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刚放话愿放弃核武,美国就得寸进尺,提新要求,伊朗态度变了
发布时间:2025-05-20 00:22 浏览量:3
5月14日,据美媒CNBC消息,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高级顾问阿里·沙姆哈尼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释放出重大信号:伊朗愿意永久放弃核武器计划,销毁所有高浓度浓缩铀库存,并将铀浓缩活动限制在民用水平,同时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严格监督。作为交换条件,伊朗要求美国立即解除所有经济制裁。这一表态被视为德黑兰方面近年来最具诚意的让步。
伊朗的妥协姿态背后是严峻的经济现实。长达十余年的制裁已使这个石油大国陷入困境:石油出口量暴跌至每日仅30万桶,不足制裁前的四分之一;货币贬值超过60%;通货膨胀率飙升至45%。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平急剧下降,社会不满情绪持续发酵。然而,美国的回应却令局势急转直下。5月16日,特朗普在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时不仅没有对伊朗的让步表示欢迎,反而提出更为苛刻的要求:"伊朗拥有如此丰富的石油资源,根本不需要发展核能!"
美方要求伊朗不仅要放弃武器级铀浓缩,还必须彻底停止所有铀浓缩活动,包括用于发电的民用低浓度铀浓缩。这意味着伊朗数十年来建立的核设施将面临"清零"的命运,甚至丧失和平利用核能的基本权利。谈判桌上的博弈很快演变成一场实力与意志的较量。自4月12日启动以来,美伊双方已进行了四轮谈判,但始终未能打破僵局。伊朗的底线是保留民用核能权利,而美国的目标则是彻底消除伊朗的核潜力。
美国的战略意图十分明确:首先是通过"技术阉割"消除伊朗的核能力,要求拆除关键的纳坦兹和福尔多核设施;其次是实施"地缘压制",迫使伊朗放弃对黎巴嫩真主党、也门胡塞武装等地区盟友的支持,瓦解其苦心经营的"抵抗之弧";最后是为2026年美国中期选举积累政治资本,通过达成一份比2015年更严苛的协议来彰显其外交成就。面对美国的极限施压,伊朗的处境愈发艰难。经济制裁的绞索越收越紧,民众的忍耐已接近极限。
但在国家安全与民族尊严面前,德黑兰方面陷入了两难抉择:接受美国条件意味着自废武功,沦为"无牙老虎";拒绝则可能招致军事打击,美国已在中东部署了两支航母战斗群。5月18日,伊朗的态度出现重大转折。总统佩泽希齐扬在德黑兰论坛上发表强硬讲话:"我们有权和平利用核技术,不会向任何霸凌者低头!"外长阿拉格齐随即在社交媒体上明确表态:"无论是否达成协议,伊朗的铀浓缩活动都将继续!"
这一立场转变的背后,是伊朗对核技术主权的坚定捍卫,也是对历史教训的深刻反思。2018年美国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的背叛行为,让德黑兰方面清醒认识到:即便弃核,也难以换取美国的诚意。当前谈判已陷入"死循环":美国坚持"零浓缩铀"的立场毫不动摇,伊朗则誓死捍卫"民用核权利"。以色列的推波助澜更令局势雪上加霜,内塔尼亚胡多次威胁称,若伊朗不彻底弃核,以军将发动先发制人的打击。
这场博弈的结局充满变数。对伊朗而言,妥协可能意味着重蹈乌克兰的覆辙,在放弃核潜力后沦为大国博弈的棋子;坚持对抗虽风险巨大,但至少保留了战略反击的能力。正如中东谚语所言:"骆驼和帐篷,总有一个要先倒下。"美伊双方谁能坚持到最后,将决定中东未来的安全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