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阳过”,大脑还是衰老半年!真正的后遗症是社会压力?

发布时间:2025-07-23 17:36  浏览量:1


“疫情让大脑老得更快”,一听这话,我们的第一反应几乎都是:这还用说?一旦感染,那大脑肯定会或多或少受到影响啊!

这个观点确实不是凭空而来,例如,《Nature》子刊上的研究[1]就通过分析已故患者的大脑,揭示了病毒感染后广泛的“神经Y症”,发现大脑中的免疫细胞被持续激活。更有研究表明[2]:新冠病毒可能直接感染并损伤神经元祖细胞。

图注:左:大量被染成棕色的、被激活的免疫细胞高度聚集(这是严重局灶性神经Y症的经典标志);右:绿点为损伤的神经元祖细胞


所有这些发现,几乎都将矛头直指病毒本身,“病毒是罪魁祸首”这一结论似乎已是板上钉钉,但这个答案……可能并不是这样,或者说,只对了一半。

就在今天,来自Nature子刊的一篇研究[3],通过追踪近千人的大脑扫描数据,发现了一个令人担忧的趋势:疫情期间,即便你幸运“未阳”,你的大脑也同样在加速衰老!

注:音频同步上传时光派【小宇宙】播客节目【衰老降噪实验室】,欢迎文末订阅


大脑衰老,Not 病毒?


为了精准评估疫情的影响,科学家们首先基于超过 15,000 人的大脑数据,建立了一个能准确计算“大脑年龄差距”(BAG,通过大脑扫描预测出的“生物学年龄”与实际生理年龄的差异)的模型。

随后,他们将其应用到近千名参与者身上:一组是在疫情前就完成了两次大脑扫描的“对照组”,另一组则是扫描时间点跨越了疫情前后的“疫情组”(包含感染过新冠的参与者与未感染新冠的参与者)。

图注:左侧为用于训练模型的庞大队列,右侧为进行对比实验的疫情组与对照组


对比结果出炉:与对照组相比,经历疫情组的大脑衰老速度明显加快,其大脑年龄平均额外增加了5.5个月(红框)。而更关键的是,这一现象具有普遍性——无论参与者“阳过”与否,这种大脑加速衰老的现象均普遍存在(蓝框)

貌似,我们如果将大脑加速衰老完全归咎于病毒的感染,那……没阳过的人为什么同样也会遭殃?别忘了,疫情除了病毒外,你还经历了什么?

其实也不难猜到:那些与疫情伴生的、影响了几乎所有人的广泛社会和心理冲击(比如居家隔离的 emo、对未来的焦虑、社交的缺失等等),科学家们因此推测,可能是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压力,导致了这种普遍性的大脑衰老的现象

而这一转化过程的生物学起点,正是我们身体内部的应激反应系统。 当这个系统因长期压力而失控时,就会释放出化学信使:皮质醇。


大脑宕机实录


当你遇到危险时(如躲避车辆等),大脑会通过HPA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释放皮质醇,瞬间提高血糖,为大脑和肌肉提供能量,并短暂增强记忆和注意力,帮助我们应对危机。而且,在危机过后,皮质醇水平会通过负反馈机制迅速回落,大脑恢复平静。

图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调控模式


以上是正常情况,但问题出在,疫情带来的压力不是短暂的危机,而是长期的、弥漫性的焦虑。这种慢性压力导致 HPA 轴被持续激活,最终……皮质醇的负反馈机制失灵。 皮质醇被长期维持在高位,这时,曾经的“好朋友”角色反转,开始侵蚀我们的大脑!

1)损伤海马体

首先,它会攻击负责记忆的海马体,由于海马体表面密布皮质醇受体,长期高水平的皮质醇会通过抑制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产生[4]来抑制新神经元生长,以及引发兴奋性毒性[5]两种方式损伤海马体,导致其物理性萎缩

图注:放射性标记的皮质酮(大鼠的主要皮质醇)在海马体中的高度聚集

2)损伤前额叶皮层

其次,它会抑制我们负责理性思考的前额叶皮层,长期高皮质醇会导致此区域神经元之间的连接点(树突棘)减少和萎缩,让我们无法有效接收和整合信息,削弱我们的规划与决策能力[6]。

图注:SHAM为对照组,100B、200B为不同浓度皮质酮(其在小鼠体内,和皮质醇在人体内,结合的是同一种受体)

3)激活杏仁核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它反而会过度激活情绪中枢—杏仁核(处理恐惧和焦虑的核心区域),使其变得高度敏感,让我们更容易陷入紧张、多疑的情绪,并形成释放更多皮质醇的恶性循环[7]。

图注:慢性压力一步步改造杏仁核中的神经元,使其变得过度敏感,神经元的可塑性变化被不断放大,最终导致焦虑产生(红框)

4)慢性Y症问题

最后,持续过量的皮质醇会使免疫系统对其抗Y信号产生耐受性,导致大脑内部出现一种低度的、持续的慢性Y症。这种神经Y症会直接损害神经元,并破坏连接大脑各区域的白质通路,与皮质醇的攻击形成“双重打击”[8]。

图注:心理压力能诱发免疫系统的“糖皮质激素抵抗”,从而将失控的外周Y症信号传递至大脑,最终引发神经Y症


综上,由长期压力引发的皮质醇失衡与慢性神经Y症,可能就是那些并没有阳过的人,也依然会加速大脑衰老的原因所在……

那么一个符合逻辑的推论就是:既然大脑物理结构因压力遭到破坏,那所有经历疫情的人,其认知能力(如记忆力、反应速度)肯定是跟着一起拉胯

但,事实并非如此。



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认知功能测试结果出炉:我们预想中“所有人都变笨”的情况并未出现。疫情组(未感染),尽管他们的大脑结构在加速衰老,但其认知测试成绩与对照组相比,并未出现额外下降。而感染组则表现出了明显的、可测量的认知能力下滑,他们完成测试所需的时间明显增加,远超其他两组

还不算完,更进一步的分析更是表明,只有在“阳过”的人里头,大脑的老化与认知能力的下降,才是成正比的!

图注:只有在感染组(红线),大脑衰老速度(横轴)才与认知下降(纵轴)成正比


这就等于在说:单靠压力本身,虽然足以损伤大脑结构,但还不足以让我们马上“变笨”。这表明大脑拥有一定的代偿能力,能暂时顶住压力,维持正常的认知表现

比如,足够的神经营养因子(BDNF)可以修复损伤,健康的神经连接(树突棘)可以重组通路。而长期的压力,通过皮质醇和慢性Y症,恰恰是在持续不断地消耗这些宝贵的生理储备。

但病毒的到来,似乎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它带来的额外生理打击(如强烈的神经Y症、脑部微血管损伤等),让本已因压力而持续损耗的代偿储备被彻底耗尽,大脑中那些由普遍性压力预先造成的老化,再也无法被掩盖,最终显现为我们能感觉到的反应变慢、思维能力下降。




大脑衰老这场雨,淋湿的人不一样


研究中另一个有趣的点是:大脑加速衰老的风暴虽然席卷了所有人,但它刮的可不是平均风~数据显示,在疫情期间,男性的大脑衰老速度,比女性快了大约33%!这种差异在负责高级认知功能(如思考、计算和决策)的大脑灰质模型中尤为突出

图注:面对同样的长期压力环境,男性的灰质结构可能更容易出现负面变化,表现出更快的衰老(蓝色为男性、绿色为女性)迹象


然而,比性别差异更引人深思的,是社会经济地位(Socio-economic Status, SES)所带来的巨大影响,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人群,在疫情中付出了最严重的大脑衰老代价。

其中,就业状况的影响尤为突出:与工作稳定的人相比,那些工作不太好或者没工作的参与者,其大脑年龄的加速衰老程度平均要多出近6个月。同样,那些在健康、教育和收入上处于劣势的群体,他们大脑衰老的速度,也快了2到5个月不等。

图注:疫情放大了社会不平等对大脑健康的影响


这也意味着,疫情对大脑的冲击,其本质远超生理学或心理学范畴,而是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一个人的经济状况、能享受到的医疗条件、甚至是知识储备,这些由社会经济地位决定的因素,共同构筑了他在面对风险时的“生理与心理储备”

所以当像疫情这样的巨大的社会压力事件来临时,也正是这些储备的厚薄,最终在个体层面,直接决定了其大脑健康能够承受多大的冲击。


时光派点评:

本文揭示了三个核心事实:

首先,加速大脑衰老,普遍存在的心理压力,其影响可能已经超越病毒本身。其次,病毒感染是打破大脑代偿能力的“最后一击”,它将潜在的结构老化,转化为了可感知的认知功能下降。最后,这场危机的代价并非平均分配,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异,直接放大了大脑衰老的不平等。

所以,在后疫情时代,要想持续守护我们的认知健康,我们也必须正视并管理压力、积极预防感染、并努力构筑更具韧性的个人与社会支持系统。这或许才是穿越这场衰老风暴后,我们能带走的最宝贵的行动指南。



声明 - 本文内容仅用于科普知识分享与抗衰资讯传递,不构成对任何产品、技术或观点的推荐、背书或功效证明。文内提及效果仅指成分特性,非J病治疗功能。涉及健康、医疗、科技应用等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医疗相关请寻求专业医疗机构并遵医嘱,本文不做任何医疗建议。如欲转载本文,请与本公众号联系授权与转载规范。


—— TIMEPIE ——

号外!时光派第六届衰老干预论坛火热筹备中!集结哈佛、剑桥、北大、巴克研究所等40+学者与行业领袖,于9月20日-21日空降上海,衰老干预特别课程:洞悉长寿行业,搭建合作平台丨生物极客闭门会议:聚焦抗衰实践可复制性丨抗衰科技博览会:五大方案,产学深度交融。千人”长寿盛会“,期待有你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