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夫救了伍子胥之后,伍子胥送渔夫一把宝剑,渔夫接过剑当场自刎
发布时间:2025-07-15 23:15 浏览量:7
春秋末年,诸侯争霸。
楚国到楚平王这一代,任用小人。大夫伍奢一家被害,唯独伍子胥逃出生天。
逃往吴国时,伍子胥被一个老渔夫搭救渡江,送了渔夫一把剑表示感谢。
可渔夫之后却毫不犹豫地拔剑自刎了,这是为何?
楚平王用计获得楚王之位后,开始变得骄奢,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投机派费无忌,非常了解楚平王的喜好,时常投其所好,为楚平王网罗美女。
太子建为人正直,崇尚贤能,而太子太傅伍奢这类人,对费无忌这种“奸佞小人”的行为极为厌恶。
小人长戚戚,费无忌担心太子建上位后,自己会受到打压。
借着太子副导师的身份,费无忌经常向楚平王打小报告,这让太子建对他更加反感。
此时,经过一系列内斗后,楚国国力衰弱,面对强晋的压力,不得不与秦国联姻。
秦国也有这个打算,于是秦国送哀公的妹妹孟嬴前往楚国联姻。
费无忌前去迎亲,结果看到孟嬴非常漂亮,惊为天人。
于是,费无忌想出了一出毒计。
楚平王好色,费无忌便在楚平王跟前大赞孟嬴的美丽,建议楚平王娶了孟嬴。
贪色的楚平王没有顾忌儿子的感受,就用齐国的一个女子替换了孟嬴,嫁给太子建。
因为费无忌进献有功,楚平王越来越看重他。
一年后,孟嬴为楚平王生下了儿子(之后的楚昭王),楚平王偷换自己妻子的事也被太子建得知。
看出楚王对太子的猜疑,费无忌建议可以将太子外放出去。于是太子建被派往了城父锻炼。
远离中央的太子建,在费无忌的挑拨离间中,更加被楚平王所猜忌。
费无忌甚至诬告太子建私下联系各诸侯,企图和伍奢联手篡位。
本就靠阴谋篡位称王的楚平王果然相信了,狠心地命令奋扬杀掉太子建,并将伍奢关押了起来。
可是不是谁都和楚平王和费无忌一样自私自利,奋扬知道太子建没有谋反之心,偷偷放跑了太子建,太子建逃往了宋国。
由于对伍奢的嫉妒,费无忌早就想整治伍奢了。
这时候费无忌继续加把火,对楚平王说道:伍奢的两个儿子都非常有本事,最好把他们一块杀了,不然他们肯定会去找太子建,那时候,您就危险了。
于是,楚平王诓骗伍奢,如果他愿意召来伍尚和伍员来朝廷任职,就把他放了。
伍奢也是名门之后,见惯了争斗厮杀,自然不会相信,但是作为臣子,伍奢又不得不执行王命。
于是伍奢失望地对楚平王说:“尚(长子)慈孝而仁,闻召必来;员(伍子胥)刚戾忍诟,能成大事,知来必死,固不来。”
结果真如伍奢所说,伍尚乖乖俯首就缚。
而二儿子伍子胥知道去了必死,果断张开弓箭,将派去的使者全部吓跑了。
得知伍子胥逃跑后,伍奢大笑道:楚国危矣!
大怒的楚平王处死了伍奢、伍尚,并悬赏"五万石粮、封大夫"捉拿伍子胥。
在楚国的全国通缉下,伍子胥开始了逃出楚国的艰难求生路。
春秋末期,吴国强势崛起。为争夺江淮流域的控制权,楚国和吴国在所难免地互相征伐。
楚平王为人所不耻,时常有楚国的人投靠吴国,被吴国收留,两国互相看不顺眼。
吴国作为新起之秀,更愿意招揽外来人才。
所以,伍子胥一开始是打算逃往吴国的。
可伍子胥听闻太子建尚在宋国,如果能辅助太子建推翻楚平王,这样会更名正言顺。
于是,伍子胥计划前往宋国寻找太子建。
趁着费无忌还没开始全城大搜捕,伍子胥乔装打扮成柴夫模样,从城门混了出去。
刚出城没多久,他就听到前方马蹄声轰隆隆临近。
伍子胥吓得赶紧躲到路边,待马蹄声消失后,才敢找了条小路抓紧赶路。
一路偷偷摸摸,小心翼翼地,伍子胥终于来到了宋国。
当找到太子建时,才知道此时宋国政局动荡,华氏和向氏两大家族作乱。
太子建本打算用这两家来帮助自己复仇,可是这两家很快就被宋元公赶出了宋国。
于是按照太子的计划,两人又前往郑国求援。
到郑国后,郑王承认太子建的身份,并给了他一块封地。
但太子建太急于报仇了,看着郑国短期内给不了自己太大的帮助,所以当晋国的使者找到他,商议与他“里应外合”时,太子建想了一下就同意了。
太子建的草率决定把伍子胥吓到了。
郑国处于大国包围,不足以强大到可以抗衡楚国,而此时和晋国合作无异于与虎谋皮。
伍子胥认为参与郑国的谋划过于草率,太子建不听。
伍子胥建议太子建前往吴国寻求机会,可太子认为路途遥远,风险太高。
眼看无法协调一致,伍子胥只好先观望一段时间。
郑国四周全是大国,早就被各国的探子捅成筛子了。
毕竟在自己的地盘上,郑定公安排的眼线也可以更方便地收集国内的信息。
郑定公其实已经发现太子建的密谋。
有一天晚上,郑定公突然邀请太子建前往赴宴,伍子胥察觉到不对,建议太子建不要前往。
可在别人的地盘,太子建不去不行,于是将自己的儿子公子胜托付给了伍子胥,让他先出城看下情况。如果自己被捕,他们就直接去吴国。
没多久,伍子胥听闻太子建被斩杀于酒宴上。
于是,伍子胥抓紧带上公子胜逃出郑国,前往吴国。
没了太子建团队的庇护,伍子胥又只能偷偷摸摸地赶路。
因为带着公子胜,伍子胥无法再用昼伏夜出的方式赶路。
为躲避楚国的追捕,他们只选偏僻的山路和乡村行走,终于来到了吴楚交界的昭关。
伍子胥拜访当地的隐士东皋公寻求帮助。东皋公为太子建和伍家的遭遇深感悲愤,同意协助伍子胥过关。
之后,东皋公在城门制造混乱,同时,让相貌相似的皇甫讷假扮伍子胥吸引守军注意,安排伍子胥乔装成樵夫,趁乱混过关卡。
不久后,伍子胥他们到达富春江江边,只要渡过去,就能抵达吴国境内。
伍子胥正愁如何渡江时,一个老渔民划着小船停在了岸边。
渔夫看他们面黄肌瘦,将食物分给他们,并带着他们顺利地抵达了对岸。
伍子胥非常感谢渔夫,逃亡多年的他,此时如同惊弓之鸟,便想要把佩剑送给渔夫,想要让渔夫替他保密,以免楚军渡河追击。
老渔夫笑着说:楚王的奖赏告示我是知道的,我如果贪图钱财,还带你过江干什么?
于是老渔夫捣毁船只,拔出长剑自刎而亡。
老渔夫用自己的死来安伍子胥的心,让伍子胥羞愧难当。
这让他发誓要抓紧前往吴国,积蓄力量报仇。
伍子胥携公子胜逃至吴国后,为躲避楚国追查,选择在吴国郊区隐居。
为了生存下去,伍子胥开垦荒地种些粮食,平时会上街乞讨,同时寻找毛遂自荐的机会。
而在这里,他认识了勇士专诸。专诸在当地颇有声望,在专诸的引荐下,伍子胥投靠了公子光。
同公子光共事一段时间后,伍子胥发现公子光想要夺位。
于是他就推荐专诸做刺客,刺杀吴王僚,专诸以“渔夫藏剑”成功刺杀吴王。
公子光继位为吴王阖闾,伍子胥也由此成为了吴王的心腹。
伍子胥得吴王阖闾信任,为吴国制定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生产,建立防御体系。
又向吴王引荐孙武,两人一起训练吴军,将吴国的军事实力提升了一个台阶。
很快,吴王阖闾就灭掉了附属楚国的几个小国。
楚昭王时期,楚国虽然已经衰弱,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对于吴国而言,不可能一口气拿下楚国。
于是,孙武提出“疲楚战略”,三支军队轮番骚扰楚国边境。
吴国派一支军队前去骚扰楚国,当楚军出击后,迅速后撤。
楚军回返时,再派第二支军队攻击。就这样,吴军袭扰了楚国6年之久。
没有千日防贼的办法,楚国疲于应付,财力逐渐无法支撑,将士们都渐渐丧失了斗志。
眼看时机已到,吴王阖闾率领大军,联合唐、蔡两国,从水路西进。
而孙武提出,大军出击目标明显,逆江而上,吴国的水军优势荡然无存,楚军必然有时间沿途设防。
孙武建议设置一路奇袭部队,偷摸绕到楚国薄弱的东北部发动攻击。
吴王阖闾认可了孙武的办法。
吴王的弟弟夫概率领5000精兵,直捣黄龙,最终攻破了楚国国都郢都,楚昭王带着家人仓皇逃跑。
伍子胥带兵进入郢都,终于报了仇。
楚平王为了自己的享乐,宠信佞臣费无忌,杀害伍奢。苟活在世的伍子胥,最终协助吴国发起了对楚国的征伐。
一战之后,楚国几乎亡国。
伍子胥到吴国后,因复仇推动了吴国崛起,也加速了楚国的衰落。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
爱和恨都是相互的,矛盾存户万物之间。如何协调好彼此之间的关系,是一个亘古不变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