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对莱索托加征 50% 关税:小国陷入危机,背后影响几何
发布时间:2025-07-18 20:53 浏览量:8
2025 年特朗普政府对莱索托加征 50% 关税。
一纸税单落地,制衣厂成片熄灯,全国直接拉响“灾难警报”。
白宫立刻庆功,自称“美国赢了”。
可这所谓胜利,其政策逻辑与实际影响存在明显偏差。
2025年3月,特朗普在一场演讲中提到莱索托时,笑着说:“这是个没人听说过的国家。”
说完底下笑声一片。
莱索托,一个被南非包围的内陆小国,地理上孤立,经济上却与美国捆绑紧密。
尤其是纺织业,几乎是它的全部出口命脉。
全国超过90%的出口纺织品都销往美国,美国一动,莱索托就得跟着颤。
莱索托纺织业曾为美国多个品牌提供代工,双方产业联系紧密。
这是过去二十年中美非洲合作的产物。
2000年通过的《非洲增长与机遇法案》,承诺给非洲最不发达国家免税通道,推动的是自力更生、减少援助依赖的良性发展。
莱索托自 2001 年加入《非洲增长与机遇法案》 后,纺织业出口美国的份额从不足 30% 升至 90%,年出口额从 2 亿美元增长至 12 亿美元;而此次加征关税的品类,恰好是此前 《非洲增长与机遇法案》覆盖的免税商品。
但如今一纸关税令,就把过去二十年的努力撕了个粉碎。
据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评估:此举“杀伤极大,收效甚微”。
对美国经济没太大好处,但对莱索托而言,是灭顶之灾。
如今特朗普说莱索托“对美国收取了99%的关税”,是个“贸易掠夺者”。
于是这个“没人听说过”的国家,就被列入了惩罚性关税名单,被硬生生加上了50%的进口税。
莱索托真有这么“黑心”,真的搞了个99%的关税?
没有。
美国所谓的“逆差”数据,是个算术游戏。
他们算的是货物贸易,也就是衣服、鞋子等看得见的实物。
但莱索托近年来,悄悄发展起了BPO产业:数据录入、软件测试、客服外包……这些服务,大多是美国企业外包过去的。
这些服务贸易,美国赚得盆满钵满,却从没在统计时提起。
莱索托发展大臣谢利莱在采访中说:“这不是笑话,这是政策上的荒唐。”
但特朗普团队不管这些,他们只要一个简单的叙事:“我们被占便宜了。”
至于占了谁的便宜,怎么算的,谁在受益,没人在乎。
事情很快失控了。
马塞卢工业区,曾经是莱索托最热闹的地方,但现在,机器停了人也走了。
2025年上半年,超过60家服装厂倒闭或停产。
3.5万人失业,其中七成是女性。
她们是家庭的顶梁柱,一失业整个家庭就塌了。
公交线路被取消,租房市场瘫痪,工会解散,不只是工作没了,是生活没了。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7月的报告指出,仅马塞卢和图巴博西安两地,新增极端贫困人口超过10万。
这不是经济衰退,这是国家在流血。
失业的人,不会等死,他们开始越境,往南非跑。
莱索托政府已通过非洲联盟向美国提出抗议,并与南非协商临时关税优惠,同时寻求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紧急经济援助。
但南非也不是天堂。
2025年第二季度,莱索托非法出境人数同比飙升60%。
这波人潮,让南非压力山大。
南非工会甚至公开要求政府,对莱索托纺织品进行技术审查,防止“倾销”。
一个国家靠单一出口维生,本就像走钢丝。
美国关税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 莱索托长期依赖单一出口的经济结构,使其难以承受外部冲击。
特朗普还是那一套熟悉的配方:“我们要把工厂搬回来,把工作机会带回来。”
但美国制造业早已不是90年代的模样。
年轻人宁愿送外卖、做程序员,也不想进工厂拧螺丝。
即便把税加得再高,也没有工人愿意回到流水线。
企业更现实,莱索托没了,他们就去孟加拉;孟加拉不行,还有越南。
一条裤子能在地图上绕地球一圈,最终出现在沃尔玛货架上。
美国服装零售商协会早在5月就提醒:如果莱索托的货进不来,中低价服装价格将上涨5%至8%。
别小看这几个百分点,对低收入家庭来说,这意味着孩子的校服、冬天的棉衣,可能买不起了。
美国国会部分民主党议员已提出质疑,认为对莱索托加税将损害美国零售商利益;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也指出,此举可能导致美国服装进口成本上升。
莱索托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在特朗普新的关税清单上,还有孟加拉、马拉维、埃塞俄比亚……这些国家,大多背着相似的命运,出口单一、市场依赖、低价制造。
他们不是掠夺者,也不是对手,而是全球体系里的“螺丝钉”。
但如今这些螺丝钉被一一拧下,扔在地上。
美国此举与 WTO 多边贸易原则存在差异,单边关税政策对小国的冲击尤为显著。
贸易战这个词,在这里不成立,这不是博弈,而是碾压。
一个国家的政策,最终不是砸向对手,而是砸向体系,砸碎信任,砸断合作,砸伤底层人民。
特朗普在演讲台上笑称“没人听说过的国家”,如今却因他一句话坠入灾难。所谓胜利,不过是数字游戏与政治口号的幻影,真正碎裂的是3.5万个家庭与二十年合作信任。
参考资料:
司空知史2025-07-18特朗普赢了?一国被关税战搞破产,宣布进入灾难状态,理由荒唐
免责声明:本文国际新闻均来自公开信息整理,文中观点分析仅代表个人,无任何不良引导。因国际局势动态多变,信息会有时效性差异,本人已尽力核实,如有虚假或存疑部分,请立即联系进行删除或修改。如涉及版权和配图问题,侵删。请读者理性判断,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