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不费一枪一弹,逼三国签下不平等条约,石破茂被逼辞职?

发布时间:2025-07-24 01:47  浏览量:1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文/慧心引力佳

编辑/慧心引力佳

特朗普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接连发文,宣布了与日本、菲律宾和印尼三个国家完成了贸易谈判并且达成了协议。

就在协议达成没多久,日本就传出了首相石破茂辞职的消息,据了解这份协议表面上说是平等贸易,但其实是一份极度不平等的协议。

那么这三个国家为何要屈服美国的“淫威”呢?石破茂的辞职是否也与此有关呢?

故事的开端,是一份特朗普总统亲自开出的“价目表”,与其说是贸易协定,不如说是一份清晰的指令,上面罗列着与美国做生意的代价。

这张账单简单粗暴:日本,想要把关税从传闻的25%降到15%,可以,代价是彻底开放汽车和农产品市场,送上5500亿美元的投资大礼包,并且要保证美国能拿走其中九成的利润。

至于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待遇“统一”,各领19%的关税,作为交换,两国都必须对美国实行零关税,门户洞开,此外,印尼还需额外采购45亿美元的农产品和50架波音飞机。

这份账单没有“协商”选项,只有“接受”按钮,它像一只无形的手,将三个国家推到了各自的决策天平前,逼迫他们做出选择。

在日本,这份协议仿佛一面能照出两种截然相反面孔的魔镜,撕裂了整个舆论场,一面镜子里,映出的是“屈辱”。

人们惊呼这是“广场协议2.0”,是经济主权的再次沦丧,汽车和农业,这两个日本经济的支柱与软肋,如今被毫无遮挡地暴露在美国的冲击之下。

巨额投资和利润锁定,更像是现代版的纳贡,在这面镜子前,日本是“宗主国”脚下无法反抗的“仆从国”,石破茂的签字,是耻辱的烙印。

但把镜子翻过来,另一面却照出了“务实”,石破茂的内阁班底和支持者们认为,面对特朗普25%的关税大棒,能争取到15%已是“止损”的胜利。

他们私下盘算,协议条款并非毫无操作空间:5500亿投资可以分期,拉长战线慢慢兑现,至于民众不买美国货,那可不是政府的责任。

这更像是一种拖延战术,给特朗普画了一个他想看的大饼,可惜镜子里的争论再激烈,也挡不住现实的崩塌,那么石破茂的辞职,是否与这份屈辱的协议有关呢?

如果说贸易协定是压在骆驼背上最重的那根稻草,那么在此之前,这头骆驼早已被压得跪倒在地,最直接的导火索,是执政联盟在参议院选举中的惨败。

失去多数席位,按照日本政坛的惯例,作为党首的石破茂必须鞠躬下台,这是无可推卸的政治责任,党内的豺狼也早已嗅到了血腥味。

以麻生太郎为首的“麻生派”等政治势力,正等着石破茂陷入危机,他们从不掩饰自己的野心,在背后施加的压力,成了催促他下台的倒计时。

当然,也有一种更具谋略的解读:石破茂选择了“背锅”,他主动承担签署这份“不平等条约”的骂名,用自己的政治生命,为下一任首相和整个执政联盟清理道路,让他们可以轻装上阵,免受民意的直接冲。

而这一切的背景,是日本国内早已岌岌可危的经济,物价飞涨,民怨沸腾,石破茂内阁的支持率已跌至20.8%的冰点。

协议中开放农产品市场的条款,无异于给这团烈火又浇上了一勺滚油,他心里清楚,即将到来的秋季能源价格暴涨,将是又一轮无法承受的经济海啸,辞职,成了他唯一的,也是最体面的选择。

当天平的另一端摆上的是国家安全时,经济的砝码似乎就变轻了,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的选择,完美诠释了这一点。

马尼拉的算盘打得直白而清晰,总统马科斯的选择堪称“弃车保帅”,他用经济上的“车”,换取地缘政治上的“帅”。

面对19%的关税和洞开的国门,他眉头没皱一下,因为他得到了想要的东西:美国重申《美菲共同防御条约》,在风高浪急的南海,这份安全承诺,其价值远非金钱可以衡量。

雅加达的交易则显得有些“模糊”,它付出的代价是真金白银:19%的关税,外加价值不菲的农产品和飞机订单。

它换回的,却是一份不确定的安全感,美国承诺“重新审查”让印尼感到芒刺在背的AUKUS(澳英美联盟)项目。

这像一场赌博,“审查”不等于“撤销”,更何况承诺来自信誉飘忽不定的特朗普政府,印尼用实实在在的经济代价,换来了一个可能随时会蒸发的口头善意,这笔交易是赚是亏,只有未来能给出答案。

中国青年报2025-07-23《日本首相石破茂计划8月结束前宣布辞职》

澎湃新闻2025-07-23《特朗普称与菲律宾、日本达成贸易协议,透露与印尼协议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