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明德理工学院赴榆林定边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7-30 01:31  浏览量:1

七月盛夏,骄阳似火,却挡不住青年学子投身乡村、服务社会的热忱。为积极传承红色基因,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7月14日至7月19日,西安明德理工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指导老师刘媛媛、赵效鹏的带领下,奔赴榆林市定边县,开展了一场以“赓续红色基因 赋能乡村振兴”为主题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追寻红色足迹,感悟精神传承

定边县作为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深厚的红色底蕴与光荣的革命传统。实践队首站来到三五九旅窑洞遗址,这里是抗日战争时期三五九旅驻军屯垦的重要场所。队员们通过展板介绍和实物展示,深刻领悟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南泥湾精神在定边的生动实践。

在打盐旧址,队员们了解到定边盐湖在革命时期的重要作用。抗战时期,定边盐池被誉为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命脉”,战士们与当地群众冒着敌人封锁,日夜赶制食盐,支援前线抗战。站在盐湖边,望着结晶的盐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了“盐池精神”中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革命情怀。

此外,实践队还参观了定边烈士陵园、瞭望台和郑大墩遗址,向烈士纪念碑鞠躬致敬,缅怀为解放定边牺牲的革命先烈。一件件珍贵文物、一座座纪念碑,诉说着革命先辈为民族解放事业浴血奋战的英雄故事,让队员们深受触动。

探访红色工业,挖掘奋斗精神

作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开山鼻祖”,延长石油不仅承载着百年工业文明的厚重历史,更孕育了赓续传承的红色基因。实践队走进延长石油生产现场,通过实物展示、场景还原与史料解读,系统了解了企业从初创到现代化发展的全历程。在艰苦卓绝的革命年代,延长石油人以“埋头苦干、不怕困难”的精神,为前线供油和边区建设筑牢了能源保障线。

在座谈交流中,延长石油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企业在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领域的突破,以及在乡村振兴中的实践成果。通过产业链延伸为周边村镇提供稳定就业岗位,依托公益项目改善乡村基础设施,以产业协同激活乡村经济活力,形成“企业+乡村”的共赢格局。队员们纷纷表示,课本上的石油工业是抽象的,直到走进这里,才真切触摸到历史的温度与红色精神的力量。

拜访治沙模范,汲取绿色力量

“治沙造林模范”石光银是定边县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他数十年如一日扎根沙漠,带领群众治沙造林、脱贫致富,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七一勋章”等荣誉。实践队专程来到石光银治沙造林基地,拜访这位“沙漠愚公”,并参观了石光银同志纪念馆。

纪念馆内,一张张图片记录了石光银从青年时期开始,带着村民在毛乌素沙地边缘植树造林的艰辛历程。从最初骑着骆驼在沙漠中寻找水源,到发明“三行一带”植树法提高成活率;从自己掏钱买树苗、垫资金,到带领群众发展沙产业实现增收……队员们被他“生命不息、治沙不止”的执着精神深深打动。石光银告诉队员们,治沙不仅是为了生存,更是为了子孙后代,这种担当精神让队员们深受启发。

聚焦乡村振兴,探寻发展新路

实践队将传承红色基因与探索乡村振兴紧密结合,深入定边县乡村一线,考察当地产业发展、生态建设和文化振兴的实践成果。

在白泥井镇团结村,实践队了解到该村曾是典型的贫困村,近年来通过发展特色种植、乡村旅游等产业,实现了从“土坷垃”到“金疙瘩”的转变。村里依托土地流转成立合作社,种植马铃薯、玉米、小麦、辣椒等作物,并打造了“团结村农耕文化体验园”,吸引游客体验农耕乐趣,带动村民人均年收入大幅增长。队员们认为,乡村振兴不仅要靠产业,还要挖掘文化特色,走“农旅融合”的路子。

在盐池滩羊公园,队员们实地考察了定边县特色产业发展情况。

滩羊是定边的地理标志产品,当地通过“合作社 + 企业 + 农户”模式,建立了从养殖、加工到销售的全产业链,滩羊肉不仅走进了全国各大城市的餐桌,还通过电商平台销往海外。

实践队还来到定边县森林公园,感受定边生态治理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成果。曾经的荒坡变成了绿树成荫的森林公园,闲置的土地种上了波斯菊、向日葵等花卉,打造出“四季有花、步步有景”的乡村旅游景点。每到周末,周边游客纷至沓来,带动了餐饮、住宿等产业发展,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增收。

在荞麦种植基地,队员们实地学习荞麦选种、种植、田间管理等技术,针对发现的“部分地块肥力不均”问题,结合农业资料提出“轮作休耕+有机肥改良”的建议,得到基地技术人员的认可。

践行初心使命,勇担青年责任

六天的实践活动中,队员们足迹遍布定边的红色遗址、乡村田野、产业基地,在看、听、问、思中深化了对“红色基因”和“乡村振兴”的理解。实践队还通过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等形式,收集了定边县在红色文化传承、特色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经验和建议,形成了实践调研报告,为当地乡村振兴提供参考。

“这次定边之行,让我深刻认识到红色基因不是抽象的概念,它体现在革命先烈的牺牲奉献中,体现在石光银这样的模范人物的奋斗坚守中,更体现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中。”实践队的队员们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青年,要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将所学知识与乡村振兴实践结合起来,用实际行动为基层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及学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通过让学生走进基层、了解社会,引导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未来,学校将继续组织此类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通讯员:赵效鹏 吴贾瑶 郭佳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