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高发令人担忧?医生提醒:天气热宁可喝凉水,也别碰这4样
发布时间:2025-07-16 17:39 浏览量:7
►
本文1835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近年来,心肌梗死的发病率持续攀升,且呈现出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被卷入这个“致命名单”。
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2023年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指出,我国心血管病患者已超3.3亿,其中冠心病患者约有1150万,而心肌梗死作为冠心病的严重并发症,死亡率正逐年上升。
很多人以为心梗是冬天的病,其实不然。夏天同样是“心梗高发期”,甚至有医生坦言:“夏天的心梗,往往来得更突然。”
41岁的王先生是个地地道道的“北方汉子”,最近因为天气太热,饭后一瓶冰可乐成了标配。
这天他下班回家刚喝完半瓶,突然就感觉胸口发闷,呼吸不上来,随后倒地不起。家人将他紧急送医,医生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幸运的是抢救及时,才捡回一条命。
医生说,冷饮并不是万恶之源,但当身体处于高温环境下,突然大量摄入冰冷食物,会刺激血管剧烈收缩,血压波动剧烈,极易诱发心血管意外。
咸菜、腊肉、酱鸭……很多人饭桌上少不了这些。但它们的“高钠”特点,极易引发血压升高,加重心脏负担。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成人每日摄盐不超过5克,而一小碟咸菜的含盐量就可能超过这个标准。长期高盐饮食,容易导致动脉硬化、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是心梗的“幕后推手”。
天气热,很多人喜欢来一杯奶茶、冰激凌降温,但这些甜品中隐藏着大量精制糖,摄入后会加重胰岛素负担,促进内脏脂肪堆积,并间接损害血管内皮。
研究显示,长期高糖饮食的人群,罹患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心血管病的风险显著升高,而这些正是心梗的“温床”。
油炸重口味食物炸鸡、辣条、火锅……这些高脂高热量的食物,不仅让人上瘾,还会提高血脂水平,增加血液黏稠度。
一旦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俗称“坏胆固醇”)升高,就容易在血管壁沉积形成斑块,逐渐堵塞冠状动脉,最终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不少人夏天靠能量饮料“续命”,但你知道吗?一瓶能量饮料的咖啡因含量相当于两杯浓咖啡,摄入后会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
尤其对已有心律不齐或高血压患者来说,咖啡因的刺激可能就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很多人以为冬天寒冷才容易“冻出心梗”,但实际上,夏季的高温、脱水、情绪波动同样是“心脏杀手”。
出汗多,血液黏稠夏季人体大量出汗,如果水分、电解质没有及时补充,容易导致血液浓缩、黏稠度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随之升高。
一旦血栓堵塞了冠状动脉,就可能引发急性心肌梗死,而且症状更容易被忽略。
血压波动大高温天气下,人体为了散热会使血管扩张,但如果突然进入空调房或大量喝冷饮,会让血管迅速收缩,血压剧烈波动,极易诱发心脑血管事件。
作息紊乱夏季天长夜短,很多人熬夜看球、玩手机,睡眠质量下降,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这些都会加重心脏负担。
心梗并非毫无征兆,很多人事后回忆,其实身体早就“报警”了,只是没当回事。
胸痛、胸闷是最典型的前兆。尤其是在活动后、情绪激动后出现的压榨样疼痛,持续时间超过10分钟,不缓解,就要高度警惕。
除了胸口不适,部分患者还会出现:
胳膊、肩膀、下巴放射性疼痛;
突然出冷汗、恶心、乏力;
心慌、呼吸困难。
特别是糖尿病患者,常常没有明显胸痛,容易漏诊。如果你属于高危人群,一定要定期体检,关注心电图和心肌酶等指标。
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不要等口渴才喝,尤其在高温天,每天保证1500ml~2000ml水摄入,有助于维持血液流动性。
吃饭别重口,饮食清淡最护心少盐、少油、少糖,增加蔬果摄入,选择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比如深海鱼、坚果、橄榄油,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
别等心脏出事才后悔,真正的预防,从每一口吃进嘴里的东西开始。
[1]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
[2] 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3] 《心梗急救与预防指南》. 国家卫生健康委.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