怕是"哑巴吃黄连".这几年福特在欧洲日子过得有多难?2024年欧洲市场亏损12亿美元,电动车销量不及预期40%,连百年老店都开始裁员关厂.要不是中国市场靠着江铃福特的商用车勉强续命,欧洲业务恨不得直接截肢.这时候英国送上门的"担保额度",简直是沙漠里递过来的半瓶水——不喝渴死,喝了还得看递水人的脸色.
福特要这钱干啥?电动化烧钱啊!造电动车、建电池厂、搞软件系统,哪样不花钱?特斯拉、比亚迪每年研发投入几百亿,福特欧洲一年才投20亿,够干啥?连大众都被卷得嗷嗷叫,福特拿什么打?英国这10亿看着不少,但跟电动化的窟窿比就是毛毛雨.更尴尬的是,英国要的"出口担保",福特可能都用不完——卖给谁去?欧盟市场关税高,中国市场进不去,东南亚被日本车垄断,非洲市场嫌太贵.最大可能是在英联邦国家卖卖改装燃油车,比如把全顺面包车加块电池改成"油电混合",然后告诉英国政府"看,我们在开拓新市场!"
而且拿了英国的钱,就得被捆住手脚.英国工厂效率低、工会强势,生产成本比德国高15%,福特早就想把产能迁走.现在拿了担保,撤厂是不可能了,只能硬着头皮投钱升级产线.万一以后英国政策变了,比如提高企业税、收紧环保标准,福特哭都没地方哭.就像小时候拿了爸妈的零花钱,想买游戏机结果被要求报补习班——钱是拿了,但怎么花自己说了不算.
最扎心的是"保障就业".财政大臣说这钱能保住岗位,可汽车业的趋势是自动化、电动化,工厂越先进,用人越少.就算福特在英国投产电动车,机器人也比工人多.到时候英国政府一看"就业没保住",怕是要拿着担保协议找福特算账:"钱你花了,人呢?是不是得赔我违约金?"福特怕是要欲哭无泪:"我招了100个程序员搞自动驾驶,也算就业啊!"
四、这场交易:各取所需还是互相挖坑?
现在来看,英国和福特的这场"10亿英镑交易",更像两个落水者互相抓着对方的头发——都想借对方上岸,结果可能一起沉底.
英国的小算盘是:花点担保费(万一福特还不上钱,政府得掏钱),换福特把电动化产能留下,带动本土供应商(电池、芯片、零部件),顺便在大选前刷一波"拯救汽车业""保障就业"的政绩.算盘打得挺精,但忽略了汽车业的规律:钱要持续砸,技术要跟得上,市场要打得开.10亿英镑撑死管两年,两年后呢?福特欧洲要是还扭亏不了,英国是继续砸钱还是认赔?脱欧后英国汽车业的根本问题——供应链碎片化、出口成本高、技术落后——靠一笔担保解决不了,就像给快饿死的人喂块糖,治标不治本.
福特的小九九是:先拿英国的钱续命,电动化转型能拖就拖,实在不行就把英国工厂做成"组装花瓶"——核心技术留美国、德国,英国只负责拧螺丝,既应付了担保条款,又不耽误以后跑路.反正英国政府要的是"产能在英国"的面子,福特给足面子就行,里子自己揣好.可问题是,欧洲电动化浪潮不等人,比亚迪、蔚来在欧洲建厂的速度比福特转型还快,等英国工厂慢吞吞升级完,市场早被抢光了.到时候别说出口,本土市场都得被中国车占领,福特拿着10亿担保建的工厂,怕是要变成"电动化时代的纪念碑".
最惨的可能是英国纳税人.这担保看着是"政府行为",但本质上是拿纳税人的钱给福特兜底.万一福特还不上贷款,10亿英镑就得从财政支出,到时候不是砍医疗预算就是涨税,羊毛出在羊身上.就像小区物业拿业主的钱给快倒闭的超市担保贷款,说"能保住超市大家买菜方便",结果超市倒闭了,业主还得平摊债务——这哪是惠民工程,分明是"损民协议".
####五、结语:老绅士的撒币,救不了汽车业的命 v 英国给福特10亿英镑出口担保这事儿,看着是"老绅士仗义疏财",实则是"落魄贵族打肿脸充胖子".汽车业的竞争早不是"撒点钱就能续命"的年代,拼的是技术、供应链、市场响应速度.中国车企靠电池、电机、电控全产业链优势横扫欧洲,德国靠百年技术积累硬撑,英国靠脱欧后支离破碎的产业基础,想靠一笔担保绑定福特逆袭?怕是把汽车业当成了"发红包就能哄好的小孩".
财政大臣说这是"变革计划的具体体现",依我看,这更像"焦虑计划的应急反应"——脱欧挖的坑太大,汽车业填不上,只能找个大牌车企当"遮羞布",告诉选民"我们还有救".可老百姓不是傻子,工厂里的工人看着生产线越来越少的同事,超市里看着越来越贵的物价,心里门儿清:10亿英镑的担保,救不了英国汽车业的命,更填不满脱欧挖的坑.
最后说句实在话:与其给福特撒币,英国不如把这10亿英镑分给车企工人——一人发10万,让他们转行学编程、开网约车,说不定比守着快倒闭的工厂强.毕竟,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老绅士的算盘打得再精,也挡不住电动化的高铁——要么上车,要么被碾.可惜英国选了第三条路:给高铁递了张"赊账票",还指望列车长为它停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