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盟友自身难保,短短一周内,石破茂两度道歉,菲律宾民众怒了,马科斯这次摊上大麻烦

发布时间:2025-08-01 17:51  浏览量:1

据报道,一周之内,亚洲两个美国盟友相继燃起政治风暴:日本首相石破茂在东京国会大厦内鞠躬致歉,声言“不让国家陷入空白”,却挡不住党内倒戈的呼声;数千公里外,菲律宾街头怒火中烧,民众焚烧总统马科斯的肖像,高喊“卖国贼”。

2025年7月底,美日菲三国关税协议的尘埃落定,引爆了这场连锁危机——美国挥舞的关税大棒,看似敲开了盟友市场,实则将石破茂和马科斯推向了政治悬崖。盟友的“自保”竟演变为内乱漩涡,谁能想到,特朗普政府的一纸协议,会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石破茂的困境始于一场选举惨败。

7月28日,东京自民党总部内气氛凝重,石破茂在议员恳谈会上两度低头道歉:“许多人失去了议席,我深感抱歉。”这场道歉源于一周前的参议院选举,自民党失去众参两院多数席位,引发党内地震。数据显示,石破茂支持率暴跌至23%,党内“逼宫”声浪高涨——有议员怒吼:“连输三场选举,总裁该辞职!”但石破茂坚持留任,声称要确保美日关税协议执行。这份协议于7月22日敲定:美国对日本商品征收15%关税,日本则承诺5500亿美元对美投资。

石破茂辩称这是“最理想结果”,可日本民众不买账:原计划争取零关税,却换来巨额买单,自民党的“惨败”成了民意对妥协的审判。

石破茂(资料图)

与此同时,菲律宾的抗议浪潮席卷马尼拉街头。

7月28日晚,马科斯在众议院发表国情咨文,标榜三年执政成果,却被窗外数千名民众的怒吼淹没。抗议者举牌痛斥:“马科斯出卖菲律宾!”导火索正是美菲关税协议——特朗普7月22日宣布,美国对菲商品征收19%关税,菲律宾却对美国零关税开放市场。这1%的“让步”(原计划20%降至19%)被菲媒嘲讽为“施舍”,预计未来五年菲律宾损失270亿至320亿比索(约35亿至42亿元人民币)。马科斯2022年上台时许诺振兴经济,如今协议反让财政雪上加霜。更糟的是,他与前总统杜特尔特的决裂加剧危机:杜特尔特被关押在海牙,支持者伺机反击,马科斯阵营在中期选举失利,政治根基摇摇欲坠。

表面看,美国关税策略玩起了“看人下菜碟”的把戏。

对日本这样的发达国家,特朗普政府以“利诱”开路:用15%关税换取5500亿美元投资,逼东京掏钱“续命”;对菲律宾等发展中国家,则赤裸裸“威逼”——马科斯访美苦谈72小时,只换来1%降税,还被要求单边开放市场。这种双重标准,在7月27日媒体分析中曝光:美国“分层”税率本质是经济勒索,盟友若不屈服,就面临25%惩罚性关税。

石破茂(资料图)

讽刺的是,欧盟选择硬刚,通过930亿欧元反制计划,而日菲却陷入被动妥协。石破茂和马科斯的困境,折射出美国霸权下的盟友困境:为自保签下不平等协议,反被国内怒火反噬。

政治危机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深化。

在东京,自民党干事长森山裕设立“总结委员会”分析败因,暗示8月报告出炉后将决定去留——石破茂虽以9.4%支持率在“下任首相”民调中排第三,远落后于高市早苗的22.4%,党内分裂已成定局。马尼拉的局面更凶险:抗议者誓言“逼宫”,马科斯家族与杜特尔特阵营的争斗升级,若经济承诺继续落空,支持率恐跌入谷底。

美国关税协议看似经济交易,却点燃了政治火药桶——日本民众不满5500亿投资的“冤大头”角色,菲律宾人愤怒于19%关税的“不公平”,协议细节成了压垮民心的最后一击。

经济账本上的伤口,比政治风暴更触目惊心。

马科斯(资料图)

日本5500亿美元投资,相当于GDP的10%,将挤压国内福利和基建预算;菲律宾的320亿比索损失,在通胀高企下更如雪上加霜。协议背后是残酷现实:美国通胀数据“冒烟”,却靠关税转嫁危机,盟友成了牺牲品。石破茂强调执行协议“避免国家危机”,却忽略日本中小企业恐遭重创;马科斯吹嘘“开放市场利好”,但菲农民已因零关税面临破产潮。关税大棒下,日菲经济自保成空谈,只剩下一地鸡毛。

盟友的自救之路,已然演变为一场豪赌。

石破茂和马科斯的危机,暴露了美国单边主义的恶果:关税协议非但未巩固同盟,反让盟友“自身难保”。未来几周,若自民党内部决裂或菲律宾抗议升级,亚洲政治版图或将重塑。但教训深刻——依赖向强权妥协,终将引火烧身;真正的自保,在于倾听民意而非白宫施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