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大学,学生荒来了!接下来就是大学老师失业潮和大学倒闭潮
发布时间:2025-07-18 22:57 浏览量:1
学生不来、老师失业,大学倒闭,民办大学的危机,本质是 “市场用脚投票” 的结果。
“这个月工资又拖了 10 天,校长在会上说‘生源少,资金周转不开’,可我们这些老师,房贷车贷等着还啊!”
上周,一位民办高校的老师在小红书吐槽,评论区瞬间炸了锅 —— 云南某民办学院的老师说 “我们系裁了一半人”,南京某民办学院的老师晒出 “停课通知”,因为招不到学生,下学期好多专业直接停办。
民办大学的 “学生荒”,已经不是个别现象。
从云南到南京,从湖南到广东,越来越多的民办高校空着教室、闲着实验室,而紧随其后的,就是老师的失业潮和学校的倒闭潮。
学生荒有多狠?教室空了一半,专业直接停办
今年开学季,云南某民办学院的大一新生报到处,比去年冷清了一半。
有老师拍视频:“以前我们系一届招 300 人,今年只来了 120 个,好多教室空着,连保洁阿姨都闲得发慌。”
更夸张的是南京某民办学院,因为连续三年招生缺额超 60%,今年直接申请 “民转公停办”,老师们要么被分流到其他学校,要么拿着微薄的补偿金重新找工作。
这不是个例,湖南、广东的多所民办高校,今年都缩减了招生专业,以前热门的 “电子商务”“酒店管理”,因为招不到人,干脆停招。
家长们用脚投票的原因很实在:“读民办四年学费 10 万 +,毕业后找的工作和公办专科差不多,何必呢?”
去年广东某民办本科的录取分数线,比公办专科还低 20 分,即便这样,最后还是有 100 多个名额没招满。
为啥学生不愿去民办了?三个原因戳中痛处
民办大学的 “学生荒”,不是突然出现的,而是多重压力下的必然结果。
1.公办高校 “抢人” 太狠
这些年,独立学院转设公办的消息一个接一个。以前靠 “独立学院” 招牌招生的民办,现在没了优势 —— 就像江苏某独立学院转设公办后,今年分数线飙涨 50 分,隔壁的民办本科直接少招了 300 人。
公办不仅学费低(一年 5000),还有财政补贴,实验室、师资都比民办强,家长们当然选公办。
2.职业本科分走一杯羹
教育部今年新增了 200 多所职业本科,这些学校专业更接地气,学护理、机械的学生,毕业直接能考护士证、技师证,就业率比普通民办高。
河南一位家长说:“我儿子考了 400 分,与其去民办读‘万金油’的工商管理,不如去职业本科学生物制药,好歹有门手艺。”
3.学费成了 “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上海兴伟学院 14.9 万的天价学费刷屏时,更多民办本科的学费其实是 “隐形贵”—— 一年 2 万 +,四年下来学费 + 生活费得 15 万。
现在经济压力大,家长们算得很清楚:“花 15 万读个民办,毕业后月薪 5000,得 20 年才能回本,不如让孩子读公办专科,早点挣钱。”
老师先遭殃:末位淘汰、工资拖欠,铁饭碗变 “瓷饭碗”
学生荒的第一波冲击,先砸在了民办老师身上。
云南某民办学院的王老师,教了 5 年英语,今年突然被通知 “不续签合同”,理由是 “学生太少,系里要合并”。
她去找学校要补偿,得到的回复是 “要么领 2 个月工资走人,要么调去图书馆当管理员”。
这不是个例,南京、湖南的民办高校老师群里,“裁员”“降薪” 成了高频词,有老师晒出工资条:“上个月只发了 60%,校长说等招到学生再补。”
更让老师寒心的是 “用完就扔” 的操作。有老师回忆,学校为了通过评估,突击招了 200 个老师,评估一通过,就用 “末位淘汰”“课程减少” 为由解聘,连合同都不按规定签。
“我们就是学校赚钱的工具,学生多了就招人,学生少了就裁员,哪有什么‘教书育人’的体面?”
接下来,就是倒闭潮?这些学校最先扛不住
民办大学的倒闭,已经不是 “预言” 而是 “进行时”。
最先危险的是 “没特色的腰部学校”。
它们既没有顶尖民办的资源(比如宁波东方理工能招院士、拿 23 亿科研经费),又比不过公办的学费优势,专业还都是 “电子商务”、“市场营销” 这类烂大街的,学生来了学不到真本事,家长自然不买账。
就像广东某民办学院,今年招生缺额 80%,已经开始变卖实验室设备抵债。
偏远地区的民办更难。
云南、贵州的一些民办高校,本来就靠本地生源撑着,现在公办扩招、职业本科分流,再加上年轻人外流,招不到学生是必然。
有校长在内部会上说:“再撑不过明年,只能申请停办。”
就算是东部沿海的民办,日子也不好过。
南京某民办学院 “民转公停办”,上海兴伟学院靠 14.9 万天价学费维持,但每年招不到 100 人,长期下去也难以为继。
民办大学还有救吗?只有两条路可走
不是所有民办都会倒闭,但能活下来的,必然是 “狠角色”。
一条路是 “往高了走”,像宁波东方理工那样,砸钱搞科研、请院士,走 “高端路线”,靠申硕、特色专业吸引高分学生。但这需要巨额资金,90% 的民办根本没这个实力。
另一条路是 “往专了走”,聚焦职业教育,和企业绑定。比如有的民办高校和车企合作,开 “新能源汽车维修” 定向班,学生学费企业补一半,毕业直接进厂当技术员,就业率 90% 以上,靠口碑能稳住生源。
但对大多数民办来说,这两条路都走不通。它们既没钱搞科研,又没资源谈合作,只能在 “降价抢生源” 和 “维持学费等死” 之间挣扎,最终大概率被淘汰。
最后想说的是
民办大学的危机,本质是 “市场用脚投票” 的结果。
当家长们发现 “花高价读民办,不如读公办专科实在”,当公办和职业本科不断挤压空间,当人口减少的大趋势挡不住,学生荒、老师失业、学校倒闭,其实是必然。
对学生和家长来说,选学校时更要擦亮眼睛 —— 避开那些没特色、靠收学费续命的民办,优先选公办、职业本科,或者真正有实力的顶尖民办。
对民办老师来说,早点考编、转型,或许比在 “瓷饭碗” 上耗着强。
这场风暴里,没有谁是赢家,但对整个教育行业来说,淘汰落后产能,让资源流向更优质的学校,未必是坏事。
只是这个过程中,那些被裹挟的老师和学生,太苦了。
你身边有民办大学的老师或学生吗?他们现在过得怎么样?评论区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