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以色列的天都变了,内塔尼亚胡政治生涯即将进入倒计时
发布时间:2025-07-17 19:47 浏览量:8
一觉醒来,以色列变天了!由本雅明·内塔尼亚胡领导的、堪称以色列历史上最右翼的执政联盟,一夜之间走到了分崩离析的边缘。
这场突如其来的政治风暴,将这位以色列政坛的“不倒翁”再次推向了悬崖边。
这已经不是内塔尼亚胡第一次面临危机了,但这一次,情况似乎格外凶险。整个以色列的政治格局,仿佛在一夜之间被按下了重启键。
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让这位在总理宝座上坐了那么多年的“ Bibi”(内塔尼亚胡的昵称)走到了这一步?这背后,又牵扯出以色列社会怎样深刻的矛盾与撕裂?
任何一场巨大的政治海啸,往往都有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引爆点。而这一次,引爆以色列政坛的,是一部争吵了几十年的 《兵役豁免法案》 。
这听起来可能有点复杂,但说白了,就是关于以色列社会中一个特殊群体,极端正统派犹太人(哈瑞迪) 要不要和普通以色列青年一样服兵役的问题。
在以色列,服兵役是绝大多数公民应尽的义务,是社会共识的核心。但长期以来,极端正统派的年轻男性却可以以“专职学习犹太教经典”为由,获得兵役豁免。
这根“刺”一直深深扎在以色列世俗民众的心里,尤其是在近年来地区冲突不断升级,伤亡人数持续攀升的背景下,这种不公平感愈发强烈。
内塔尼亚胡的执政联盟,恰恰严重依赖于两个代表极端正统派利益的政党,圣经犹太教联盟党(UTJ) 和 沙斯党(Shas) 的支持。这两个政党在议会中合计拥有18个席位,是内塔尼亚胡维持68席多数执政地位的绝对关键(以色列议会共120席,超过61席即为多数)。
然而就在2025年7月中旬,面对汹涌的民意和最高法院的压力,内塔尼亚胡政府不得不开始推动一项旨在结束这种豁免特权的法案。
这下可好,直接捅了马蜂窝。
圣经犹太教联盟党在7月14日率先发难,其精神领袖多夫·兰多公开表示,如果法案通过,该党将立即退出政府,所有部长和议员都会辞职。
紧接着,7月16日,沙斯党也宣布跟进,正式决定退出执政联盟。
这两大关键盟友的“背刺”,直接釜底抽薪,让内塔尼亚胡的执政联盟席位瞬间从68席暴跌至50席,连议会半数都达不到了。
可以说,这部兵役法案,成为了压垮内塔尼亚胡这头“政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他试图在安抚世俗民众和维系宗教盟友之间走钢丝,结果却两头不讨好,最终导致了联盟的致命性崩盘。
然而,如果我们把视线拉长,就会发现,这场危机绝非偶然,它只是过去两年多以来,内塔尼亚胡政府所面临的一系列深层矛盾的总爆发。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内塔尼亚胡的政治大厦也不是一夜之间就濒临倒塌的。
事实上,早在这次兵役法案危机之前,他所领导的政府就已经在多重危机中摇摇欲坠,其个人的公信力也早已跌至谷底。
首先,就是那场从2023年初开始,贯穿始终的司法改革争议。当时,内塔尼亚胡政府强行推动一系列旨在削弱最高法院权力的改革法案,引发了以色列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全国性抗议浪潮。
数十万民众走上街头,指责内塔尼亚胡为摆脱自身的腐败案审判而“绑架”整个国家的司法体系,动摇国本。
这场改革不仅造成了社会内部的极端对立,甚至连军队的预备役人员都以拒绝服役来表达抗议,严重威胁到国家安全。
尽管后来在巨大压力下有所收敛,但裂痕已经产生,民众对内塔尼亚胡“将个人利益置于国家利益之上”的印象已经根深蒂固。
如果说司法改革是内伤,那么2023年10月7日的哈马斯突袭事件,则是对内塔尼亚胡政府的一记毁灭性重拳。
这次被视为以色列“国耻”的情报和军事双重失败,让无数以色列民众对政府的安全承诺彻底失去信心。
作为总理,内塔尼亚胡被认为是不可推卸的第一责任人。
根据2025年2月以色列民主研究所的民调显示,高达72.5%的以色列民众认为内塔尼亚胡应该辞职,更有87%的人认为他需要为10月7日的事件负责。
随后的加沙战争,虽然在初期凝聚了部分民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战争的长期化、人质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以及国际社会的巨大压力,都让民众的耐心消耗殆尽。
越来越多的批评声音指出,内塔尼亚胡似乎在有意延长战争,目的是为了保住自己的总理职位,避免因战争结束而不得不面临的调查和问责。
这种质疑,甚至在以色列国防军内部都时有出现。
2024年就有军方发言人公开表示,彻底“消灭”哈马斯的目标不切实际,这与内塔尼亚胡的强硬论调形成了鲜明对比,暴露出政府与军方高层之间的深刻分歧。
可以说,司法改革的傲慢、安全承诺的破产、战争策略的争议,再加上他本人缠身的腐败官司,共同构筑了一场针对内塔尼亚胡的完美风暴。
公众的信任早已被层层剥离,执政联盟内部也是矛盾重重、各怀鬼胎。所谓的“兵役法案”危机,不过是点燃了早已堆满的干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