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患癌率飙升!专家呼吁:这些东西少给孩子吃!危害极大!

发布时间:2025-07-29 23:56  浏览量:1

这几年,医院儿科肿瘤病房里人越来越多,医生们也越来越沉默。每次看到穿着病号服的小朋友一边打吊瓶一边看动画片,心里就像被石头砸了一下。

儿童癌症,不再是个遥远的话题,不再是“别人家的悲剧”,它已经实实在在地出现在我们身边。

不少家长问:“孩子怎么会得癌症呢?我们又没有家族病史,他吃得好睡得好,怎么就有事了?”癌症不是突然冒出来的,它是长年累月一点点累积的结果。

尤其是孩子,他们身体还在发育,各个器官都还娇嫩得很,受到的伤害往往比成年人更严重。吃进去的东西、呼吸到的空气、接触到的环境,每一样,都可能埋下隐患。

说句不好听的,现在孩子生病,很多时候跟吃进嘴里的东西脱不了关系。特别是那些被包装得五颜六色、香精味十足的“儿童食品”,看起来可爱,闻起来香甜,其实里头猫腻可不少。

含有人工添加剂的零食,比如五颜六色的糖果、果冻、膨化食品、饮料,虽然吃起来甜丝丝的,但里面往往加了大量的色素、防腐剂、甜味剂。

这些添加剂在国家标准范围内是允许的,问题是孩子吃的频率太高、量太大,身体代谢跟不上,就容易出问题。

有研究发现,某些人工色素和防腐剂在动物实验中可能有促进肿瘤生长的作用。虽然还没有直接在人身上证实,但孩子的身体不像大人,抵抗力差,一点点积累也可能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还有不少家长觉得果汁饮料比可乐健康,其实这也是个误区。很多所谓的“果汁”其实果汁含量不足10%,剩下的全是糖和香精。

高糖饮食会导致孩子肥胖,而肥胖又是儿童白血病、脑瘤等多种癌症的高风险因素。这不是吓唬人,2023年《中华流行病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就指出,儿童肥胖与某些血液系统肿瘤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再说说腌制食品,像咸菜、腊肠、辣条这些,很多孩子特别爱吃。可是这些东西里往往含有亚硝酸盐,尤其是辣条,它的制作过程复杂,调味料多得吓人。

亚硝酸盐在体内可能转化为亚硝胺,而亚硝胺是一种明确的致癌物,对胃肠道的刺激特别大。你可能觉得孩子吃得少,没关系。问题是,孩子的肠胃还没发育完全,哪怕一点点刺激,也比成年人受到的影响大得多。

再看家里常见的“儿童牛奶”、“营养饼干”这些,看起来像是专门为孩子设计的,其实很多都是换了个包装的普通零食。

高脂肪、高糖分、低纤维的食物吃多了,不仅影响孩子发育,还会增加肿瘤发生的风险。更何况现在不少家长怕孩子营养不够,动不动就补钙、补锌、补维生素,结果反而让孩子内分泌紊乱,身体免疫力也被破坏。

还有一点很多人没注意,那就是微塑料。现在有研究发现,很多塑料包装的食品在高温下会析出微量塑化剂。

这些微塑料进入孩子体内,可能干扰内分泌系统,影响生殖系统发育,甚至有可能诱导细胞突变,这也是癌变的早期环节。尤其是用塑料杯装热饮、微波炉加热塑料饭盒这些操作,尽量别让孩子接触。

说到这儿,可能有家长觉得太夸张了,孩子吃点零食,怎么就得癌了?其实真不是一两次的问题,也不是马上就有反应。

癌症是慢慢积累出来的,像水滴石穿一样,一点一滴都在影响身体细胞的变化。而孩子的细胞分裂速度快,如果有坏的基因突变,它们复制得也快,癌变的机会自然也就多了。

而且现在的生活节奏太快,很多家长图方便,常年让孩子吃外卖、快餐、instantnoodles这些速食食品。

这些食物普遍油盐糖都高,而且常常重复使用的油、高温油炸,也会产生一些可能致癌的物质。孩子吃得多了,不仅容易发胖,还可能影响肝脏解毒功能。肝脏一旦处理不过来,毒素在体内堆积,问题就来了。

说到这儿,有人可能会问,那孩子到底能吃什么?其实也不复杂。新鲜的蔬菜水果、粗粮、蛋白质丰富的豆制品、适量的肉类和鱼类,都是比较安全的选择。

只要是自己做的饭菜,控制好油盐糖,食材来源干净,少加工,基本上都不会有太大问题。

有位营养科的老医生说过一句话特别在理:“孩子的身体就像一张白纸,你给他画什么就留下什么。”现在很多人还没意识到这个问题,觉得反正孩子还小,吃点没关系。可等到问题出现了,再后悔就晚了。

国家癌症中心2024年发布的数据显示,过去十年间,中国0到14岁儿童的肿瘤发病率增长了28.5%,其中最常见的是白血病、脑瘤和淋巴瘤。这不是偶然,也不是个别现象,而是一个值得所有人警惕的趋势。

除了吃的,还有家里的环境也影响大。像甲醛问题,很多人以为新装修的房子通风几个月就没事了。可有些劣质家具里的甲醛释放期可以长达几年。

孩子天天待在房间里,呼吸着这些气体,时间一久,对身体的影响不小。甲醛是一类明确的致癌物,对儿童呼吸道、免疫系统都有损伤。家里装修后最好一年内不住进去,尤其是有小孩的家庭,更要注意。

有些人在孩子生病后才追问原因,才开始看营养标签、查食材来源、去医院做体检。其实这些事本该早点做。说实话,现在信息这么发达,大家都有手机,网上也有很多靠谱的健康知识,关键是愿不愿意去看,肯不肯花点心思在孩子身上。

有时候,孩子的健康就藏在每天的早餐里,藏在他嘴里含的糖果里,藏在你给他买的那杯奶茶里。我们不能控制外面的世界,但至少能守住自己家的餐桌和厨房。

医生不是在吓人,媒体也不是在制造焦虑。儿童癌症的上升,不是个别事件,而是整个社会生活方式变化的结果。我们每一个家长的选择,都在悄悄影响着孩子的命运。

不是所有的“儿童食品”都适合孩子吃,不是所有的“健康饮品”都真的健康。多花点心思看看配料表,少听广告,多听医生的话,或许就能帮孩子避开一些不该有的风险。

参考文献:

[1]王文波,李宏宇,赵晓芳.儿童肿瘤发病趋势与预防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3,44(2):145-149.

[2]张伟,孙琳,陈建.食品添加剂对儿童健康的潜在影响[J].中国公共卫生,2024,40(1):25-28.

[3]刘芳,赵志勇.儿童膳食与肿瘤风险的相关研究进展[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25,33(4):412-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