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高温,冠心病人预防心梗,牢记“1补充2禁忌3必须4警惕”

发布时间:2025-07-24 17:59  浏览量:1

不是冬天的专利,到了盛夏,冠心病患者的心脏也照样吃不消。

不是因为冷,而是因为热得太过分了。

气温一高,血压一波动,心脏就跟着“闹情绪”。尤其是老年人,稍一马虎,可能连预警都不给就直接“黑屏”。而在这个空调房与烈日烘烤交替循环的季节,一个不小心,心梗就成了潜伏在身边的“高温杀手”。

心脏好不好,夏天见分晓。冠心病人,夏季保命要领,一定要记住这串密码:1补充2禁忌3必须4警惕

先说“1补充”,这个“补”,不是夏日进补的“补汤”,而是水分的补充

别小看水。血液就像城市里的车流,水一少,血就稠,车一多,堵就出事。夏天出汗多,身体轻飘飘的,血却“黏糊糊”的,心脏拼命地压泵,像个喘不过气的老水泵。尤其是本身有冠状动脉狭窄的人,这时候血再一稠,堵塞的几率直接飙升。

但补水也不能蛮补。一次狂灌一大瓶水,等于给心脏当头一棒,血容量瞬间上去,心脏压力也跟着暴涨。正确的方式是少量多次,每次100-150毫升,像喂多肉一样温柔地来。白开水是首选,淡盐水也行,但含糖饮料冰镇啤酒高咖啡因饮品,统统靠边站。

接下来的“2禁忌”,是两个容易被忽视却致命的生活习惯。

第一禁忌,是突然的冷热变化。

比如从三十七八度的室外猛地钻进空调房,或者夜里空调开太低,直接冻醒。这种温差刺激,血管一收缩,心脏就像被拧了一把。尤其是洗冷水澡、凌晨洗头、夜间裸睡,都是“心梗预定”的高风险操作。

第二禁忌,是暴饮暴食。

别以为夏天胃口差就不会吃多,一顿烧烤配冰啤,肚子撑得圆滚滚,血液全去消化系统打工了,心脏就被晾在一边喘粗气。饭后突发心绞痛的病例,大多跟这顿饭“有仇”。想吃得爽,也得让心脏喘得过气。

“3必须”,是三件夏天冠心病患者不能忽略的硬核操作。

第一必须,是定时测量晨起血压。

因为早上五六点,是交感神经最活跃的时候,血压容易“飙车”。这时候如果血压升高又没察觉,心梗说来就来。每天早上起床后5-10分钟测一次血压,能提前发现风险。

第二必须,是午休。

这不是偷懒,是给心脏的“喘息时间”。夏天中午,气温最高,心率加快,再加上午餐后消化系统加班,心脏压力最大。哪怕只休息20分钟,也能降低心梗风险。

第三必须,是清淡饮食。

不是一味地吃素,而是控制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比如动物内脏油炸食品、还有“大肉块炖得香”的红烧肉,这些都是给血管“贴膏药”的元凶。可以适当增加富含钾元素的食物,比如西瓜、香蕉、菠菜,这些能帮助调节血压,减轻心脏负担。

最后的“4警惕”,是四个容易被误解的身体信号。

第一个警惕,是上腹不适。很多人以为是胃病,结果其实是心脏在“敲门”。尤其是吃完饭后出现上腹部闷胀、恶心、出冷汗,一定不能掉以轻心,心绞痛有时就披着“胃病”的马甲。

第二个警惕,是左肩酸痛,特别是活动时加重,休息后缓解,别总以为是“落枕”或“肩周炎”。心脏的疼痛信号有时候就是从左肩、左臂传过去的。

第三个警惕,是出汗异常。不是因为热出的汗,而是那种冷汗、虚汗,背心都湿透了还觉得“心里发毛”。这种莫名其妙的出汗,往往是心脏缺血时的“报警器”。

第四个警惕,是晚上憋醒、呼吸困难。很多心衰患者的心脏问题就是夜里暴露出来的。平躺时血液回流增多,心脏负担加重,就可能出现夜间憋气、咳嗽不止。这种情况,绝非简单的“空调病”。

很多人在夏天反而放松了警惕。因为天气热,身体轻,血压低,似乎就安全了。但低血压并不等于低风险。夏天的心梗,往往来得更“猝不及防”。

更可怕的是“假象”:以为出汗多是好事,其实可能是脱水;以为午后犯困是正常,其实可能是心脏供血不足;以为胃胀就是消化不良,其实是心肌缺氧的前奏

面对夏天这个“心脏考官”,冠心病患者必须要聪明应对,有章可循。不是靠“感觉”,而是靠实打实的细节管理。

比如出门前提前喝水,不等口干才喝;晚上关空调前设定定时或温度上调;吃饭七分饱,饭后不立刻躺;天气炎热时减少外出,尤其是中午11点到下午3点之间,这段时间对心脏来说,就像“魔鬼训练营”。

而最容易被忽视的一个细节是:情绪管理

情绪这东西,夏天最容易“沸腾”。一着急、一生气,肾上腺素飙升,血压也跟着暴涨。太多心梗发生在“吵完架”、“被气着”、“突然惊吓”之后。这时候心脏的血管一收缩,简直就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心脏好的人,不是不会生气,而是知道什么时候该闭嘴,什么时候该转身。夏天,不需要争个输赢,需要活得安稳。

一句话总结:夏天别被温度欺骗,心梗藏在日常的每一个微小细节里。真正的防范,是从“看似不重要”的小事开始。

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张晓峰,朱文元.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夏季发病特点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24,44(03):219-222.

[2]王建国,李晓彤.高温天气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关系研究进展[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23,27(10):1176-1180.

[3]周琳,刘海燕.血液黏稠度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J].临床内科杂志,2025,42(02):10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