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年相亲失败,我去饭店工作,女老板问:你觉得我女儿怎么样
发布时间:2025-07-16 14:11 浏览量:1
一九九一年的春天来得特别晚。三月的风还带着刺骨的寒意,我站在纺织厂门口,手里捏着刚发的工资条——八十七块五毛。这个数字在今天这场相亲中,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李亮同志,我觉得我们不太合适。"对面的姑娘推了推眼镜,声音轻得几乎被风吹散,"你人很好,但...纺织厂的工资确实低了点。"
我勉强扯出一个笑容,目送她坐上公交车离去。回到宿舍,我盯着墙上外公的照片看了许久。照片里的老人站在灶台前,手持铁锅,神情专注。他是我们县城有名的厨师,曾给县长做过宴席。
"亮子,记住,手艺人在哪都饿不死。"外公的话突然在耳边响起。
第二天一早,我向厂里递交了辞职信。
"大富豪饭店"的招牌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这是县城里最有名的饭店,据说老板赵红梅年轻时是省城大饭店的领班,后来回乡开了这家店。
我深吸一口气,推开了饭店的后门。
厨房里热气腾腾,五六个厨师正在忙碌。一个四十多岁的女人站在中央指挥,她短发利落,眼神锐利——这应该就是赵老板。
"赵老板好,我是来应聘厨师的李亮。"
她上下打量我:"有经验吗?"
"我外公是李德全。"我报出外公的名字,看到赵老板眉毛明显抬了抬。
"李师傅的外孙?"她语气缓和了些,"来,炒个青椒肉丝我看看。"
二十分钟后,赵老板尝了一口我炒的菜,点点头:"明天来上班,试用期一个月,工资一百二。"
就这样,我成了"大富豪"最年轻的厨师。
第一天上班,我正专心切着配菜,厨房门突然被推开。
"3号桌的鱼香肉丝好了吗?客人都等急了!"一个清脆的女声传来。
我抬头,看见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姑娘站在门口。她约莫二十出头,穿着淡蓝色连衣裙,眼睛又大又亮,像是会说话。
"马上好。"我赶紧回答,手下的刀更快了。
"你是新来的?"她好奇地打量我,"我叫赵小燕,我妈是这里的老板。"
"我叫李亮。"我手一抖,差点切到手指。
赵小燕笑起来有两个酒窝:"别紧张,我又不吃人。"
她拿起我做好的鱼香肉丝,突然"哎呀"一声:"这是6号桌的!3号桌要的是宫保鸡丁!"
我愣住了。订单明明写的是鱼香肉丝啊?
"我看看。"赵小燕凑过来看订单,发丝擦过我的脸颊,带着淡淡的茉莉花香。她突然红了脸:"对不起,是我看错了,确实是鱼香肉丝。"
"没关系,宫保鸡丁我马上做。"我转身开火,心跳得厉害。
那天之后,赵小燕经常来厨房。有时是端菜,有时只是来看看。她总爱站在我旁边,看我切菜、颠勺。
"你刀工真好,"有一天她赞叹道,"比我妈请的那些老师傅还利落。"
"我六岁就开始跟外公学切菜了。"我笑着回答,手下不停,土豆丝细得能穿针。
"你外公是李德全师傅吧?我妈常提起他,说他做的'八宝葫芦鸭'全县闻名。"
我点点头,心里涌起一股暖流。外公去世五年了,还有人记得他的手艺。
一个月试用期很快过去。赵老板把我叫到办公室,递给我一个信封:"这是一百五十块,从今天起你转正了。"
我惊讶地抬头:"试用期说好一百二的..."
"你值这个价。"赵老板难得地笑了笑,"客人们都夸你做的菜有'老味道'。"
走出办公室,我看见赵小燕站在走廊上,冲我眨眨眼:"恭喜啊,李大厨!"
"谢谢。"我不好意思地挠挠头,"晚上我请你吃冰棍?"
"好啊!"她笑得眼睛弯成了月牙。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和赵小燕越来越熟。她告诉我她刚从省城商校毕业,学的是会计,现在帮妈妈打理饭店账目。
"其实饭店生意不太好,"有一天她对我说,"对面开了家新饭店,装修好,价格还便宜,抢了我们不少客人。"
我这才注意到,最近客人确实少了些。
"你妈妈很着急吧?"
"嗯,"赵小燕叹了口气,"她整晚整晚睡不着觉。"
那天晚上,我翻来覆去睡不着。第二天一早,我找到赵老板:"我想试试改良几道招牌菜,吸引客人回来。"
赵老板将信将疑,但还是同意了。
我花了三天时间,把外公教我的几道拿手菜重新调整。第四天,饭店门口挂出了"新派传统菜,限时品尝"的招牌。
出乎意料的是,客人真的多了起来。特别是那道"梅干菜扣肉",我加入了自制的桂花酱,甜咸适口,肥而不腻,成了店里的新招牌。
"李亮,你真是我们店的福星!"赵小燕兴奋地说,趁没人注意,偷偷塞给我一块手帕,"擦擦汗吧。"
手帕上绣着一朵小小的红梅,角落里用蓝线绣着"XY"。我小心地把它折好,放进胸前的口袋里。
六月的一个下午,饭店来了几位特殊的客人——县商业局的领导。赵老板亲自接待,紧张得额头冒汗。
"听说你们这的'八宝葫芦鸭'很有名?"为首的局长问道。
赵老板脸色变了。这道菜工艺复杂,店里已经多年不做了。
"能做。"我突然开口,"需要三个小时准备时间。"
赵老板惊讶地看着我,我冲她点点头。这是外公的招牌菜,我从小看他做了无数次。
厨房里,我全神贯注地处理鸭子。赵小燕悄悄进来帮忙。
"你真会做这个?"她小声问。
"嗯,外公临终前把秘诀都教给我了。"我把糯米、莲子、火腿等八种配料塞进鸭腹,然后用棉线将鸭子捆成葫芦形状。
三个小时后,"八宝葫芦鸭"被隆重地端上桌。局长尝了一口,眼睛一亮:"就是这个味道!二十年前在省城吃过一次,再也忘不了!"
那顿饭结束后,局长握着赵老板的手说:"你们店保留着真正的传统手艺,我们要向全县推荐!"
赵老板激动得说不出话来。送走客人后,她把我叫到办公室,递给我一个厚厚的红包。
"从今天起,你就是厨房主管了,工资涨到两百。"她顿了顿,突然问,"李亮,你觉得我女儿怎么样?"
我一时没反应过来:"小燕?她...她很好啊,聪明,善良,还..."
"还漂亮?"赵老板笑了,"那丫头最近总往厨房跑,我还奇怪呢。"
我的脸顿时烧了起来:"赵老板,我..."
"别紧张,"她摆摆手,"我年轻时也喜欢过一个厨师,就是...小燕她爸。"她的眼神突然黯淡了一下,"可惜他走得早。"
我不知该说什么好。
"李亮,"赵老板正色道,"你要是真心喜欢小燕,就好好对她。但记住,在这之前,你得先成为一个配得上她的男人。"
我重重地点头:"我会的。"
那天晚上下班,赵小燕在饭店后门等我。月光下,她的眼睛亮晶晶的。
"我妈跟你说什么了?"她紧张地问。
"她说..."我鼓起勇气,握住她的手,"让我好好对你。"
赵小燕的脸一下子红了,却没有抽回手。
"那...那你愿意吗?"她小声问。
我没有回答,而是从口袋里掏出那块绣着红梅的手帕,轻轻擦去她鼻尖上的汗珠。
远处,饭店的灯光温暖明亮,灶台上的火苗欢快地跳动着,就像我此刻的心。
成为厨房主管后,我的工作时间更长了,但每天能看到赵小燕的笑脸,疲惫就一扫而空。她总会在下午最忙的时候溜进厨房,给我带一杯自己泡的菊花茶。
"别太累了,"今天她又来了,把茶杯放在灶台边上,"我妈说你这周都没休息。"
我擦了擦额头的汗,接过茶杯。水温刚好,菊花的清香里带着一丝蜂蜜的甜味——她知道我不喜欢太苦的茶。
"新菜单下周就要上了,我得把这几道菜练熟。"我指了指案板上准备好的食材。
小燕凑过来看:"这是...鱼?怎么切得这么薄?"
"外公教的'灯影鱼片',薄得能透光。"我拿起一片鱼肉对着灯光,果然能清晰看到后面的灯泡轮廓。
"哇!"小燕惊叹一声,手指不小心碰到了我的手腕,我们俩同时像触电般缩回手。她的耳根瞬间红了,我也感觉脸颊发烫。
"我...我去前面帮忙了。"她慌慌张张地跑开了,留下淡淡的茉莉香气。
我深吸一口气,继续切鱼片。刀锋划过鱼肉的触感异常清晰,就像我的心跳一样鲜明有力。
晚上打烊后,小燕在门口等我。夏夜的微风拂过她的发梢,路灯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
"李亮,我们去夜市逛逛吧?"她眼睛亮晶晶的,"听说新来了个卖糖画的。"
夜市人声鼎沸,各种小吃摊前围满了人。小燕拉着我的袖子,生怕走散。在一个卖酸辣粉的摊子前,她突然停下。
"你看,"她指着摊主熟练的动作,"他们用的是一次性碗筷,收拾起来特别快。我们饭店还在用瓷碗,洗碗工每天都抱怨洗不完。"
我点点头:"而且这种小摊翻台快,一晚上能接待好多客人。"
"如果我们也在夜市摆个摊..."小燕突然转头看我,眼睛闪闪发亮,"用饭店的招牌菜,但做成小份的,价格便宜点,肯定能吸引很多人!"
我被她的想法惊到了:"你妈能同意吗?"
"明天我们一起跟她说!"小燕兴奋地说,"我们可以主打你的'灯影鱼片'和改良版'八宝饭'!"
看着她雀跃的样子,我不由自主地跟着笑起来。月光下,她的侧脸格外柔美,我不禁看呆了。
第二天,赵老板听完我们的提议,沉思了一会儿:"可以试试,但有两个条件——第一,不能影响饭店正常营业;第二,李亮不能太累,他还要负责厨房。"
就这样,我们开始了夜市摆摊的计划。小燕负责设计宣传单,我则把几道招牌菜改成了适合外带的小份。第一个晚上,我们的"大富豪小吃摊"就卖出了五十多份"迷你八宝饭"。
"成功了!"收摊时,小燕高兴地跳起来,不小心踩到一块西瓜皮。我赶紧伸手扶住她,她整个人跌进我怀里。我们四目相对,时间仿佛静止了。
"我...我去收拾碗筷。"她慌忙挣脱我的手臂,但我看到她嘴角藏不住的笑意。
我们的夜市生意越来越好,甚至带动了饭店的白天的客流。然而好景不长,对面的"福满楼"似乎注意到了我们的成功。
一个周五的晚上,我正在摊前忙着炒河粉,两个穿着讲究的中年男人站在不远处观察了很久。临走时,我听到其中一人说:"确实有两下子,难怪抢了我们生意。"
小燕皱起眉头:"那是福满楼的老板和厨师长。他们最近在打听你的事。"
"打听我?"
"嗯,听说他们想挖你过去,开双倍工资。"
我摇摇头:"我不会去的。"这句话脱口而出,甚至没有经过思考。不仅仅因为赵老板对我的知遇之恩,更因为...我看了眼正在收拾餐具的小燕,心里涌起一股暖流。
然而,麻烦才刚刚开始。接下来的一周,饭店接连遇到怪事——先是老主顾王老板突然取消了每月固定的商务宴请;然后是菜市场送来的食材质量明显下降;最奇怪的是,有客人投诉在我们店吃了拉肚子,可那天他们点的菜根本就不是我们做的。
"有人在故意抹黑我们。"赵老板阴沉着脸说。她这几天明显憔悴了许多,眼角的皱纹更深了。
更糟的是,周师傅——我们店资格最老的厨师突然提出辞职。
"老周,咱们共事十年了,你这是为什么?"赵老板难以置信地问。
周师傅低着头:"对面...开了三倍工资。对不起,赵姐,我儿子要上大学..."
赵老板没再说什么,只是摆摆手让他走了。厨房里气氛凝重,剩下的厨师们都沉默地干着活。
那天晚上,我和小燕坐在饭店后院的石凳上。夏夜的星空格外明亮,但我们都没心情欣赏。
"妈今天偷偷哭了,"小燕的声音有些哽咽,"我听见她在办公室给舅舅打电话借钱。"
我心头一紧:"情况这么严重了?"
小燕点点头:"福满楼的老板有背景,听说他姐夫在商业局当科长。他们不仅挖我们的厨师,还在外面散布谣言,说我们用的地沟油..."
"混蛋!"我气得一拳砸在石桌上,"明明他们自己才——"
"你有证据吗?"小燕无奈地问。
我沉默了。是啊,没有证据,说什么都没用。
"李亮,"小燕突然抓住我的手,"我们不能认输。妈为了这个饭店付出了全部心血,我...我不想看到它倒闭。"
她的手很凉,还在微微发抖。我紧紧握住她的手:"我们一起想办法。外公教我的不只是做菜,还有做人的道理。他说过,'灶台如战场,但赢要赢得光明正大'。"
第二天一早,我带着一本发黄的笔记本去找赵老板。这是外公留下的食谱和心得,我一直随身携带。
"赵老板,我想试试这个。"我翻开其中一页,指着"富贵全家福"的配方,"这是外公的拿手菜,用料讲究但成本不高,很适合现在的情况。"
赵老板仔细看了看,眼睛渐渐亮起来:"这个...这个很像当年你外公和我丈夫一起研发的菜!"
我愣住了:"您丈夫?"
赵老板的神情突然变得复杂:"小燕没告诉你吗?她爸爸...也是个厨师,曾经跟着你外公学过艺。"
这个意外的联系让我一时不知该说什么。赵老板似乎陷入了回忆:"他们师徒感情很好,直到..."她突然停住,摇摇头,"不说这个了。李亮,就按你说的做吧。"
接下来的日子,我们全力准备新菜。小燕则想出了"老顾客回馈计划",给常客发优惠券。就在情况似乎有所好转时,一个意外的访客打破了短暂的平静。
那是个下着小雨的傍晚,饭店里客人不多。一个穿着考究的中年男人推门而入,他环顾四周,目光最后落在柜台后的小燕身上。

"小燕?"男人的声音有些颤抖。
小燕抬起头,手里的账本啪嗒一声掉在地上:"...爸?"
整个饭店瞬间安静下来。赵老板从厨房冲出来,脸色煞白:"赵志强?你来干什么?"
男人——小燕的父亲摘下眼镜擦了擦:"红梅,好久不见。我...我是来看小燕的。"
原来,小燕的父亲并没有去世,而是在她五岁时离开去了省城。这些年他在省城开了几家饭店,生意做得很大。
"我想带小燕去省城,"晚饭后,赵志强直接表明了来意,"她可以上更好的商学院,毕业后帮我管理连锁店。"
"不行!"赵老板断然拒绝,"小燕不会跟你走的。"
"她已经二十一岁了,有权自己决定。"赵志强转向女儿,"小燕,省城机会多,比这个小县城强多了。而且..."他意味深长地看了我一眼,"你在这里能有什么发展?跟着个厨子过一辈子?"
我的心像被针扎了一下。是啊,我算什么?一个没上过大学的厨子,怎么配得上小燕这样有前途的姑娘?
"爸!"小燕突然站起来,"请你尊重我的朋友。李亮不只是个厨子,他是...他是..."
她看向我,眼里有泪光闪动。我突然意识到,我们之间那层薄薄的窗户纸,也许到了该捅破的时候了。
"赵叔叔,"我站起身,声音比想象中平静,"我确实只是个厨子,但我爱这份工作,也...爱您的女儿。我不会阻拦小燕追求更好的未来,但请别看不起我们的感情。"
话一出口,我自己都惊呆了。我居然就这样表白了?赵老板瞪大了眼睛,小燕的脸红得像熟透的苹果,而赵志强——他的表情从惊讶变成了若有所思。
"年轻人,"他最终叹了口气,"你知道在省城,像我这样的饭店老板一年赚多少钱吗?十万都不止。你在这里,一辈子能给小燕什么?"
这个问题像一盆冷水浇在我头上。是啊,我能给她什么?微薄的工资?狭小的宿舍?每天油烟熏烤的生活?
就在我哑口无言时,小燕突然走到我身边,握住了我的手:"爸,李亮能给我幸福,这就够了。"
赵志强摇摇头:"女儿,你现在不懂..."
"我懂。"小燕的声音很轻但很坚定,"妈当年选择了爱情,虽然辛苦,但从没后悔过。我的选择也一样。"
赵老板听到这话,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她转身进了厨房,肩膀微微发抖。
那天晚上,我在外公的笔记本里发现了一张老照片——年轻的赵志强站在外公身边,手里捧着一块"厨艺大赛金奖"的奖牌。照片背面写着一行字:"爱徒志强与红梅新婚志喜"。
原来,我们的缘分早在二十年前就开始了。这个发现让我辗转反侧,直到天边泛起鱼肚白。
第二天一早,我鼓起勇气敲响了赵老板办公室的门。她眼睛红肿,显然一夜未眠。
"赵老板,关于小燕..."
"李亮,"她打断我,"你知道我为什么反对志强带走小燕吗?不是因为他当年抛弃了我们母女,而是..."她深吸一口气,"他太像年轻时的我了,把事业看得比什么都重要。我不希望小燕重复我的老路。"
我点点头:"我明白。但我觉得,小燕既不像您年轻时那么要强,也不像赵叔叔那么功利。她...很特别。"
赵老板笑了:"是啊,所以她选择了你。"她顿了顿,"志强明天就回省城了,他说会给小燕时间考虑。至于你..."
"我会证明自己配得上小燕。"我坚定地说。
"不用证明,"赵老板轻声说,"在她心里,你早就够了。"
离开办公室,我看见小燕正在大厅里摆餐具。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她身上,给她镀上了一层金边。她抬头看见我,露出了那个让我心醉的笑容。
无论前方有多少困难,我知道,我们会一起面对。因为在这灶火升腾的厨房里,在飘散的饭菜香气中,我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赵志强回省城后的第三天,县城里贴出了"首届传统美食厨艺大赛"的海报。主办方赫然是县商业局,而赞助商名单里,"福满楼"排在第一位。
"这是故意的。"赵小燕把海报拍在厨房案板上,气得声音发抖,"他们知道我们现在处境困难,还搞这种比赛!"
我擦了擦手,仔细看海报内容。比赛设金奖一名,奖金五千元——这在1991年可是笔巨款。
"我们要参加。"我抬头看向小燕。
"什么?"她瞪大眼睛,"现在饭店都快维持不下去了,哪有人手和材料去..."
"正因为如此,我们更要参加。"我指着海报上的评委名单,"你看,省餐饮协会的副会长是评委,如果我们赢了,不仅能拿到奖金,还能得到权威认可。"
小燕咬着下唇思考了一会儿,突然眼睛一亮:"而且能打破福满楼散布的谣言!"她一把抓住我的手臂,"李亮,你真聪明!"
她的触碰让我的心跳漏了半拍。自从那天在她父亲面前脱口而出的表白后,我们之间似乎有了某种默契,却又谁都没有再提起那个话题。
傍晚打烊后,我在后院的老槐树下找到了小燕。她坐在石凳上,仰头望着初升的月亮,侧脸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柔美。
"在想比赛的事?"我坐到她身边。
"嗯。"她轻声应道,然后突然转向我,"李亮,那天你说...你爱我,是认真的吗?"
我没想到她会这么直接,一时语塞,只感觉脸颊发烫。月光下,我看到她的眼睛亮晶晶的,带着期待和忐忑。
"我..."我深吸一口气,从口袋里掏出一样东西——那是外公留给我的铜勺子,柄上刻着"德"字,"这是我外公最珍视的厨具,他说要送给我未来的...妻子。"
小燕的呼吸明显加快了。
"赵小燕,"我鼓起勇气直视她的眼睛,"我爱你,不是因为你是老板的女儿,而是因为你是你——善良、聪明、勇敢的你。我想和你一起经营饭店,一起生活,一起...变老。"
月光下,我看到泪水在她眼中打转。她颤抖着从颈间取下一枚红线穿着的铜钱,放在我手心:"这是我奶奶传给我的'压箱钱',说是要给...给值得托付终身的人。"
我小心地握住那枚带着她体温的铜钱,另一只手轻轻抚上她的脸颊。当我们唇瓣相触的那一刻,后院的老槐树沙沙作响,仿佛在为我们祝福。
从那天起,我们开始全力准备比赛。小燕负责研究比赛规则和对手情况,我则埋头研发参赛菜品。赵老板看到我们形影不离的样子,只是意味深长地笑笑,什么也没说。
"福满楼派出的厨师是从省城请来的,据说拿过省里的奖。"一天晚上,小燕把她收集的情报告诉我,"他们主打高档海鲜,用的都是进口食材。"
我皱起眉头。我们连新鲜的大虾都买不起,更别说进口货了。
"但我们有他们没有的东西。"小燕突然神秘地笑了。
"什么?"
"故事。"她眼睛闪闪发亮,"我查了评委背景,那位副会长是传统美食文化研究会的创始人。我们不仅要做好菜,还要讲好菜背后的故事。"
我恍然大悟。外公的每道拿手菜都有来历,有的甚至能追溯到民国时期。当晚,我翻遍外公的笔记本,终于找到一道符合要求的菜——"将军过桥"。
"这道菜有什么故事?"小燕好奇地问。
"传说一位将军战败逃亡,在过桥时遇到一位老渔夫。渔夫用仅有的豆腐和鱼片做了这道菜招待他。将军后来东山再起,这道菜就流传开来。"我解释道,"食材简单,但做工精细,正适合我们现在的情况。"
比赛前一周,饭店几乎停业,我们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准备。小燕帮我反复练习摆盘,赵老板则充当试吃评委。就在我们以为一切顺利时,一个意外发生了。
比赛前三天,我去仓库取食材时,发现我们准备的野生鲫鱼全部不见了。
"肯定是福满楼干的!"小燕气得直跺脚,"现在去哪找新鲜的野生鲫鱼啊!"
赵老板脸色阴沉:"我去找市场的老张,看他能不能..."
"来不及了。"我打断她,"野生鲫鱼要提前预订,现在市场上都是养殖的,口感差太多。"
我们三人面面相觑,厨房里一片死寂。突然,小燕眼睛一亮:"李亮,你说过这道菜的来历是将军落魄时吃的,对吧?"
我点点头。
"那为什么非要追求高档食材?"她激动地说,"我们就用最普通的食材,做出最纯粹的味道,不是更符合这道菜的精神吗?"
她的话像一道闪电劈开我的思绪。是啊,我们一直被对手牵着鼻子走,却忘了美食最本质的东西。
"你说得对。"我抓起围裙系上,"我们重新设计菜单,就用最平常的豆腐和养殖鱼,但要做出让人难忘的味道。"
比赛当天,县文化宫前人山人海。福满楼的团队穿着统一的白色厨师服,推着闪亮的不锈钢餐车,而我们只有简单的竹制食盒。
"哟,大富豪就这点家当啊?"福满楼的老板刘胖子讥笑道,"要不要我借你们几个盘子?"
小燕正要回嘴,我轻轻拉住她的手:"别理他,我们凭实力说话。"
比赛开始后,各参赛队在临时搭建的厨房区域忙碌起来。我全神贯注地处理食材,小燕则在一旁协助。当我们端出看似简单的"将军过桥"时,评委席上传来几声轻笑。
"就这?豆腐和鱼片?"刘胖子大声嘲讽,"我们用的可是澳洲龙虾!"
但当评委们尝了第一口后,表情立刻变了。那位副会长闭上眼睛,细细品味,然后惊讶地问:"这汤...怎么会有这么丰富的层次感?"
我上前一步解释:"我们用鱼骨熬汤十二小时,加入少量火腿提鲜,最后用豆腐吸收所有精华。看似简单,实则每一口都包含了数十种味道。"
副会长连连点头:"有意思,太有意思了!这道菜让我想起小时候外婆做的味道。"
当评委宣布金奖得主是"大富豪饭店"时,小燕激动得跳起来抱住我。刘胖子的脸涨成了猪肝色,而更让我意外的是,评委席后排站着一个熟悉的身影——赵志强。
"爸?你怎么来了?"小燕惊讶地问。
赵志强走上前,神情复杂:"我听说有这个比赛,就...回来看看。"他转向我,沉默片刻后伸出手,"李亮,你让我刮目相看。"
我握住他的手:"谢谢赵叔叔。"
"不过,"他突然严肃起来,"赢得比赛是一回事,经营饭店是另一回事。你们接下来有什么计划?"
小燕挽住我的手臂,自信地说:"我们早就想好了。李亮负责厨房创新,我负责经营推广。我们要把'大富豪'改造成既有传统底蕴,又符合现代需求的饭店。"
"具体说说?"赵志强挑眉。
"比如推出'怀旧快餐',"小燕眼睛发亮,"把传统名菜做成方便快捷的小份,吸引上班族和学生。再比如开设'厨艺体验课',让顾客亲手学做家常菜..."
听着小燕滔滔不绝地讲述我们的计划,我心中涌起无限柔情。这个聪明的姑娘不仅理解我的厨艺,更懂得如何让它发扬光大。
比赛胜利带来的效应远超预期。报纸报道了我们的故事,顾客蜂拥而至,连省电视台都来采访。一个月后,饭店营业额翻了三倍。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秋日,我和小燕在饭店后院举行了简单的订婚仪式。赵老板亲手做了红枣桂圆糕,寓意"早生贵子",而赵志强则送了一套高级厨具作为礼物。
"我还是希望小燕去省城读商学院,"私下里他对我说,"但如果是跟你在一起,我放心。"

转眼到了1992年春天,我和小燕的婚礼在饭店举行。我们没有选择传统的酒店婚宴,而是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厨房婚礼"——所有宾客都参与制作婚宴菜肴,我和小燕则负责指导。
婚礼上,我穿着厨师服,小燕穿着绣有炊具图案的红色旗袍。当我们共同完成最后一道菜"比翼双飞"时,全场响起热烈掌声。
"现在,新郎可以亲吻新娘了!"司仪高声宣布。
在亲友的欢呼声中,我轻轻吻住我的新娘。她唇上有蜂蜜的甜味,那是她刚才试菜时沾上的。
婚后的日子忙碌而充实。我们把饭店改名为"亮燕楼",一楼保留传统堂食,二楼改造成快餐区,后院则开设了厨艺教室。赵老板逐渐退居二线,每天最开心的事就是抱着小孙子看我们忙活。
如今,每当我站在灶台前,看着大厅里坐满的客人,看着小燕微笑着招呼熟客,看着墙上一家三口的合影,就会想起那个1991年的春天——如果当时我没有鼓起勇气走进"大富豪"的后门,如果我没有在月光下说出那句"我爱你",现在的一切都不会存在。
灶火依旧旺盛,铁锅里的菜肴滋滋作响,而我们的故事,就像那传承百年的老汤,越熬越香,越久越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