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高层面见普京,忍不住当面发出一个警告,关乎俄罗斯的民族存亡
发布时间:2025-07-20 00:53 浏览量:8
文|瓜田李的猹
编辑|沐语纪史
普京这下又要头疼了,外面要和乌克兰决一死战,要面对美西方国家的经济制裁,内里还要解决俄罗斯的社会问题。
而且现在比起和乌克兰打仗,俄罗斯内部的问题已经火烧眉毛了。
就在近日,俄劳动部部长科佳科夫再也忍不住了,在和普京会面时当面发出了警告,告诉普京俄罗斯的人口危机已经不再是危机了,而关乎到了俄罗斯的民族存亡。
他告诉普京,2023年,俄罗斯仅有122万新生儿,而死亡人数却高达182万,这意味着每诞生两个孩子,就有三个人死去,一年消失一座中等城市的人口。
大量年轻生命的流失和人才外流,正导致国家面临劳动力枯竭和活力流失的多重困境。
如果再不解决这个问题,俄罗斯这个庞大的帝国就会慢慢消亡。
相信听到这个问题的普京,心里估计也冷得像西伯利亚的冬天吧。
2023年,只有122万新生儿来到俄罗斯,这是世纪之交以来最惨淡的记录,与此同时,却有182万人离世,死亡比出生的人数还要多一半,这意味着每年俄罗斯人口都在负增长。
维持一个民族繁衍的生命线,是2.1的总和生育率,俄罗斯的却只有1.4,这早已不是青黄不接的问题。
这串数字背后,是一个国家社会活力的流失,是未来发展引擎的熄火,人们看到的不再是冉冉升起的希望,而是日渐枯竭的现实。
相比起这个冰冷的数字来说,劳动部长甚至不敢去考虑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这些年,俄罗斯虽然也不断发展,可一直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这片土地上,男人们老得太快,走得太早。
在俄罗斯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已经跌破了六成,整个社会就像一台齿轮磨损的巨大机器,运转起来越来越吃力,越来越缓慢。
更致命的问题是,俄罗斯的性别比例在不断变得畸形,俄罗斯男性的平均寿命始终拖着整个国家的后腿。
尤其在中年阶段,男性死亡率高得惊人,伏特加、健康问题与生活的重压,让无数家庭的顶梁柱过早地倒下。
一个社会,如果男人们总是在年富力强时离去,留下的不仅是破碎的家庭,更是摇摇欲坠的社会结构,而这个足以让一个国家衰弱的问题,正在俄罗斯不断加深。
本来如果俄罗斯正常发展,国家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人们多生育,健全医疗健康体系,俄罗斯的问题应该是可以慢慢改善的。
毕竟俄罗斯国土面积很广,不会出现人口负荷,只要国家下定决心让人民生育,相信一定能有不少新鲜血液涌入俄罗斯。
可惜的是,乌克兰没有给俄罗斯机会,西方国家也没有给俄罗斯机会。
旷日持久的俄乌战争,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前线消耗的是年轻的生命,是国家最宝贵的劳动力,后方弥漫的,是长久的经济压力和看不见尽头的焦虑,这足以掐灭任何生育的念头。
再往深处说,战争的代价远不止于此。
国家一直处在战争的阴云下,人们肯定会焦虑想逃离,数十万最优秀、最聪明的年轻人,那些工程师、程序员和医生,离开了这片令人不安的土地。
他们带走的,是俄罗斯未来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这像是一场双重失血,战场上流淌的是当下的鲜血,而人才外流,流失的则是未来的血液,国家最珍贵的人力资本,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被消耗。
面对这雪崩般的危机,高层显然急了。
“大家庭”的传统被重新提起,仿佛只要回归祖辈生七八个孩子的模式,就能填补上千万的劳动力窟窿,弥补战争的损失。
总统接见“英雄母亲”的画面被反复播放,多子多福的理念,被提升到“俄罗斯世界”存续的战略高度。
可口号喊得再响,现实却很骨感。从2006年就开始的各种生育补贴,从二胎奖到一胎奖,真金白银撒了不少,生育率的曲线却头也不回地向下滑去。
为什么?因为普通人感受到的,不是宏大叙事里的“千年俄罗斯”,而是账单、物价和一份不确定的未来。
钱真的能买来孩子的笑声吗?当人们对国家的未来都感到迷茫时,谁又有信心把更多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
不过俄罗斯显然还有另外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自己生不出来,那就引进外援,这本是一条捷径。
传统上,中亚和高加索的劳工是俄罗斯劳动力的重要补充,但现在这条路也不太能行得通了。
国内保守主义和排外情绪抬头,让移民政策越来越难以实行,一边是工厂缺人到停摆,一边却是强制俄语考试等门槛不断加高。
这种矛盾心态随处可见,一方面,为了解决燃眉之急,连乌拉尔这样的内陆地区,都不得不破例向印度招揽人才,甚至为此简化签证、增设领馆。
另一方面,所谓的移民限制又常常形同虚设,默许大量劳工涌入灰色地带,这种既依赖又排斥的矛盾,让移民政策左支右绌,始终无法高效地弥补断层。
他们需要外来者的双手,却又警惕着外来者的面孔。
西伯利亚的风,或许将吹过越来越寂静的村庄,这片广袤的土地不会消失,但承载它的民族,未来在哪里?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