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女孩嫁到中国,回娘家时,父母问:怎么没戴头巾?

发布时间:2025-07-26 15:13  浏览量:1

从巴基斯坦的繁华都市到中国的乡村田野。

阿依莎以为嫁给爱情就是最美好的结局,直到那天回到娘家,父母的一句话让她措手不及。

01

拉合尔的阳光依旧炙热。

阿依莎每天早上八点准时到达中巴经济走廊项目办公室。

她是这里唯一会说中文的巴基斯坦女孩。

父亲花了大价钱让她学中文,就是希望女儿能有个好工作。

现在看来,这个投资很值得。

那天上午,办公室来了一群中国工程师。

领头的是个看起来很年轻的小伙子。

他走路的样子有些拘谨,明显是第一次来巴基斯坦。

“您好,我是李志强。”他用生硬的英语自我介绍。

阿依莎笑了笑,用流利的中文回答:“你好,我叫阿依莎。”

李志强的眼睛瞬间亮了。

“你会说中文?”

“当然,这是我的工作。”

从那天开始,李志强成了办公室的常客。

他总是找各种理由来翻译部门。

有时候是技术文件,有时候是施工图纸。

更多时候,他只是来问路。

阿依莎很快发现,这个中国男孩其实并不需要那么多翻译服务。

他只是想找借口和她说话。

李志强来自河南的一个小村庄。

家里种着十几亩地,父母都是老实的农民。

他是村里第一个大学生,也是第一个出国工作的人。

“我们那里很穷,没什么好看的。”李志强总是这样说。

阿依莎却觉得很有趣。

她从小生活在拉合尔这样的大城市,对中国农村充满好奇。

“你们那里有骆驼吗?”她问。

李志强哈哈大笑:“我们那里只有牛和羊,没有骆驼。”

“那有沙漠吗?”

“也没有,都是农田。”

阿依莎有些失望。

她以为中国和巴基斯坦一样,到处都是沙漠。

李志强开始学习乌尔都语。

他买了一本厚厚的词典,每天晚上在宿舍里背单词。

发音总是不标准,但他很努力。

阿依莎教他最基本的问候语。

“萨拉姆阿莱库姆。”李志强念得磕磕绊绊。

“不对,是萨拉姆阿莱库姆。”阿依莎纠正他的发音。

李志强重复了十几遍,还是说不好。

阿依莎忍不住笑了。

“你的舌头太硬了。”她说。

李志强摸摸自己的舌头,认真地问:“那怎么办?”

“多练习就好了。”

那天下班后,李志强请阿依莎去吃饭。

餐厅里,服务员端上来传统的手抓饭。

李志强看着盘子里的米饭,拿起叉子就要吃。

“不对。”阿依莎制止了他。

“要用手吃。”

李志强愣了一下,看看自己的手,又看看米饭。

“直接用手?”

“对,这是我们的传统。”

李志强小心翼翼地用手抓了一点米饭。

米粒从指缝间漏了出来,掉了一桌子。

他的手法太笨拙,抓不住滑溜溜的米饭。

试了几次,手上、桌上、地上到处都是米粒。

阿依莎笑得前仰后合。

“你要这样。”她示范给他看,五个手指并拢,像个小勺子。

李志强学着她的样子,总算成功吃到了几口。

但整个过程狼狈不堪,衬衫上粘了好几粒米饭。

第二天,轮到阿依莎去李志强的宿舍。

李志强煮了一碗面条招待她。

“这是我们河南的特色面条。”他自豪地说。

阿依莎看着碗里长长的面条,拿起筷子。

她从来没用过筷子。

面条太滑,总是夹不住。

好不容易夹起一根,还没送到嘴边就掉了。

李志强在一旁憋着笑。

“要不我给你拿叉子?”

“不用,我要学会用筷子。”阿依莎很倔强。

她试了半个小时,终于吃到了几口面条。

但面汤溅到了她的衣服上,整个人看起来很狼狈。

李志强递给她一张纸巾:“慢慢来,我也是练了很久才会用筷子的。”

“你从小就会用筷子吧?”

“对,但我第一次用叉子的时候,也很笨拙。”

从那天开始,他们经常一起吃饭。

李志强学着用手抓饭,阿依莎练习用筷子。

两个人都进步得很快。

02

李志强教阿依莎用微信。

阿依莎下载了微信,添加了李志强为好友。

他们开始每天聊天。

李志强会发一些中国农村的照片给她。

金黄的麦田,绿油油的菜地,还有院子里的老母鸡。

阿依莎觉得很新鲜。

她也会给李志强发拉合尔的街景。

古老的清真寺,热闹的巴扎,还有她家楼下的小摊贩。

李志强看得津津有味。

晚上视频通话成了他们的习惯。

阿依莎会穿着传统的巴基斯坦服装出现在镜头前。

那天晚上,她正在和李志强视频通话。

父亲突然推门而入。

阿依莎慌忙关掉了视频。

“你在和谁说话?”父亲问。

“朋友。”

“什么朋友?”

阿依莎犹豫了一下:“中国同事。”

父亲的脸色沉了下来。

第二天,母亲找阿依莎谈话。

“你不能和中国男人交往。”母亲直接说道。

“为什么?”

“我们是穆斯林,他是异教徒。”

“但是妈妈,他人很好。”

“好人很多,但不适合做丈夫。”

母亲的态度很坚决。

她担心女儿嫁到中国后,会忘记自己的信仰和文化。

“你想想,如果你嫁到中国,孩子怎么办?他们会是穆斯林吗?”

阿依莎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她从来没想过这么远。

父亲也找她谈了话。

“我知道你喜欢他,但爱情不能当饭吃。”

“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文化,婚后会有很多问题。”

“我们这样做都是为了你好。”

阿依莎理解父母的担心。

但她不想放弃这段感情。

李志强也面临着家里的压力。

父母从邻居那里听说儿子在巴基斯坦交了个女朋友。

他们连夜给李志强打电话。

“巴基斯坦女孩能适应我们农村的生活吗?”母亲担心地问。

“她连中国话都说不好,怎么和我们交流?”

“而且她们的风俗习惯和我们不一样。”

李志强试图解释:“阿依莎很聪明,中文说得很好。”

“那也不行,距离太远了,以后怎么照顾我们?”

父亲的反对更直接:“儿子,找个中国女孩不好吗?”

李志强陷入了两难。

他不想让父母失望,但也不想失去阿依莎。

距离李志强工程结束还有两个月。

他必须做出决定。

那天晚上,他找到阿依莎。

“我想娶你。”他直接说道。

阿依莎愣了一下:“我父母不会同意的。”

“那我们就说服他们。”

“怎么说服?”

“我学会乌尔都语,尊重你们的文化。”

李志强开始更加努力地学习乌尔都语。

他买了更多的书,下载了语言学习软件。

每天晚上学到很晚。

阿依莎被他的诚意感动了。

她决定带李志强去见父母。

那天下午,李志强穿上了最正式的衣服。

他背熟了一段乌尔都语的自我介绍。

在阿依莎家门口,他紧张得手心出汗。

“别紧张,我爸妈人很好的。”阿依莎安慰他。

但见面的过程并不顺利。

阿依莎的父亲对李志强很冷淡。

虽然李志强努力用乌尔都语交流,但父亲只是礼貌地点点头。

母亲更是从头到尾没怎么说话。

晚饭时,气氛很尴尬。

李志强试图活跃气氛,但收效甚微。

离开时,阿依莎的父母只是礼貌地说了再见。

“他们不喜欢我。”李志强有些沮丧。

“给他们一些时间。”阿依莎说。

接下来的几周,李志强经常去阿依莎家。

他帮忙搬东西,修理家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渐渐地,阿依莎的父母对他的态度有所缓解。

特别是阿依莎的母亲,开始教他做一些巴基斯坦菜。

“你要学会照顾阿依莎的胃。”母亲说。

这句话让李志强看到了希望。

03

决定结婚后,各种手续让两个人头疼不已。

首先是签证问题。

阿依莎要申请中国的配偶签证。

需要无数的证明文件。

出生证明,无犯罪记录,健康证明,还有各种公证。

每个文件都要翻译成中文,然后再公证。

光是跑政府部门就花了一个月时间。

李志强也要办理各种手续。

他需要回国开具单身证明。

还要准备邀请函和担保书。

两个人为了这些文件忙得焦头烂额。

最难的是语言考试。

阿依莎需要通过HSK四级考试。

她的中文虽然不错,但考试需要更高的水平。

每天晚上,她都在背诵词汇和语法。

李志强陪着她一起复习。

“这个词怎么读?”阿依莎指着书上的汉字。

“融洽,读róng qià。”

“什么意思?”

“就是关系很好的意思。”

阿依莎把这个词写在笔记本上,反复练习。

考试那天,她紧张得一夜没睡。

李志强陪她到考场门口。

“别紧张,你一定可以的。”

三个小时后,阿依莎走出考场。

“感觉怎么样?”李志强急切地问。

“应该还可以吧。”

两周后,成绩出来了。

阿依莎通过了考试。

她高兴得哭了出来。

李志强抱着她转了好几圈。

婚礼定在2020年3月。

按照巴基斯坦的传统,要举办三天的庆典。

第一天是订婚仪式。

阿依莎穿着黄色的传统服装,李志强穿着巴基斯坦的民族服装。

那套衣服是阿依莎的父亲专门为他订做的。

李志强第一次穿,感觉很不自在。

衣服很宽松,走路时总是担心会绊倒。

“这个领子怎么这么高?”他小声问阿依莎。

“这是传统样式,很帅的。”

李志强看看镜子里的自己,觉得像个印度电影里的演员。

订婚仪式上,两家人正式见面。

李志强的父母专程从河南赶来。

这是他们第一次出国。

在飞机上,两个老人紧张得不行。

“儿媳妇长什么样?”母亲问了一路。

“人家会不会嫌弃我们?”父亲也很担心。

到了拉合尔,阿依莎的父母热情地接待了他们。

虽然语言不通,但笑容是共同的语言。

阿依莎的母亲拉着李志强母亲的手,用蹩脚的英语说:“Welcome,welcome。”

李志强的母亲也笑着点头,虽然听不懂英语,但能感受到善意。

第二天是传统的婚礼仪式。

阿依莎穿着红色的婚纱,李志强还是那套巴基斯坦服装。

伊玛目主持了宗教仪式。

虽然李志强听不懂阿拉伯语,但他认真地跟着念诵。

这是对阿依莎信仰的尊重。

第三天是庆祝晚宴。

所有的亲朋好友都来了。

阿依莎换了一套绿色的礼服,李志强也穿上了中国的中山装。

两种文化在这个晚上完美融合。

宾客们品尝着中式和巴式两种风味的菜肴。

李志强学会了巴基斯坦的传统舞蹈。

虽然动作僵硬,但大家都为他鼓掌。

阿依莎也学着用筷子夹菜。

这次她的动作熟练多了。

婚礼结束后,是告别的时刻。

阿依莎要跟着李志强去中国了。

她和家人抱头痛哭。

母亲一遍遍地嘱咐她要照顾好自己。

“记住,你永远是我们的女儿。”父亲红着眼睛说。

“中国太远了,想家了就回来。”

阿依莎点着头,眼泪止不住地流。

这是她第一次离开家这么远。

李志强站在一旁,心情很复杂。

他知道阿依莎为了他放弃了很多。

04

2020年4月,阿依莎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

从北京首都机场到河南的小村庄,坐了八个小时的火车。

一路上,阿依莎看着窗外变化的风景。

从高楼大厦到农田村庄,从繁华都市到乡村小径。

她从来没见过这样的景象。

“我们到了。”李志强指着前方的村庄说。

阿依莎看到了一排排整齐的房屋。

比她想象中要现代很多。

李志强的父母早就在村口等待。

看到儿子带着新娘回来,两个老人激动不已。

“这就是阿依莎吧,真漂亮。”母亲拉着阿依莎的手。

虽然语言不通,但阿依莎能感受到她的热情。

村里的邻居都出来看热闹。

大家都很好奇这个巴基斯坦新娘。

“外国媳妇就是不一样,皮肤真白。”

“人家那衣服多漂亮,得值不少钱吧。”

“志强有福气,娶了个这么漂亮的老婆。”

阿依莎听不懂这些话,但能感觉到大家的善意。

她微笑着和每个人打招呼。

“萨拉姆阿莱库姆。”她用乌尔都语问候。

村民们听不懂,但都笑着回应。

李志强家的房子是新盖的三层小楼。

为了迎接新媳妇,家里重新装修了一遍。

阿依莎的房间朝南,阳光很好。

“喜欢吗?”李志强问。

“很好,比我想象中好多了。”

晚饭时,婆婆做了一桌子菜。

都是河南的特色菜。

阿依莎尝了尝,有些不太习惯。

菜品口味偏重,和巴基斯坦的清淡不同。

但她努力适应,不想让婆婆失望。

“好吃吗?”婆婆用手势问。

阿依莎竖起大拇指:““非常好。”

婆婆高兴得合不拢嘴。

刚开始的日子并不容易。

阿依莎要学习中国农村的生活方式。

早上五点,婆婆就起床准备早饭。

阿依莎也跟着早起,帮忙做家务。

她学着用大锅煮粥,用蒸笼蒸馒头。

第一次蒸馒头时,她忘了放碱。

馒头蒸出来又酸又硬,根本没法吃。

婆婆哭笑不得,重新教她一遍。

“面粉要这样和,水要一点点加。”

阿依莎认真地学着,记下每个步骤。

慢慢地,她的手艺越来越好。

可语言是最大的障碍。

阿依莎的中文虽然不错,但农村的方言她听不懂。

邻居大妈说话时,她经常一头雾水。

“这娃儿真是俊得很。”

“啥意思?”阿依莎问李志强。

“她说你长得很漂亮。”

“俊”这个字阿依莎学了很久才记住。

慢慢地,她学会了很多河南方言。

能和村民们简单交流了。

春天到了,家里要种地。

阿依莎跟着婆婆下地干活。

她从来没干过农活,一切都很新鲜。

播种、浇水、除草,每个环节都要学。

第一次拿锄头时,她差点砸到自己的脚。

“慢点,慢点,别着急。”婆婆在一旁指导。

阿依莎的手上很快磨出了水泡。

但她没有抱怨,继续干活。

村民们看在眼里,心里很佩服这个外国媳妇。

“人家金枝玉叶的,能吃这个苦,不容易。”

“志强有福气,娶了个好媳妇。”

05

在巴基斯坦时,阿依莎每天都戴头巾。

这是她从小养成的习惯。

刚到中国时,她依然保持这个习惯。

但在农村生活中,头巾有时候很不方便。

干农活时,头巾容易被树枝挂住。

做饭时,头巾可能会掉到锅里。

而且村里的女人都不戴头巾。

阿依莎渐渐觉得自己显得很突兀。

有一天,她试着不戴头巾出门。

感觉很奇怪,好像少了什么东西。

但也很轻松,头发可以自由地飘动。

李志强没有要求她摘掉头巾。

这完全是她自己的选择。

“你觉得我不戴头巾好看吗?”她问李志强。

“戴不戴都好看,我喜欢的是你这个人。”

李志强的回答让她很感动。

慢慢地,阿依莎只在特殊场合才戴头巾。

比如去清真寺,或者视频通话时。

平时在家和村里,她都不戴了。

这让她感觉更融入了当地的生活。

婆婆也从来没有对此表示过异议。

在她看来,儿媳妇怎么打扮是她自己的事。

只要人好就行。

阿依莎很感激这种包容。

她知道不是所有的婆婆都能如此开明。

转眼间,阿依莎在中国生活了一年多。

她已经完全适应了农村的生活。

会做中国菜,会说河南话,会干农活。

邻居们都夸她是个好媳妇。

但有时候,她还是会想家。

特别是在巴基斯坦的节日时。

开斋节那天,阿依莎格外想念家人。

她和父母视频通话,看到熟悉的面孔就想哭。

“你在那边还好吗?”母亲关切地问。

“挺好的,就是有点想你们。”

“想家了就回来看看。”

挂断电话后,阿依莎趴在床上哭了很久。

李志强看在眼里,心疼不已。

“要不我们回巴基斯坦看看?”

“真的可以吗?”阿依莎眼睛一亮。

“当然可以,你已经这么久没回家了。”

他们开始计划回巴基斯坦的行程。

机票、签证、礼品,需要准备很多东西。

阿依莎兴奋得好几天睡不着觉。

她要给家人带很多中国的特产。

茶叶、丝绸、瓷器,还有各种小纪念品。

“这个送给我妈妈,这个送给我爸爸。”

她像个小孩子一样规划着每件礼品。

李志强看着妻子开心的样子,也很高兴。

他知道这次回家对阿依莎意味着什么。

2021年6月,他们终于订好了回巴基斯坦的机票。

阿依莎开始收拾行李。

两个大箱子装满了给家人的礼品。

还有一些中国的特色食品。

“这些都要带吗?”李志强看着堆积如山的东西。

“当然,我要让他们尝尝中国的美食。”

阿依莎还特意学会了几道中国菜的做法。

准备回家后做给父母吃。

“我要做宫保鸡丁给我爸爸,他一定会喜欢的。”

“我妈妈喜欢甜食,我给她做糖醋里脊。”

李志强也很紧张。

这是他第二次见阿依莎的父母。

上次是结婚时,现在是作为女婿回门。

意义完全不同。

他也准备了一些礼品。

中国的书法作品,茶具,还有一些保健品。

“你觉得伯父伯母会喜欢这些吗?”

“他们一定会喜欢的,这是你的心意。”

出发前一晚,阿依莎激动得睡不着。

她想象着和家人重聚的场面。

一年多没见,不知道大家都怎么样了。

第二天一早,他们就出发了。

村里的邻居都来送行。

“一路平安,早点回来。”

“替我们问好巴基斯坦的朋友。”

大家的祝福让阿依莎很感动。

这个小村庄已经成了她的第二个家。

06

从郑州到北京,再从北京到伊斯兰堡。

长途飞行让两个人都很疲惫。

但阿依莎一点都不觉得累。

越接近家乡,她越兴奋。

“快到了,快到了。”她不停地重复这句话。

飞机降落在伊斯兰堡机场时,阿依莎的眼泪就下来了。

熟悉的土地,熟悉的空气,熟悉的语言。

一切都是那么亲切。

阿依莎的父母早就在机场等候。

看到女儿走出来,母亲立刻冲了过去。

母女俩抱头痛哭。

“我的女儿,你终于回来了。”

“妈妈,我想死你们了。”

父亲也红了眼圈,走过来拥抱女儿。

“瘦了,你瘦了。”

李志强站在一旁,看着这温馨的一幕。

他能理解阿依莎的心情。

“女婿,辛苦你了。”阿依莎的父亲和他拥抱。

“不辛苦,这是应该的。”

从机场到家的路上,阿依莎兴奋地指着窗外。

“那是我的小学,那是我经常去的公园。”

“这条街还是老样子,什么都没变。”

李志强认真地听着,记住每个地方。

这些都是妻子的回忆。

到家后,亲戚朋友都来了。

大家都想看看阿依莎在中国过得怎么样。

“你学会做中国菜了吗?”

“中国的冬天冷不冷?”

“什么时候要孩子?”

各种问题让阿依莎应接不暇。

但她很享受这种被关心的感觉。

这就是家的温暖。

晚饭时,阿依莎穿上了巴基斯坦的传统服装。

鲜艳的颜色,精致的刺绣,她看起来光彩照人。

李志强也换上了巴基斯坦的民族服装。

这次他自在多了,不像第一次那么拘谨。

母亲仔细打量着女儿,突然发现了什么。

“阿依莎,你怎么没戴头巾?”

餐桌上的气氛瞬间安静了下来。

所有人都看向阿依莎。

她的头发披散着,在灯光下闪闪发亮。

父亲也注意到了这个细节。

“你在中国不戴头巾了吗?”他的声音有些严肃。

阿依莎感到了压力,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她看看李志强,再看看父母。

空气仿佛凝固了。

母亲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

她放下了手中的筷子。

“阿依莎,你为什么不戴头巾了?”

所有的亲戚都停止了交谈。

大家的目光都聚焦在阿依莎身上。

阿依莎感到很尴尬。

她没想到这会成为一个问题。

“我...我在家里就不戴了。”她小声回答。

可母亲接下来的话,就像一根针,狠狠地刺痛了阿依莎,让她的心都揪成了一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