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关漫道真如铁,难忘的第二故乡嘉峪关
发布时间:2025-08-01 06:07 浏览量:1
红柳沟军营
戈壁的风总带着沙砾的棱角,六年里,它们一遍遍打磨着嘉峪关的城墙,也打磨着我头顶上的星徽。
新兵连的第一个冬夜,我裹着还带着棉絮味的大衣站在哨位上。月光把祁连山的轮廓拓在戈壁滩上,像幅褪色的水墨画。远处的城楼垛口间,风穿堂而过的声音像极了老兵讲过的古战场号角,我攥着枪的手心里,汗和沙混在一起,结成了细小的盐粒。
春天来得猝不及防。某天早操,发现铁丝网外的骆驼刺冒出了嫩黄的芽,炊事班长说这是“戈壁的信号弹”。我们在训练场旁种过白杨树,用罐头瓶一点点攒雨水浇。它们长得慢,一年才蹿半尺高,却总在沙尘暴过后,把沾着泥的叶子倔强地舒展开。有株被炮弹震歪了的,第二年竟贴着地面拐了个弯,又直直地往上长。
最难忘是夏日的黄昏。武装训练结束,我们躺在综合训练场的沙地上,看夕阳把嘉峪关关城染成金红色。通信连的老兵会吹口琴,《小白杨》的调子混着远处巡逻车的引擎声,在空旷的戈壁上荡开。偶尔有胡杨的叶子飘到脸上,带着阳光晒过的焦香,那是比任何香水都让人安心的味道。
每年霜降,我们都要给城墙下的道路沟清沙。铁锹插进沙里的阻力,比刺杀训练时突刺的力道还沉。有次我挖到块碎陶片,上面还留着模糊的绳纹,排长说这可能是明代戍边士兵的遗物。那一刻突然觉得,我们的钢枪和古人的长矛,在这片土地上完成了一场沉默的接力。
退伍那天,我最后一次站哨。风还是老样子,卷着沙砾打在面罩上。远处的祁连山顶积了新雪,像给戈壁镶了道银边。回望营区,白杨树的影子被晨光拉得很长,我们亲手种的那几株,已经能挡住半个哨位的阳光了。
列车开动时,戈壁的风追着车窗跑。我摸了摸口袋里那枚捡来的陶片,它被体温焐得温热,边缘早已磨得光滑——就像这六年的时光,把所有的棱角,都酿成了心里的茧。
如今在南方的城市里,每当起风的日子,我总会下意识挺直腰板。知道那风里没有沙砾,却依然能闻见,嘉峪关的阳光和白杨树的味道。
明天就是2025年8月1日了,在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向在甘肃省嘉峪关市原84735部队10分队老战友问好!祝八一建军快乐!战友们你们还好吗?还记得我们一起训练的情景吗?还记得我们一起站岗放哨的样子吗?还记得我们同吃一锅饭,同举一杆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