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街巷改造“破圈”实验:当百年宽巷子遇见集装箱潮街

发布时间:2025-07-31 01:50  浏览量:1

暮色四合,呼和浩特市两幅截然不同的画卷同时点亮:百年老巷宽巷子里,老字号的灶台蒸腾起牛肉干的诱人咸香;几步之遥的转角巷,集装箱店铺飘散出奶皮子咖啡的独特醇厚。短短458米的宽巷子与5000平方米的转角巷,此刻正吞吐着日均10万人次的巨大客流,跃升为这座塞外古城最具活力的商业新地标。

老街新生的双重变奏

曾经,这两处地方面临相似的困境。承载着百年记忆的宽巷子,深陷人车混行、店招陈旧、业态分散、外地游客稀少的窘境。转角巷则在万达影城撤离后陷入冷清,沦为夹缝于两大商场间的“灰色”地带。

转机始于2023年。回民区启动宽巷子改造工程,对这条百年老街进行全方位升级。同年,转角巷项目同步启动,以“集装箱+步行街”的创新模式,仅用百日时间,108个定制模块便让一片废墟蜕变为炫酷的潮玩街区。

如今的宽巷子焕然一新:彩色步道取代了杂乱车道,星光天幕与网红打卡墙点缀其间,烟火气十足。空气中弥漫着馓子、焙子、麻花、麻叶、烧麦、杂碎、炸糕等传统美食的诱人香气。南来北往的游客步入其中,总被这琳琅满目的老味道“拦截”,忍不住满载而归。

转角巷则迸发着工业美学的独特张力。集装箱巧妙组合,构筑成流动的店铺矩阵,瑞幸咖啡、喜茶等90余家品牌在此汇聚。为精准锁定15-25岁的青年客群,街区独创“素人才艺大赛”、“草垛拳击赛”等活动矩阵,年投入超百万,只为“持续制造新鲜感”。

当改造红利汹涌而至,两条街区面临共同的考题:如何让热度长燃不熄?

记者采访了宽巷子运营公司负责人苗杰。他介绍,宽巷子历史可追溯至清康熙帝亲征噶尔丹凯旋途经的“和合桥”,寓意民族团结。巷口的阿拉善骆驼雕塑不仅是装饰,更诉说着回族先辈拉驼队扎根的坚韧,隐喻着商户在商业浪潮中的坚守。这里集聚了众多备受青睐的回民区“老字号”美食,但多以夫妻店为主,产品同质化问题较为突出,商业化运营思路需要加强。宽巷子未来需要深挖美食背后的文化故事,提升商户商业思维,下一步公司将助力店铺改造和商品升级。“我们不仅要留住市民的脚步,更要留住文化的根脉。”苗杰透露,团队已开始研发口味本地化的清真美食新品,例如奶皮子咖啡,烤薯宝、犇犇串等,“一口食”产品,满足游客浅尝需求。

转角巷项目主理人侯帅则分享了他的“保鲜”秘诀:街区青年创业者占比超70%,团队定期组织短视频拍摄培训,并主动淘汰同质化小吃,引入甜品自助等新品类。德顺源等老字号也在此开设“新概念店”,传统与潮流的碰撞不断激发全新消费场景。此外,侯帅团队每年都会赴西安、成都等地考察,计划引入“青年养生节”等创新主题,坚决拒绝“赚快钱”项目。

亮眼的消费数据印证了改造的成功:宽巷子日均人流量从2万飙升至8万人次,商户营业额最高增长200%;转角巷开业当日便创下10万人次的客流纪录,至今仍保持着日均2万人次的稳定流量。

当夜幕温柔笼罩回民区,宽巷子的非遗糖枣雕塑在暖红灯笼映照下流淌着温情;转角巷的集装箱店铺则透射出赛博朋克般的霓虹光彩。两条街区仅相隔两公里,却和谐共鸣,共同演绎着传统守护与创新活力的完美交融。

改造后的宽巷子,老者守着焙子铺的老灶台,身后的收款二维码闪烁着幽幽蓝光;转角巷的潮玩青年在趣味相亲墙贴上心愿卡,转身便走进了老字号焕新的“新概念店”。当百年不散的市井烟火遇见喷薄的青春创造力,呼和浩特的街巷更新故事,正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共生中,翻开令人期待的新篇章。

责编:赵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