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手传闻才3月,关晓彤再官宣喜讯,成了鹿晗“高攀不起”的存在

发布时间:2025-07-15 22:24  浏览量:8

在娱乐圈明星谈恋爱结婚分分合合很正常,但像关晓彤和鹿晗这样从官宣到现在已经走过快8年时间的却很少见,所以不少网友也从一开始的反对成了现在的不想他们分手。

看着如今鹿晗关晓彤两人的现状,或许也可以看出两人的感情状态。

关晓彤的事业,肉眼可见地在起飞,当她以“白玉兰奖最年轻获得者”的身份站在演讲台上,侃侃而谈对表演的敬畏时,许多人才恍然大悟:这位95后小花,早已不是那个只会跟在前辈身后演女儿的小丫头了。

她的履历堪称优等生范本,童星出身,顶着学霸光环进北影,一路走来,资源从未断档,圈内人对她有个奇特的评价,说她的演技是“弹簧体质”,遇强则强。把她和孙红雷、闫妮、蒋欣这样的戏骨放在一起,她就能立刻被激活,每一个眼神、每一寸肌肉都写满了戏。

就像在新剧《小巷人家》里,她和老戏骨郭晓冬对峙,把一个女儿第一次忤逆父亲,那种既想冲破束缚又带着愧疚的挣扎,演得让人心头一紧,可一旦搭档换成那些“上班打卡”的演员,她的表现也跟着变得平淡如水,好在,她总能等到那个让她发光的机会。

事业上卯足了劲,关晓彤的公众形象,也完成了一次悄无声息的迭代。前脚,她还是啤酒节上穿着精致短裙、光芒四射的品牌代言人,下一秒,就在新剧片场素面朝天,骑着电动三轮车载着演员张一山,笑得一脸灿烂,那个“素颜骑三轮”的词条,轻轻松松就获得了过亿的阅读。

紧接着,一套名为《溯光》的视觉大片释出,照片里她几乎完全素颜,赤着脚站在芦苇荡里,眼神清澈干净,这组照片,不仅掀起了一场“白月光审美”的风潮,更像一种宣言:她好像终于找到了最舒服,也最讨喜的姿态。

最耐人寻味的,是她默默换掉了社交平台的头像,从用了多年的童年照片,换成了白玉兰颁奖礼上的侧影,这个举动,比任何通稿都有力,宣告着一个“国民闺女”时代符号的彻底终结,和一个成熟女演员的正式登场,这份清醒,冷静得可怕。

关晓彤在稳步攀升,另一边的鹿晗,则刚刚经历了一场过山车,他曾是“顶流”这个词的定义者,从韩国归来,他的一举一动都能搅动整个内娱的风云,在事业最如日中天的时候,他用一句“大家好,这是我女朋友”,直接搞瘫了社交平台,那份不计后果的坦荡,至今无人能及。

然而,时间快进到2024年底,他却像变了个人,在一次直播里,他精神涣散,对网友的挑衅直接竖起中指、口吐芬芳,一时间,“精神失常”、“失恋打击”的猜测甚嚣尘上,那之后长达半年的沉寂,以及和关晓彤的零互动,几乎让所有人默认:他们分了。

可半年后,他回来了,社交账号一解封,几天就涨粉数百万,演唱会门票比春运还难抢,为了回归舞台,他瘦到脱相,把指甲修得一丝不苟,唱跳水平依旧是无可挑剔的专业,那个曾经被风暴席卷的男人,似乎被冲刷得更干净了。

鹿晗的回归,让他的人气不减反增,却没能为这段恋情带来任何“解冻”的迹象,2025年4月,鹿晗生日,关晓彤连续七年的生日祝福,第一次缺席了,这根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让无数看客笃定,故事已经写到了结局。

但相信他们的人,也不是毫无理由,两人的微博,官宣和历年生日祝福都原封不动地留着,社交账号的签名也未曾更改,对于时刻需要管理形象的明星来说,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寻常。

最让人浮想联翩的,是关晓彤在白玉兰演讲时,她身后的大屏幕上,赫然闪过一张鹿晗曾经发布过的、她的生活照,这是无心的巧合,还是某种隔空喊话?没人知道答案。

鹿晗的演唱会开遍全国,关晓彤也在北京的活动中频频亮相。有心人发现,他们的IP地址,不止一次地在同一个城市重合。同在一座城,呼吸着一样的空气,却没有一张同框,甚至没有一句互动。这种近在咫尺的疏离,比任何争吵都更令人心寒。

八年,足够一个女孩褪去青涩,也足够一个男孩历经风雨。他们的关系,似乎早已超越了“分”与“合”的简单二元论,鹿晗当年敢于在巅峰认爱,是他的担当,如今若真有变故,以他的性格,大概率也不会如此讳莫如深,关晓彤亦然,她骨子里的“京圈格格”脾气,也注定她不是个会委曲求全的人。

或许,他们只是进入了另一种模式,当事业的巨轮开始加速,个人的成长被推到首位,爱情,便不再是需要时时刻刻向全世界展示的勋章,它可能变成了一件贴身的、柔软的旧衣,只有自己知道它的温度。

他们都在各自的赛道上狂奔,一个向左,一个向右,都在奔向更好的自己,或许,这已经是我们能得到的,最体面的答案。

说白了,他们早过了需要靠秀恩爱维持热度的年纪,鹿晗演唱会能卖座,关晓彤奖项拿到手软,这才是真本事,那些说分手的,看看他们账号啥都没删,生日祝福停了可能只是觉得没必要,就像你跟朋友闹别扭几天,该联系还联系,娱乐圈天天有人分分合合,但真能处七年不炒作的,还真不多。

不管以后咋样,过去这几年,他们给粉丝带来的话题和讨论,已经成了现象级事件,现在俩人发展方向越来越独立,都靠自己本事拿资源,这事儿也让大家明白,聚光灯下谈恋爱不容易,公众眼里的每一步,都可能伴随着争议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