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实践 | 在多彩活动中邂逅成长与美好的诗篇

发布时间:2025-07-21 01:31  浏览量:9

当科技邂逅非遗,当安全教育融入生活,当阅读点亮心灵……这个暑期,南宁各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暑期活动,为孩子们编织起一张充满趣味与知识的成长之网。

从南宁市工人文化宫“益”课堂送课下乡活动中AI与非遗的奇妙碰撞,到兴宁区、江南区、西乡塘区等地开展的应急教育、心理健康讲座、安全知识科普等活动,再到横州市“花乡公益课堂”里茉莉文化与思政教育的融合,以及上林县农家书屋中绿书签行动、经典共读、红色故事带来的精神滋养,孩子们在多元体验中收获成长,度过一个安全、充实、有意义的假期。

AI遇见非遗:乡村里的文化回响

6月下旬,“中国梦·劳动美——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南宁市工人文化宫“益”课堂送课下乡活动在这里举行,670多名小学生与前沿科技、非遗技艺进行了一场沉浸式对话。

在“陆战之王”射击体验区,同学们通过智能模拟系统体验现代军事科技;“无人机——精准操控”课程上,一架架无人机在指令下灵巧穿越障碍;最火爆的“机甲大师征服挑战”区,同学们分组协作,在竞技中体会编程逻辑与工程思维的力量。当乡村少年亲手触摸到曾存在于网络视频中的设备,好奇的眼神透露着探索的渴望。人工智能正通过工会搭建的桥梁,照亮每一张求知的面孔。

在教师志愿者的指导下,同学们操纵无人机准备穿越障碍。

感受了科技的力量,也要体会非遗的魅力。武术室内,学生们练习咏春少年拳操时发出整齐划一的呼喝声。“出拳要刚,收势要柔,像山间的风一样自然流动!”教师徐斌认真指导动作,学生们目光坚定,一招一式初现传统武术的风范。

教师志愿者指导同学们学习咏春少年拳操。记者叶子榕 摄

蜡染体验区成为色彩流淌的天地。在《鎏金银鸢》手工台前,学生们屏息凝神,将薄如蝉翼的银箔小心地贴于鸢上,古老技艺的温度在指尖流淌。教师李泳熹说:“看见孩子们专注地摆弄蜡刀、抚摸银箔,我知道,这些手艺在下一代心里有了位置。”当童真与千年匠心相遇,文化传承成为可触可感的生命体验。同学们在非遗体验中读懂先民智慧,种下文化自信的根脉。

自2017年启动以来,这座由南宁市总工会构筑的文化桥梁,持续将优质教育资源导向偏远乡镇。从壮族扁担舞等非遗体验,到现代爵士舞等课程教学,再到人工智能与非遗融合,“益”课堂的课程库不断丰富,精准对接乡村文化需求。每一次“送课下乡”,南宁市工人文化宫都在为乡村孩子打开一扇窗口,通过持续追踪反馈,不断优化课程设计,让每一次送课都成为点燃乡村教育的星火。

兴宁区:应急教育点亮孩子暑期安全灯

7月15日,兴宁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兴东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兴东社区应急服务站开展“七彩暑期 筑梦未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

活动现场,通过应安家专业技术人员的解说,让孩子们了解了各类消防器材的名称、功能和用途。随后,应急救援队员向孩子们示范了灭火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开展了逼真的灭火演练,随着火势逐渐燃起,孩子们纷纷跃跃欲试,在应急救援队员的指导下,拿起灭火设备,迅速而有序地将火焰扑灭。此外,孩子们还近距离参观了应急救生演练,穿上救生服,体验了一回“小小救生员”的感觉。

在应急知识科普课堂上,应安家专业技术人员梁杰盛借助真实案例与动画,生动地向孩子们讲授家庭消防安全、防溺水、交通安全等应急知识。现场设置应急知识有奖问答环节,让孩子们以互动的方式加深对应急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通过现场交流互动,答疑解惑,加强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有效知识点的记忆。应急知识科普课堂兼具科学性、趣味性、互动性,不但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而且实效很大,有效提高了孩子们的防灾减灾意识,为保障生命安全构筑坚实防线。

江南区:为青少年安全成长“充电”

7月17日,江南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联合江南区关工委、江南区文明办、江南区妇联和福建园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淡村路西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共同开展“七彩暑期 快乐一夏”文明实践进社区主题活动。活动旨在弘扬“五老”精神,发挥“五老”独特优势,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帮助青少年度过一个安全、健康、充实、快乐的暑假。

活动特邀南宁市关工委“五老”宣讲团成员梁克清老师作题为《守护心灵,安全成长》的专题讲座。梁老师通过真实案例,重点强调了青少年暑期人身安全的重要性,并针对网络陷阱,如情感陷阱、信息陷阱、利诱陷阱等进行了深入剖析。此外,梁老师还分享了情绪管理、压力转化等心理防护技巧,为家长提供了亲子沟通和健康作息规划的建议,并详细介绍了应急处理流程及求助渠道,包括热线电话和举报平台,为青少年暑期安全保驾护航。

活动设置了暑期心理健康有奖互动环节,通过开放题型引导青少年思考“我要怎么做?”,帮助他们深入了解暑期心理变化原因、“心理中暑”表现及情绪调节方法。同时,宣传江南区推行“五个统一”工作法深化移风易俗知识,在孩子们心种下“文明种子”,从小树立勤俭节约、崇德向善理念。

西乡塘区:收获满满成长动力

火炬路社区

火炬路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邀请西大派出所的公安和交警开展“安全伴我行·创意绘未来"主题教育活动。活动聚焦交通安全、防溺水、反诈骗等知识科普,还融入创意绘画环节,让孩子们在享受假期乐趣的同时,学习实用知识。

交警围绕中小学生日常出行场景带来生动的交通安全讲座,细致讲解过马路、乘车、骑行等环节的安全要点,结合案例强调,出行需时刻谨慎、严守法规,让孩子们理解“遵守交规就是敬畏生命”,树立文明出行与自我保护意识。活动尾声的创意绘画环节备受喜爱,孩子们将所学的安全知识融入画笔,用多彩画面诠释对安全防护的理解。

西耐路社区

西耐路社区内洋溢着浓浓的甜蜜气息与和谐氛围,一场别开生面的未成年人家庭蛋糕DIY 活动在此温馨上演。20组不同民族的家庭踊跃参与,活动以制作蛋糕为媒介,让孩子们和家长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劳动乐趣,也让不同民族的家庭在互动中增进情谊。

活动特别邀请了华南烹饪专业的团队负责教学、指导,并精心准备了视频讲解和图片资料,将蛋糕制作的每一个步骤清晰呈现。从蛋糕胚的切割到奶油的均匀涂抹,从新鲜水果的巧妙摆放再到创意裱花的点缀,团队成员都耐心细致地手把手教学。在这个过程中,不同民族的家长和孩子们围在一起,认真聆听指导,遇到疑问时相互请教,不分彼此。

制作环节里,各民族家庭充分发挥创意,相互借鉴灵感,操作台前笑声此起彼伏。当一个个造型各异、充满民族特色的蛋糕完成时,大家纷纷展示着自己的成果,脸上洋溢着自豪与喜悦。

西乡塘社区

西乡塘社区与广西民族大学社校联动,围绕焦安全教育、环保实践、文化传承及学业帮扶四大板块,开展了多场“暑期小课堂”系列活动,实现“高校专业资源+社区需求”精准对接,为辖区未成年人打造多元化暑期成长平台。

在防溺水主题“暑期安全小课堂”上,广西民族大学雨露服务队学生志愿者及特邀的广西红十字应急救护队队员李娜老师,通过防溺水讲座、模拟同伴落水情景演练、心肺复苏急救技能实操展示、发放宣传手册等形式,向未成年人及家长普及“六不准”原则和急救知识。

在“环保暑期小课堂”中,以“小小志愿者”环境保护、“垃圾分类·变废为宝”为主题,通过参与金龙公寓道路绿地清扫、将废弃的塑料瓶废物再利用改造成各种实用的生活用品和装饰品等实践活动,培养环保习惯。

参与“书香满社区 阅读伴成长”读书分享会活动的“小读者”们围坐在一起,或分享自己喜爱的一本书,或朗诵诗歌,他们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将书中的故事娓娓道来。

“非遗文化暑期小课堂”以非遗技艺拓印、艾草锤手工制作为主要内容,吸引了辖区百余名青少年儿童和家长到场参与,共同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孩子们和家长在广西民族大学志愿者的指导下体验了非遗拓印技艺和艾草锤制作。

除此以外,广西民族大学雨露服务队志愿者还针对中小学生课业难点,为辖区儿童,特别是困境儿童,提供数学、英语等学科的一对一课后作业辅导,耐心地为孩子们解答疑难问题,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横州市:“花乡公益课堂” 点亮儿童暑期时光

7月14日,横州市“花乡公益课堂”暑期辅导班暨“茉莉飘香育德 青春筑梦振兴”大学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横州镇上淇村委小学正式启动。此次活动由南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依托立德树人机制综合改革试点院系,结合横州市“茉莉花之乡”特色精心策划开展。

启动仪式上,南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组建的“茉乡明德”志愿服务队为学生们赠送了独具特色的“茉莉成长手册”,手册包含美德打卡、劳动记录模块等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品德和劳动习惯。同时,志愿者们组织开展了“茉莉破冰游戏”,通过“茉莉花开几朵”报数抱团环节,融入数字认知与团队协作元素,迅速拉近与孩子们的距离。此外,还教授了“茉香盈袖”舞蹈课以及以茉莉花或红色教育为主题的儿童舞蹈,让孩子们在欢快的氛围中感受艺术魅力。

活动期间“茉乡明德”志愿服务队还将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采茶实践让孩子们亲身体验茉莉花采摘过程,感受劳动艰辛与乐趣;“清茉雅韵”朗诵课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壮乡茉莉”民俗手工课传承和弘扬地方民俗文化;“安全茉莉”主题班会增强孩子们的安全意识;“茉莉电商”实践为孩子们打开了解电商行业的新窗口;“茉莉飘香育德”成果展则全面展示活动成果。此次活动突出德育与茉莉特色的融合,立足茉莉花文化与红色资源,构建“德育 + 产业 + 文化”三位一体实践体系,推动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助力乡村振兴与青少年品德培育。

7月7日至18日,陶圩镇组织多名大学生志愿者在那良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花乡公益课堂”暑假公益班,为孩子们送上了一份特别的暑期礼物。

大学生志愿者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为孩子们提供全科作业答疑、学习方法指导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学习难题,提升学习效率。同时,公益班还开设了暑期安全教育、趣味科普、非遗传承体验等特色课程。暑期安全教育课程增强孩子们的安全防范意识,让他们度过一个安全愉快的暑假;趣味科普课程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知识的兴趣,拓宽他们的视野;非遗传承体验课程让孩子们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上林县:“阅”享一夏,成长有“书”

2025年暑假,上林县农家书屋成为青少年消暑求知的乐园。县委宣传部联合县新华书店,依托农家书屋阵地,围绕绿书签行动、经典共读、红色故事三大主题,以知识科普、手工创意、故事演绎等鲜活形式,构建多维浸润式成长空间,让书香伴青少年度过充实暑期。

绿书签行动 筑牢文化安全防线

在大丰镇云里安置点农家书屋,“绿书签护苗成长,书香伴我一夏”主题活动通过知识科普、案例警示、好书共享、创意实践“四维联动”,引导青少年自觉抵制文化垃圾,共建清朗阅读环境。“好书漂流站”环节,孩子们踊跃推荐《流浪地球》《骆驼祥子》等读物,分享读书感悟与乐趣。活动中,小读者们在书签上书写“拒绝盗版,让创意生根发芽”等标语,绘制绿树、幼苗图案,将“护苗”理念融入创意书签创作。

云里安置点农家书屋

经典共读 传承民族精神血脉

在大丰镇大丰社区沐新庄农家读书角,“阅读最美中国故事,传承最美民族品格”主题活动,紧扣“故事启航”“经典共读”“美德践行”三个环节,持续培育青少年文化自信。

新华书店工作人员手持愚公移山、孔融让梨等经典故事的绘本,为小读者们开启了一扇扇通往传统文化的大门。结合“善意”“真诚”等关键词,讲解《浇瓜结友谊》《千里送鹅毛》等故事的深刻内核,引导小读者们积极分享自己生活中帮助他人的经历,强化对诚实、团结等优秀品格的认知与理解。

大丰社区沐新庄农家读书角

红色故事 厚植家国情怀根基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在明亮镇明澄社区农家书屋,小朗诵者们诵读《少年中国说》《灯火里的中国》等红色经典诗词,一场“红色经典润童心 诵读传承爱国情”主题活动拉开帷幕。知识问答环节中孩子们踊跃抢答,在互动中深化对历史的认识。手工环节里,孩子们制作“阅读卡”,让读书与红色种子扎根心田。

明澄社区农家书屋

明澄小学三年级学生覃天浩感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多阅读红色经典书籍,勤奋学习、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做一个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好少年。”

农家书屋是青少年暑期时光里知识的课堂、精神的苗圃。上林县将持续推进“农家书屋+”模式,丰富内容、创新方式、整合资源,提高服务效能,让农家书屋真正成为青少年成长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