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985毕业生的自白“我花了20万读书,却工作都找不到”

发布时间:2025-07-30 20:09  浏览量:1

导语:

“投了多份简历,面试20次,0 offer。”这是一名2023届985高校毕业生的求职记录。曾经以为考上名校就能“躺赢”,如今却在招聘会上屡屡碰壁。他的故事,撕开了当代大学生就业困境的一角,当学历不再“镀金”,我们还能靠什么突围?

第一章:名校光环破碎,“HR说我的专业是‘天坑’”

李阳(化名)毕业于某985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四年前以超一本线60分的成绩被录取时,全家都以为捧上了“金饭碗”。

“入学时学院说就业率98%,毕业才发现,所谓就业是包括‘灵活就业’的。”他苦笑着展示手机里的班级群:有人去房产中介,有人送外卖,真正对口就业的不足三分之一。

最扎心的是某次面试时HR的话:“你的专业我们不需要,除非接受销售岗,底薪3500。”

第二章:求职修罗场“300次简历石沉大海”

翻开李阳的求职表格,密密麻麻的记录触目惊心:

- 投递简历:312份

- 收到回复:47份

- 进入面试:22次

- 最终offer:0

“最绝望的一次,终面时CEO直接说:‘你学历不错,但我们更想要有3年经验的。’”他攥着一叠车票为了跨城面试,他半年花了6000元路费。

第三章:学历贬值时代“海归硕士和我抢4500的岗位”

某次招聘会上,李阳发现一个行政岗排起长队,挤进去一看:

岗位要求:大专以上,月薪4500

-应聘队伍:3个硕士,12个本科生

“一个英国留学生和我竞争时说:‘现在行情不好,我先攒个经验。’”那一刻,他彻底理解了什么叫“学历通货膨胀”。

第四章:撕裂的价值观“父母以为我在挑工作”

“村里人总问我妈:‘你儿子在城里当官了吧?’我妈只能支支吾吾。”李阳的父母至今无法理解,为什么儿子“宁可啃老也不愿去工地”——他们不知道,建筑公司开的“安全员”岗位要求24小时驻场,月薪4800。

“我爸说:‘我当年小学毕业也能养活全家’,可他们那代人不懂,现在连写字楼的前台都要本科了。”

第五章:夹缝中的出路“最后我去了‘付费上班’的实习”

经历8个月空窗期后,李阳咬牙交了一万八,进入某机构“付费实习”项目。“他们说有留用机会,其实80%的人最后都被淘汰。”

深夜加班时,他刷到高中同学的朋友圈那个读专科的女生,早早在老家考了编制,如今朝九晚五。

【数据透视】就业寒冬的真相

2023年青年失业率峰值达21.3%

平均每个校招岗位收到362份简历(智联招聘数据)

“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平均求职周期6.8个月

【专家观点】

“高等教育与市场需求的结构性错配是核心问题。”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

【读者共鸣】

“普通二本,找了半年工作,现在在火锅店当服务员,不敢告诉爸妈。”@匿名用户

“硕士毕业三年,工资还没送快递的表弟高。”@都市骆驼

结语:

当“知识改变命运”变成“学历只是门票”,或许该重新审视教育的本质。李阳的故事没有结局——他还在等一个“像样的机会”,而背后,是1076万应届生的共同迷茫。

(本文案例为真实采访改编,人物均为化名)

互动话题:

你或身边人有“毕业即失业”的经历吗?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