驼道茶情——浅谈万里茶道对呼和浩特茶文化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5-06-03 16:25  浏览量:10

驼铃已经年,茶香应犹在。阴山亘古绵,白马跃青山。呼和浩特市莫尼山非遗小镇,是“万里茶道”的重要枢纽,与历史上著名的“白道川”相毗邻。

伴随着悠扬驼铃声,从归化城走出的驼商们一路行至大青山脚下,来到一处风景如画的地方小憩……当年驼商歇脚之处,就是内蒙古乃至全国首家以展示非遗为主要内容的大型露天博物馆——呼和浩特市莫尼山非遗小镇。作为当年万里茶道上的重要驿站,现在的莫尼山非遗小镇不仅是休闲娱乐的绝佳之地,也是呼和浩特市对外展示独特魅力的重要窗口和文化阵地。

茶文化起源于中国,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悠久历史,且长盛不衰。在一代代茶商的长久经营下,将手捧香茗、品味茶韵这一习惯传遍全球。而全长1.4万公里的“万里茶道”,正是这样一条由晋商开辟的、可以与丝绸之路相媲美的国际古商道。

“万里茶道”南起福建武夷山,途经内蒙古呼和浩特,北上蒙古国,最终抵达俄罗斯,是17世纪末至20世纪初连接中国南方产茶区与俄罗斯及欧洲的重要国际贸易路线。全长约1.3万公里,被誉为“丝绸之路后的又一史诗级商道”。它以茶叶为主要贸易商品,同时促进了文化、技术和民族的交流融合。

不同于英国人喜欢的茶汤红润、口感香甜醇厚的发酵红茶,呼市地区历史上的游牧民族因其特殊的饮食生活习惯则更偏爱蒸压成型、汤浓味重的砖茶。砖茶以优质黑毛茶或晒青为原料,其汤如琥珀,独具菌花香,不仅可以助消化,更对人体健康有着一定的保健和预防作用,是山西茶商对中国茶叶、商业文明的重大贡献。

在星罗棋布的茶道枢纽中,呼和浩特以其“有故事、有环境、有内涵、有文化”的鲜明特质独占鳌头、独具芬芳。草原青城——呼和浩特作为万里茶道的重要节点和枢纽城市,当地的风土人情与民族特色,融合沿线地区的饮食习惯,结合历史上真实的晋商运茶过程,可以说“万里茶道”不仅是茶叶贸易的物理通道,更是文明互鉴的象征。它塑造了沿线城市的经济格局,推动了中俄蒙三国的历史进程。守护茶道文化,传承“骆驼精神”;“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古今同饮一杯茶,一同共续茶缘、共话茶事、重走茶道。

呼和浩特茶文化既是蒙古族草原生活的缩影,也是多民族文化交融的见证。“万里茶道”不仅给呼和浩特带来了砖茶和商业繁荣,更塑造了这座城市“茶融百族”的文化特质。从驼铃悠扬的归化城到现代草原都市,从热气蒸腾的蒙古包到现代都市复古的围炉煮茶,“茶”之一词始终是呼和浩特联结历史与未来、沟通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纽带,也承载着热情、礼节与传承。今日漫步青城,仍能在氤氲茶香中触摸到那段“茶通万里”的史诗记忆,让我们以巍峨的大青山为屏,品一壶醇茶,敬八方宾朋。

保护非遗,从关注我们开始!

呼和浩特市文化艺术研究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