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金三角”,瞄准千亿级!
发布时间:2025-07-17 06:23 浏览量:1
今天
湖北日报整版刊发稿件
《“金三角”协同,
襄阳打造千亿煤磷化工产业》
聚焦襄阳煤磷化工产业发展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汪璐
通讯员 王广宁
7月9日,投资200亿元的兴发保谷磷化工产业园开工。同时,湖北联投集团、中国华电湖北分公司、云图控股三家企业与襄阳签约,均投资百亿元以上,在襄布局。
大项目接二连三,是襄阳打造千亿煤磷化工产业的关键引擎。
今年6月,湖北省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现代化工产业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2025—2027年)》,明确将襄阳纳入全省现代化工产业布局,加快打造宜荆荆襄世界级磷化工循环产业集群,建设襄阳现代煤化工产业基地。
襄阳市委、市政府从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出发,审时度势,解放思想,系统谋划,发展现代化工,打造千亿煤磷化工产业,形成“保康—谷城—宜城”“金三角”产业布局,走高端化、低碳化、集聚化、园区化的发展之路,把襄阳建设成为中部煤磷耦合发展的示范基地。
保康、宜城、谷城“金三角”撑起襄阳千亿煤磷化工产业版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郑晨 制图)
发展煤磷化工产业,优势在哪?襄阳市现代煤化工产业专班相关负责人介绍,从区位、资源、产业布局、交通物流等方面分析,襄阳都是理想之地。
襄阳地处郑州城市群、武汉城市群、西安城市群、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几何中心,沟通东西南北,半径500公里范围,可辐射30万平方公里、近6000万人口,煤磷化工下游延伸产品市场广阔。
襄阳素有“中部磷都”的美誉,保康县磷矿储量与品位综合排名全国第四,磷矿保有储量22.6亿吨、远景储量约30亿吨,年开采量近500万吨。
中国“北煤南运”大通道浩吉铁路,从襄阳穿城而过,内蒙古、陕西、山西等地每年近2亿吨煤炭呼啸南下,全线唯一的万吨级分解站设在襄州北站,为襄阳带来巨量煤炭资源。
“全地域、全要素统筹,让该干什么的地方干什么。”襄阳市提出,采矿在保康,生产在谷城、宜城。谷城有合规的化工园区和存量用地,硬件条件好。宜城除了占地24.3平方公里的精细化工产业园外,浩吉、焦柳两条铁路穿园区而过,麻安、襄荆两条高速公路在此交叉,汉江、蛮河两条水系在此交汇,襄北、襄州北两个铁路编组站环绕周边,交通优势明显。
此外,襄北编组站、汉湘桂大运河起点的汉江最大港口“小河港”,让襄阳成为中部具有铁路、港口“双枢纽”的大城市。据测算,公铁水联运可使大宗货物物流成本降低18%以上。
煤磷耦合发展,路径是什么?
“煤化工是磷化工的上游,煤化工的一些产品是磷化工的原料。”襄阳市现代煤化工产业工作专班相关负责人介绍,煤系有20多个产品,磷系有10个产品,如果煤磷耦合有近50个产品,在精细化工园区将形成以大型煤化工气化岛为中心,四周布局磷化工的空间格局,把煤化工中的合成氨、甲醇、一氧化碳和氢气等产品变为下游磷化工的原料,产生的热力可同步满足煤磷化工生产需求。
煤磷耦合产品定位是什么?襄阳聘请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编制产业规划,用产业规划指导空间规划编制,走“基础+高端+多元化”的发展之路,重点推进新能源新材料的发展,设计了从矿山开采、管道运输、绿色生产、矿渣综合利用的循环经济模式,为襄阳新增一个千亿级支柱产业。
两地携手共建产业园
保康磷矿出山再升级
保康楚烽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内,机械臂将生产完成的磷酸盐产品堆码成垛,准备入库。 (湖北日报通讯员 陈泉霖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周升蕾
通讯员 杨邹
盛夏时节,烈日当空。
兴发保谷磷化工产业园暨楚烽新材料项目施工现场,百余台挖掘机、打桩机、强夯机、运输车开足马力,紧张作业。望着眼前一派繁忙景象,保康县科经局局长申康南脸上,终于有了一丝轻松。
7月9日,兴发保谷磷化工产业园正式开工。该项目由宜昌兴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兴发集团)投资200亿元建设,依托保康县丰富的磷矿资源,利用谷城县成熟化工园区和存量用地优势,打造国内工艺先进、中部地区规模最大的磷化工全产业链基地。
襄阳是全国八大磷矿基地之一,远景储量超30亿吨,主要资源集中在保康。
申康南介绍,保康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采矿,最高峰年开采量达600万吨,但全部作为原材料销售,附加值低。2004年,兴发集团进驻保康,成立保康楚烽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推动当地磷化工向精深加工升级。
近几年,随着磷化工不断向高端迈进,兴发集团有意升级楚烽化工,但保康没有化工园区,项目无法落地。
襄阳市委、市政府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全领域、全要素、全地域统筹,建立资源开采地与加工地区域协作机制,按照“区域协作,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共谋发展”的原则,保康、谷城共建投资200亿元的新产业园。采矿、选矿厂区在保康,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厂区在谷城,投产后上缴地方的税收,保康、谷城按照合理的比例进行分配。
“保康的资源优势与谷城的产业优势,可以在协作中实现共赢,促进资源高效利用和产业协同发展。”保康县委常委、副县长刘伟波表示,区域协作模式有效破解了保康县“有矿无园”和谷城县“有园无矿”的发展困境。
新项目敲定后,襄阳、保康、谷城、兴发集团共同组建专班,挂图作战,倒排工期,围绕近2000个问题,争分夺秒办理。
“我们创新运用‘全流程并联审批’模式,主动协助谷城专班,完成相关手续审批的前端流程,将项目落地周期压缩70%。”申康南介绍,保康19个部门40名干部高效协同、无缝对接,创造了重大工业项目建设的“襄阳速度”——26天完成一期430亩场平工程,30天高效完成项目备案,46天高质量完成地质勘察,78天实现“五证同发”,环评、安评、能评全部一次性通过。专班将继续锚定一期建设提速、二期项目开工等核心任务,构建“全程跟踪、无缝对接”服务闭环,确保2026年6月一期项目竣工投产,2027年底项目全面建成达效。
据悉,新产业园涵盖智能采矿、绿色选矿、精细磷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全产业链,建成后年产值将达300亿元。通过“热法—湿法”联动路径,构建以磷化工为基础、新能源材料为核心的产业格局。
申康南表示,作为建立采矿区和用矿区区域协作机制的首个重大项目,兴发保谷磷化工产业园为保康完善区域协作机制提供丰富经验。目前,湖北联投等多家企业有意投资,利用区域协作加快推进磷煤、磷硅产业发展,助力襄阳加速建成千亿级磷化工产业版图。
200亿磷化工项目百天落户谷城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褚楠
通讯员 阮班明
一个投资200亿元的重大产业项目,从签约到开工需要多久?襄阳的答案是:100天!
7月9日,兴发保谷磷化工产业园在谷城县开工。在区域合作新机制的推动下,谷城服务专班以保障项目顺利开工为目标,攻克一个个难题,创下项目落地的“襄阳速度”。
“签约次日,服务专班即进驻现场!”谷城专班联络人章海波介绍,该县从自然资源和规划、生态环境、应急管理等14个部门抽调骨干,组建25人服务专班,半数成员有丰富的企业服务经验。
谷城化工园区作为全省D级合规化工园区,紧邻保康磷矿富集带,成为承接磷化工产业升级转移的理想之地。
项目落地,关键在服务。专班创新“扁平化+”管理机制和贯穿项目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服务模式,全员化身金牌“店小二”,严格落实“五化”管理要求,实施清单化管理,完成磷石膏库选址、水电气保障等37项关键任务,累计攻克130余个堵点难点问题。
4月中旬,项目建设方反映园区水压不足。专班迅速协调,将园区供水职能从农村供水总站划转至专业化运营的谷源供水公司,问题迎刃而解。4月底,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规划设计院组成专项小组,放弃休假时间,利用“五一”小长假完成城镇开发边界调整优化初步方案。
假期结束后第一天,专班赴市、省资源规划部门汇报对接,积极协调省市部门支持和对口指导,为后续化工园区扩区调整奠定坚实基础。
章海波说,为让“规划图”早日变“实景图”,专班绘制包含重点任务、关键节点和时限的“作战图”,落实“日调度、周结账、月通报”工作要求,创新推出“全流程并联审批”模式,打破关键审批“互为前置”限制,将项目落地周期压缩80%以上。
驱车行驶在谷城县化工园区,兴发项目建设现场塔吊林立、机械轰鸣,一派热火朝天景象。园区内,已建成投产的吉利硅谷项目、骆驼集团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等项目与其交相辉映。
“目前园区已汇聚9家优质化工企业,这些企业能在兴发项目投产后迅速形成高效、便捷的近地配套能力,充分释放磷化工产业集群发展的强大动能。”谷城县委常委、副县长梁河桥说。
在专班办公室,墙上的示意图清晰标注着两条关键管道:一条是连接保康至谷城的143公里精矿浆输送管道,另一条是从工业园至庙滩镇的27公里磷石膏输送管道。项目专班办公室副主任刘俊说,项目开工后,专班成员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管道建设和磷石膏库的协调保障中。
据悉,该项目一期计划于2026年6月底投产,2027年底全面竣工。项目建成后,年产值可达300亿元,涵盖智能采矿、绿色选矿、精细磷化工、新能源新材料及资源循环利用等全产业链环节。
“项目串联起两地优势,开创了‘资源共享、风险共担、价值共创’的新模式。”梁河桥表示,该项目的落地,有力推动了构建保康—谷城—宜城区域化工产业“金三角”格局,为襄阳乃至湖北的区域协同发展拓展了更大空间。
570亿煤磷化工项目投资扎堆宜城
宜城新鄂西化工生产线。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赵恒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孝军
通讯员 汤伟峰 王颖
7月的宜城,项目建设热潮涌动。
富燃科技、湖北联投、云图控股等大企业接踵落户……总投资达570亿元的煤磷化工“大块头”项目,扎堆入驻襄阳(宜城)精细化工产业园(简称“宜城化工园区”),涵盖煤基高端化学品、磷化工循环利用等核心领域。
宜城并无煤磷资源,为何被各大化工企业抢滩,跻身襄阳千亿煤磷化工产业“金三角”中的重要一极?
走进宜城化工园区,一家家企业鳞次栉比,道路两旁绿意盎然。
2022年之前,该园区安全底子薄、管理水平滞后,因安全风险被亮“红灯”。“打造现代煤磷化工,必须高标准建设好园区。”宜城市政府投入15亿元,对园区进行全面提档升级。2024年,该园区成为全省首批D级化工园区。
园区焕然一新,更加坚定了企业投资的信心。7月9日,云图控股宣布,在宜城继续追加投资120亿元,建设磷化工绿色循环产业园。
2011年,云图控股成立湖北嘉施利(宜城)化肥有限公司,经过多年发展,年产值从不足1亿元升到30.3亿元。“园区配套越来越好,上下游企业越来越集中,集团更有信心。”嘉施利(宜城)公司董事长龚正桃表示,目前,新园区一期1000亩多用地已完成拆迁。
不远处的湖北新鄂西化工有限公司液氨生产车间内,整修一新的合成氨生产线正在满负荷生产。
2024年5月,宜城经济开发区“穿针引线”,引进湖北省鄂晋襄化工有限公司联合5家上下游企业投资1.2亿元,对新鄂西化工液氨、硝酸铵等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我们正积极与国内大集团合作,延伸产业链条,改进工艺提升产品附加值,让新鄂西煤基高端化学品循环产业园项目早日成为现实。”公司总经理杨龙说。
位于20公里之外的襄阳(小河)临港经济区(简称“小河临港经济区”)的湖北联投煤炭储备基地内,运送车辆来回穿梭。“目前一期项目已经建成投产,总投资1.43亿元,可静态储煤12万吨。”公司副总经理李冬亭表示,该项目将创新构建“铁水联运、沿江分流、江湖直达”多式联运物流集疏运体系,显著降低区域用能成本,打造成为北煤南运“集配站”和大型煤矿“前置仓”。
6月26日,小河临港经济区疏港铁路专用线二期项目举行开工仪式,作为国家2024至2025年铁路专用线重点项目,全长7.04千米,总投资约7.9亿元,是连接浩吉铁路“北煤南运”直达小河港,实现铁水联运“桥头堡”的重要枢纽,为宜城煤磷化工产业提供坚实的交通保障。
“疏港铁路专用线二期建成后,将实现内蒙古、陕西的优质煤炭20小时内‘一站直达’小河港,快捷送至下游需求企业,时间比现在快一倍以上,综合运输成本可下降30%。”小河临港经济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李松林表示,正在规划港口至化工园区企业的便捷通道,“北煤南运”通道将与园区无缝衔接。
宜城市现代煤磷化工产业办公室主任朱爱民表示,宜城将锚定襄阳市煤磷化工产业“金三角”重要一极,持续补链强链、挖掘潜能,让煤磷化工产业示范区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汪璐 整理
生态安全、生产安全是煤磷化工产业的生命线,只有持续运用和转化煤磷化工最新技术成果,才能在严格的政策约束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发展。
“兴发保谷磷化工产业园项目在采矿、运输、生产等各环节创新技术运用,推动磷资源的高效、高值、循环利用,依靠科技创新驱动产业迈向中高端,实现安全、绿色、可持续发展。”7月15日,兴发集团高级技术专家罗宝瑞在接受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采访时说。
在采矿、选矿环节,兴发集团整合重介质分选、光电分选、反浮选等多项工艺,让矿石品位提升至32%以上,使其能就地应用于高端精细磷酸盐和磷系新材料产品生产;首创“矿化耦合”工艺,降低磷矿可利用品位下限,摒弃“采富弃贫”传统开发模式,盘活亿吨低品位磷矿,延长矿山服务年限。
在运输环节,项目采用全球先进的高浓度矿浆输送技术建设精矿输送系统,让矿浆直达化工园区,在兼顾安全、环保的同时,降低运输成本约75%。
在精深加工环节,项目通过“矿化耦合”工艺,与生产端精准对接,让不同品位矿石分质分类运用于不同工艺流程,推动高品位矿经热法工艺生产食品级、电子级磷酸实现高端精细化加工,中低品位矿通过湿法工艺转化为磷酸铁锂等新能源材料,达成“精矿精深加工、低品高值转化”目标。
此外,兴发集团将对项目采取一系列环保措施,涵盖废气、废水、废热及固废处理等多个方面,上线安全风险管控平台,实现线上线下全过程精准监管,确保污染物指标远低于国家和地方标准。
襄阳“金三角”,瞄准千亿级!- 上一篇:“赫敏”超速被禁驾:魔法失灵了
- 下一篇:延迟退休在国有单位确实存在弊大于利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