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70年代广东香烟图鉴,抽过3种的都是真行家

发布时间:2025-05-24 18:10  浏览量:11

在电子烟横行的今天,广东老茶楼里飘散的卷烟烟雾似乎越来越稀薄。但若翻开泛黄的相册,父辈们夹在耳后、散落在缝纫机边的烟盒,才是真正藏着广东市井烟火密码的钥匙。这些定价按"分"计算的老烟,每一口都裹着物资匮乏年代的生存智慧,也见证着岭南大地的市井百态。

1.双喜牌

"做人最紧要开心,抽烟当然要双喜!"这个从清朝活到现在的老字号,在60年代可是逢年过节的硬通货。红色包装上烫金的囍字,往茶桌上一摆就是体面。老烟枪们至今记得,当年供销社柜台里永远摆在C位的红双喜,烟丝里掺着甘蔗渣的甜味。

作为民族工业代表,双喜在广东地区具有较强市场认可度,主要面向中高端消费群体,尤其在华南地区婚庆、节庆场合被视为“喜文化”的象征 。

2.羊城牌

广州卷烟厂的亲儿子,烟盒上五羊雕塑泛着金边。别看现在年轻人觉得土,当年能掏出一包白盒羊城(带奶香味)的,绝对是国营厂里的小领导。

作为广东本土香烟的代表,羊城牌与同期的“双喜”“红玫”等品牌共同占据省内主流市场,尤其在广州及周边城市覆盖率极高 。

尽管当前该品牌已逐渐淡出市场,但其作为广东烟草工业的里程碑,仍是老一代烟民心中的经典记忆 。

3.丰收牌

作为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丰收”牌主打低价亲民路线,是当时广东草根阶层的“口粮烟” 。

坊间流传一句粗口“昂鸠鸠,食丰收”,既反映其低端定位,也侧面印证其深入民心的品牌影响力 。

80年代后,随着“椰树”“广州”等中档品牌崛起,“丰收”逐渐退出主流市场 。

4.大钟牌

比丰收还便宜的"贫民烟",烟盒就是个光板白纸壳。老西关的板车师傅们最爱它——抽完烟把烟盒拆平,正好给小孩当草稿纸。当年烟摊上最狠的广告词:"大钟一响,神仙不想",说的其实是抽完咳嗽声像敲钟。

与“丰收”“百雀”等品牌共同构成广东早期烟草市场的平价产品线 。

80年代后,因消费升级(高端品牌崛起)和政策调整(如品牌整合),大钟牌逐渐退出市场 。

5.银行牌

别被名字唬住!这可不是什么金融纪念品,而是广州卷烟二厂给工薪阶层定制的"口粮烟"。有意思的是,这烟越放越醇,有人专门囤积发霉的银行牌,说那味道像"陈皮普洱混雪茄"。

具体停产时间不详,但根据资料推测,随着90年代烟草行业整合及消费升级,逐渐淡出市场 。

6.金驼牌

佛山南海卷烟厂的镇厂之宝,烟盒上一只金骆驼昂首挺胸。老茶客们说这烟有玄机:前两口呛得像吃胡椒,抽到后半截突然变出蜜枣香。可惜烟厂合并后,这只"骆驼"彻底走失了。

注意“金驼”品牌并非广东独有,同期内蒙古呼和浩特、河南许昌、宁夏吴忠等地卷烟厂也生产过同名香烟,但包装、口感存在差异 。广东版金驼以本地烟叶和工艺为特色,更贴近南方消费者口味。

当年广东烟厂为了省钱,往烟丝里掺的东西能开杂货铺:

梅州牌加过客家娘酒曲,抽起来有糯米香;

椰树牌试过海南椰蓉,烟灰能当肥料种菜;

最绝的是红玫牌,真在滤嘴加了玫瑰精油,大老爷们抽完浑身飘香,回家差点被老婆当偷腥。

你家老相册里还藏着这些绝版烟盒吗?

如果能复活一款绝版烟,你会选哪一款呢。

还有很多品牌,欢迎大家过来分享。

感谢大家点点赞

(注:文中价格均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市场价,可能存在记忆偏差,仅供参考,部分品牌可能延续至90年代。吸烟有害健康,本文仅作怀旧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