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放大招!小米SU7保值率把特斯拉甩身后,这仗打得漂亮!

发布时间:2025-07-23 02:32  浏览量:1

特斯拉车主们,准备好接受现实了吗?那个被你们捧为“电动车保值神话”的特斯拉,这次真的被干翻了!小米SU7,一个出道才一年多的“新兵蛋子”,直接把Model 3和Model Y按在地上摩擦,88.91%的一年保值率,甩了特斯拉Model 3足足12个百分点!雷军在微博上那句“这次我们领先了”,看似云淡风轻,实则藏着多少国产车企想喊却喊不出口的骄傲。但先别急着欢呼,这事儿没那么简单——当一辆车要等33周才能提车,当消费者宁愿加价买二手也不愿排队,这种“供需失衡”催出来的高保值率,到底是小米的胜利,还是整个电动车市场的“黑色幽默”?今天咱们就扒开这层光鲜的外衣,看看小米SU7的“保值神话”里,到底藏着多少真功夫,又有多少水分。

在说小米SU7之前,咱得先搞明白:保值率到底是个啥?它凭啥能让雷军这么兴奋,又能让特斯拉车主集体破防?

说白了,保值率就是你买辆车开一年后卖掉,还能值原价的百分之多少。这玩意儿就像汽车界的“股票K线”,直接反映一辆车在市场上的“硬通货”程度。以前大家买车,尤其是买电动车,最怕的就是“新车落地打八折,一年之后对半折”。而特斯拉之所以能在电动车市场横着走,除了马斯克那张“宇宙嘴”,靠的就是Model 3和Model Y常年霸榜的保值率——前些年,电动车保值率能上70%就算“优等生”,特斯拉常年稳定在75%以上,简直是“理财产品”级别的存在。

但这次,小米SU7直接干到了88.91%!这是什么概念?要知道,连以“开不坏”著称的丰田汉兰达,燃油车保值率也就这个水平。一个纯电动车,还是个“新势力首款车”,能达到这个数,简直就像一个刚出道的新人,直接拿了奥斯卡影帝,你说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不过,先别忙着给小米封神。保值率这东西,从来都不是单一维度的“产品力考试”,而是一场掺杂了供需关系、品牌信仰、甚至消费者“韭菜指数”的综合大考。 小米SU7能登顶,到底是真的“实力碾压”,还是占了“饥饿营销”的便宜?这事儿得掰开揉碎了说。

新闻里说小米SU7保值率高,原因有三:颜值高、技术强、交付周期长(33周)。咱一个一个看,这里面到底有多少“真材实料”,又有多少“虚头巴脑”。

第一板斧:颜值即正义,这话在汽车圈还真没过期。 小米SU7刚发布的时候,多少人是冲着那张“天使脸蛋”去的?溜背造型、隐藏式门把手、贯穿尾灯,再加上那个“原谅绿”的配色,往那儿一摆,确实比Model 3的“毛坯房”设计顺眼多了。尤其是对年轻人来说,买车就像找对象,颜值不过关,其他再好也白搭。小米这招“颜值杀”,直接戳中了当下消费者的痛点——毕竟,谁不想开个回头率爆表的车呢?

第二板斧:800V高压平台+激光雷达,堆料堆出“技术人设”。 小米SU7确实够狠,上来就是800V高压平台,充电10分钟能跑400公里,这在去年绝对是“降维打击”级别的配置。再加上激光雷达、智能座舱、自动泊车这些“黑科技”,直接把自己包装成了“科技旗舰”。对比之下,特斯拉Model 3那套老掉牙的硬件(连仪表盘都省了),确实显得有点“抠门”。消费者不是傻子,谁不想花同样的钱,买个配置更高的车?小米这手“技术内卷”,算是摸到了电动车市场的“流量密码”。

第三板斧:33周交付周期,“饥饿营销”玩出花? 重点来了!现在买小米SU7,最快也要等33周,差不多8个月!这是什么概念?你今天下单,明年春天才能提车。这种“有钱买不到”的局面,直接让SU7在二手车市场成了“硬通货”。有网友吐槽:“新车等半年,二手加价2万,居然还有人抢!” 这不就是当年特斯拉Model 3刚国产时的“饥饿营销”翻版吗?只不过这次,小米把周期拉得更长,供需矛盾更突出。

但问题来了:靠“缺货”催出来的保值率,到底能撑多久? 咱们不妨做个假设:如果小米SU7现在能现货交付,你觉得它的二手价还能这么坚挺吗?去年比亚迪海豹刚上市的时候,也因为交付慢被炒过一波二手价,但等产能上来了,价格立马“打回原形”。小米现在的情况,与其说是“产品力强”,不如说是“产能跟不上野心”。这种“饥饿营销”短期内确实能推高保值率,但长期来看,无异于“饮鸩止渴”——消费者的耐心是有限的,等哪天大家不想排队了,或者竞品杀出来了,这“保值神话”会不会一夜崩塌?

有人说,小米SU7保值率超越特斯拉,意味着“特斯拉神话破灭”。这话我劝你慎说。特斯拉之所以“被超越”,不是因为它变弱了,而是因为它“老了”。

特斯拉的保值率,吃的是“先发优势”的老本。 Model 3和Model Y卖了多少年了?从2017年到现在,全球加起来卖了上千万辆。早期电动车市场“狼少肉多”,特斯拉几乎没有对手,保值率自然高。但现在呢?比亚迪、小鹏、蔚来、极氪,还有小米,一堆新势力拿着“800V平台”、“城市NOA”、“智能座舱”这些新武器杀进来,特斯拉那套“软件定义汽车”的玩法,早就不是独家秘笈了。

更重要的是,特斯拉的“减配”操作,把消费者的心伤透了。 以前买特斯拉,大家图的是“科技感”和“品牌溢价”。现在呢?方向盘按键减配、后排座椅变短、隔音棉变薄……网友调侃:“特斯拉现在是能省则省,把‘毛坯房’做到了极致。” 反观小米SU7,上来就是“满配”,连后排座椅都是Nappa真皮,这种“诚意感”的差距,直接反映在保值率上。

但特斯拉的“基本盘”还在。 人家毕竟是全球电动车老大,超级工厂、电池技术、自动驾驶数据积累,这些都是小米暂时比不了的。Model 3和Model Y的保值率虽然跌了,但76.04%和71.28%,在电动车里依然是“第一梯队”。只能说,小米SU7的出现,让特斯拉的“保值神话”不再那么耀眼,但要说特斯拉“不行了”,那纯属瞎扯。

不管怎么说,小米SU7能在保值率上干翻特斯拉,这事儿本身就值得说道说道。它不仅仅是小米的胜利,更是整个中国电动车产业的“里程碑事件”。

以前,我们总说“国产电动车不如特斯拉”,现在呢? 从续航里程到智能座舱,从充电速度到保值率,中国品牌正在一个一个把特斯拉曾经的“优势项”变成“平手项”,甚至“领先项”。小米SU7的高保值率,本质上是消费者用脚投票——当国产电动车不再是“廉价代步工具”,而是能和特斯拉掰手腕的“科技产品”时,大家愿意为它买单,甚至愿意为它“等33周”。

但这种“领先”,更像是一场“闪电战”,能不能打成“持久战”还不好说。 小米的优势在于“互联网思维”和“用户运营”,但汽车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是供应链管理、是产能爬坡、是品控稳定性、是售后服务网络。这些东西,不是靠“性价比”和“饥饿营销”就能搞定的。现在小米SU7的交付周期是33周,这到底是“饥饿营销”还是“产能拉胯”?如果是后者,那这“高保值率”背后,就是消费者的无奈和市场的畸形。

更讽刺的是:高保值率对消费者来说,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你以为保值率高,你买车就赚了?错了!当一辆车的二手价和新车价差不了多少,甚至还要加价时,意味着你想买新车得排队,想买二手车得挨宰。这种“供需失衡”催出来的高保值率,本质上是对消费者权益的损害。真正健康的市场,应该是“新车价格稳定,二手车流通顺畅,保值率合理回归”,而不是靠“缺货”制造恐慌。

雷军在微博上那句“这次我们领先了”,听着确实提气。但作为旁观者,我想给雷总提个醒:保值率这东西,就像考试分数,能反映问题,但不能代表一切。

第一,赶紧解决交付问题。 33周的交付周期,已经不是“饥饿营销”的范畴了,这是在“透支用户信任”。现在消费者愿意等,是因为SU7确实香,但等竞品都杀出来了,谁还愿意等你八个月?比亚迪海豹07、极氪001 FR、小鹏G6i,哪个不是虎视眈眈?小米要是再不把产能提上来,小心“煮熟的鸭子飞了”。

第二,别把“高保值率”当成“免死金牌”。 保值率高,只能说明市场暂时认可你,但不代表你可以高枕无忧。汽车是个长周期产品,三五年后的故障率、电池衰减、软件更新支持,这些才是决定一辆车“终极保值率”的关键。小米要是只盯着眼前的“保值率第一”,而忽视了长期的用户体验,那迟早会被市场教育。

第三,中国电动车需要的是“全面领先”,而不是“单点突破”。 我们当然希望看到小米、比亚迪、蔚来这些中国品牌能在各个维度超越特斯拉,但这种超越,应该是靠技术创新、靠品质提升、靠用户服务,而不是靠“交付周期长”这种非市场因素。只有当中国电动车在“产品力、产能、品控、服务”全方位碾压对手时,那才是真正的“领先”。

说了这么多,最后想跟各位准车主聊几句:买车别光看保值率,这玩意儿就像股票,今天涨明天可能就跌了。

你买的是一辆车,是用来开的,不是用来“炒”的。如果一辆车让你等33周,让你加价买二手,就算它保值率100%,你开着能舒心吗?小米SU7确实不错,颜值高、配置强,但它也有缺点:品牌认知度不如特斯拉,售后服务网络不如比亚迪,长期可靠性有待验证。

真正聪明的消费者,应该学会“透过保值率看本质”。 看产品力是否真的过硬,看品牌是否有长期发展潜力,看自己的需求是否真的被满足。而不是被“保值率第一”这种营销话术牵着鼻子走。

最后,还是要恭喜雷军,恭喜小米。SU7的高保值率,确实给国产电动车长脸了。但也希望小米能记住:一时的领先不算什么,能在汽车这个“马拉松赛道”上跑到最后,才是真本事。 至于特斯拉,也别太焦虑,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赶紧把减配的东西加回来,把新车型搞快点,不然下次被超越的,可能就不是保值率了。

这场“小米VS特斯拉”的大戏,才刚刚开始。咱们搬好小板凳,接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