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最后一个割据势力,连高祖李渊都搞不定,只因后台太过强大
发布时间:2025-07-21 20:35 浏览量:4
贞观二年,朔方城头的守军望着城外密密麻麻的唐军胆战心惊。城楼上,一个面色蜡黄的中年男人正对着突厥使者破口大骂,这人正是称帝十二年的梁师都。
谁都没想到,这个在隋末群雄里毫不起眼的角色,竟然能熬过李渊时代,成了李世民登基后第一个要拔掉的“眼中钉”。为啥这个割据朔方的草头皇帝能坚持这么久?
隋炀帝时期,大隋江山早就被折腾得千疮百孔,东边打高丽,西边修运河,老百姓家里的壮丁都被抓去当差,地里的庄稼全荒了。
这种时候,各地豪强要是不趁机闹点动静,反倒显得不合时宜。李渊父子在太原起兵后顺风顺水,没几年就把王世充、窦建德这些硬茬收拾干净,武德年间的唐朝眼看着就要一统天下。
可偏偏在陕西北部的朔方,梁师都这块硬骨头硬是没被啃下来。
梁师出身于夏州朔方当地的豪族,隋朝时期他在鹰扬府郎将当差,就是一个没什么实权的边缘武官。更倒霉的是,隋炀帝登基没几年,他就因为不知名的原因被免了官,灰溜溜地回了老家。
梁师都心里对隋朝是十分不满,回到家乡后,他干脆破罐子破摔,整天跟一群街溜子混在一起,没多久就干起了拦路抢劫的勾当。
大业十三年二月的一个清晨,梁师都带着那帮朋友冲进朔方郡衙,一刀结果了郡丞唐世宗的性命,紧接着就占了整个朔方郡扯旗造反。他自称“大丞相”,还抱上了突厥的大腿,跟草原骑兵结成了同盟。
没过多久,隋朝派来平叛的将领张世隆就找上门来,结果被梁师都打得落花流水,这一下彻底让他在朔方站稳了脚跟。
转过年到了三月,梁师都的势力逐渐庞大起来。他派兵一口气拿下了雕阴、弘化、延安好几个郡,地盘大了,他干脆在城南祭天称帝,国号定为“梁”,年号“永隆”。
而且梁师都在埋祭天玉器的时候居然挖出了一枚印玺,这下可把他乐坏了,到处宣扬这是上天给他的称帝凭证。在当时的割据势力里,他称帝的时间比李渊还早几个月,之所以敢这么嚣张,主要是占了地理位置的便宜。
朔方这地方偏僻,远离中原主战场,其他群雄忙着在中原抢地盘,根本没空搭理这个边陲皇帝。突厥人对这个主动投靠的小弟也挺够意思,始毕可汗不仅送来了象征草原霸权的狼头大旗,还封他为“大度毗伽可汗”“解事天子”两个名号。
有了突厥撑腰,梁师都胆子更大了,带着草原骑兵南下抢占河南之地,连盐川郡都被他攻了下来。这时候的他,俨然成了连接草原与中原的关键角色,日子过得相当滋润。
武德元年七月,李渊刚建立唐朝,梁师都就迫不及待地派兵进犯灵州,结果被唐朝骠骑将军蔺兴粲揍得鼻青脸肿。第二年三月他又来挑衅,这次遇上了长史杨则,再次被打了回去。
连续吃了败仗的梁师都没死心,九月的时候联合突厥骑兵在野猪岭扎营,想找机会报复。唐军延州总管段德操是个老狐狸,他按兵不动耗得梁师都军队士气低落,然后突然出兵。
双方打得正激烈的时候,段德操亲自带着轻骑兵从侧面冲杀过来,梁师都的军队瞬间溃散,损失惨重。
没过多久,不死心的梁师都又带五千人马再来找茬,结果被段德操打得几乎全军覆没,连手下的堡将张举、刘旻都投降了唐军。接二连三的失败和部下的背叛让梁师都吓破了胆,他赶紧派尚书陆季览去游说突厥处罗可汗,撺掇突厥大举南下进攻唐朝。
处罗可汗被说动了,制定了兵分几路的进攻计划,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处罗可汗突然去世,这宏大的进攻计划也就成了泡影,梁师都再次被段德操痛击,日子越来越难。
武德六年之后,唐朝的国力越来越强,梁师都的势力开始急剧萎缩。他手下的贺遂、索周等将领纷纷跳槽投奔唐朝,成了压垮骆驼的一根根稻草。
段德操趁机率领边军全力进攻,一举攻破了朔方东城,梁师都只能龟缩在西城不敢出战,赶紧向突厥颉利可汗求救。
颉利虽然派来了一万精锐骑兵,但这时候的突厥已经是泥菩萨过江,这点支援根本起不了多大作用。更要命的是,梁师都听信小人谗言杀害自己的部下,搞得人心惶惶,实力一天不如一天。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登基,他一眼就看出梁师都已是风中残烛,特意写信劝他归降,给条活路,可梁师都这时候还端着皇帝的架子不肯低头。
贞观二年,李世民终于对这个割据朔方十二年的“钉子户”动了真格。他派柴绍、薛万均两大名将率军讨伐,又让刘旻带着精兵抢占朔方东城。
眼看着唐军兵临城下,梁师都的末日终于到了。他的叔伯兄弟梁洛仁见大势已去,干脆一刀砍了梁师都的脑袋,开城向唐军投降,自己则被朝廷封为右骁卫将军、朔方郡公。
从大业十三年起兵到贞观二年灭亡,梁师都的政权足足坚持了十二年,成了隋末群雄里最后一个被消灭的割据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