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男子突发心梗走了,医生叮嘱:夏季高温,切记不可私自停药
发布时间:2025-07-16 01:47 浏览量:8
声明:本文内容根据权威医学资料及作者个人观点撰写,仅用于健康科普,不构成任何医学建议,若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广东最近天气热得像“蒸桑拿”,不少人白天不敢出门,晚上也要开着空调才能入睡。
可就在上周,一个53岁的广东男子在家中突发心梗,送到医院已无生命体征。医生摇头叹息:“要是没擅自停药,或许还有得救。”
这事一出,街坊邻居炸了锅。
为什么会有人在这种时候选择停药?是不是天气热了,血压自然降,就不用吃药了?
这个问题,很多人心里都有过。尤其是到了夏天,汗出得多、吃得少,许多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会觉得自己“状态不错”,于是偷偷减药、停药,觉得反正也没啥事,药吃多了对身体也不好。
但这种看似“聪明”的做法,可能正在悄悄把命搭进去。
心梗不是突然降临的,它往往是身体长期积累的结果。尤其是到了五六十岁这个年纪,血管不像年轻时那么柔韧,一旦血压控制不好,血脂又高,血管里就容易“堵车”。
而夏天,虽然气温高,会让血管扩张,血压看起来低了一些,但这个“低”是暂时的,不稳定的,一旦脱水、情绪波动、突然劳累,那根压倒骆驼的稻草立马就来了。
广东这位男子的家人回忆,他在发病前几天情绪很稳定,也没做什么剧烈运动,就是觉得天气太热,头晕得厉害,还以为是中暑,没想到是心脏出问题了。
事后医生检查发现,他已经有严重冠心病,而且血压、血脂都控制得不好,但他自己以为“夏天血压低,就不吃药也没事”,自己擅自停了一种降压药,结果诱发了心梗。
这不是个例。
每年夏天,医院心内科都会接收不少因为“停药”引发心梗、脑梗的中老年患者。很多人都有个误区:高血压不是病,靠锻炼和饮食就能好;药吃久了会伤肝伤肾;感觉好就可以停药。
这些观念,说白了都是拿命在试探。
其实身体有多脆弱,只有医生最清楚。高血压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它像个“沉默杀手”,无声无息地损伤血管,等到出现症状,往往已经太晚。
就像这位广东男子,他平时没太大不适,也没定期复查,觉得“我都吃药控制住了”,结果一停药,心梗就来了。
很多人还不理解,为什么吃药那么重要。这就得说说血管的“脾气”。
高温天气下,血管会扩张,血压暂时下降,但这并不代表病好了。更何况,血压本来就有昼夜波动,早晚高、中午低,即使白天低,晚上可能高得吓人。
如果药停了,血压控制不住,血管就像气球一样撑到极限,随时可能“爆”。
还有一种情况更危险,那就是擅自停用抗血小板药、降脂药、心律药。比如很多心脏支架患者,术后都要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防止血管再次堵塞。
但有的人觉得自己“支架放了,心脏没事了”,就把药停了,结果血栓一下子就形成,心梗就爆发了,跟埋了个定时炸弹一样。
天气热,身体出汗多,本身就容易脱水,血液变浓稠,如果这个时候还停药,风险就更大。尤其是中风过、放支架、心梗史这些人群,血液一旦变黏稠,就是给血栓开了绿灯。
医生常说“别自己当医生”,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还有个冷知识,很多降压药、降脂药并不是“治好病”,而是“控制病”,就像糖尿病用胰岛素。药一停,控制就失效了,病情就容易反弹。
有研究发现,长期规律服药的高血压患者,心梗和脑卒中的风险能大幅下降;而擅自停药的人,死亡率高出不少。
最怕的是那种“我吃几天就好了”的心态。
这个年纪的身体,就像老旧的机器,不能大风大浪。吃药,是维持它平稳运转的“润滑剂”。
一停药,就像突然抽走了支撑,一旦失控,后果就是命都没了。
说到底,停药这件事,不是“感冒好了不用吃药”这么简单。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这类慢性病,本质上是“终身管理型”疾病,不是靠感觉来判断的,是靠数据、靠医生的判断。
不舒服了去看病,舒服了也别忘了吃药,这才是管理健康的正确方式。
很多人担心吃药会伤肾、伤肝。
其实大量研究表明,合理服药比“乱停药”对身体的伤害小得多。真正会伤身的,是血压飙高、血管破裂,是血脂升高、血管堵塞。
药物的副作用,医生都会权衡,真正让人出事的,往往是没听医生话。
广东的这位男子走得太突然,家属后悔莫及。
可惜的是,这种悲剧并不少见。医生说过太多次:“药不能随便停”,但真正听进去的人,太少。
尤其是到了夏天,这种“血压低了可以停药”的误区,就像季节性流感一样,每年都来,每年都出事。
再热的天,也不能乱来。
夏季是心血管事件的高发季,尤其是高温+脱水+情绪波动+停药,这四个因素一叠加,心梗、脑梗、猝死,说来就来。医生建议,哪怕感觉血压低,也要定期测量,必要时调整剂量,但不能擅自停药。
像有些长效制剂,是需要稳定维持血药浓度的,一断药,反而波动更大。
如果实在感觉吃药后血压太低、头晕、乏力,别自作主张停药,第一时间去医院调整方案。医生会根据情况换药、减量,但绝不是“说停就停”。
尤其是合并糖尿病、高血脂、动脉硬化的患者,停药等于拆自己“命根子”。
还有一个误区也得提醒一下:很多人觉得“我这几天吃清淡了、锻炼了、控制住体重了”,就可以不吃药了。
但这些生活方式的干预,是辅助,不是替代。药物控制是主力军,不能本末倒置。
哪怕血压已经达到正常范围,也不能随意停药,因为那是药物控制的结果,不是病好了。
如果实在吃药困难,比如吃完后恶心、胃不舒服,别硬扛,也别直接停,把情况告诉医生,有些药可以换,有些可以饭后吃,有些可以改成剂型更温和的。
现在的医学比过去先进太多,别让“吃药伤身”这种老观念害了命。
广东的这件事,其实也是个提醒:别让“感觉良好”骗了自己。血压、血脂、血糖这些东西,不是靠感觉,是靠仪器测出来的。
很多人出事后,身边亲友才开始重视,但那时候,已经晚了。
每年夏季的心血管病高峰,其实是可以避免的。只要按时吃药、定期复查、合理作息、注意防暑降温,绝大多数突发事件都能提前预警。
医生不是神仙,但能帮的,前提是患者要配合。
天再热,命最贵。
药再多,命值钱。不怕吃药,就怕吃亏。
别让“怕副作用”的心理,变成“副作用就是死亡”的现实。
如果身边有五六十岁的亲戚朋友,正打算“天热了,我停两天药看看”,一定要转给他看看。
这个年纪,身体经不起折腾了。
记住:药不是吃给医生看的,是吃给命看的。
希望大家都能安全度过这个夏天,平平安安才是真福气。
你怎么看待“夏季高温可以适当停药”这种说法?留言聊聊吧。
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别忘了点赞、评论、转发,帮更多人看到。关注我,了解更多靠谱、接地气的健康知识!
参考文献:
[1]孙宁玲,王增武,张宇,等.高血压患者夏季血压变化规律与药物调整策略[J].中华高血压杂志,2023,31(05):429-433.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0年修订版[J].中华心血管杂志,2020,48(1):10-46.
[3]刘建民,赵毅,李海红,等.冠心病患者支架术后抗血小板治疗依从性分析[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24,16(04):393-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