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尽风霜卢沟桥历史画出的辉煌
发布时间:2025-07-14 08:00 浏览量:11
▌谭烈飞 著
在北京西南的永定河上有一座大型连拱古桥,即为著名的卢沟桥。它虽然历史悠久又远离市区,但对于我们来说仍有亲近感,因为20世纪80年代它依然在使用。记得当时正在建设燕山石油化工项目,化工冶炼大件设备要通过永定河上的桥运输过去。当时有几座桥备选,但经测定,当代建造的大桥均无法承受如此巨大的载重量,最后还是选择了这座古老的卢沟桥。这座古桥原名广利桥,已经有八百多年的桥龄,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也就是1189年,历时3年建成。
如此坚固的桥一定有其独特之处。有关历史文献显示,这座古桥具有两大特色。一是为桥梁界津津乐道的建筑结构:桥下有11个孔洞,各孔洞之间采用连续桥的结构方法,每相连的两孔都有一座共同的拱脚,使各拱结成整体,从而使全桥的承载都均匀分布于各桥孔;桥墩迎水面修成尖状,各安置一根上下垂直的三棱形铁柱,俗称“斩龙剑”,不仅有利于分水,在迎击冰块和各种杂物时也有保护桥墩的作用;背水一面作船尾状,水一流出券洞即可分散,以减少券洞内水流的挤压力。二是桥面上两侧的石狮子。桥面两侧设281根望柱,279块石栏板,每根望柱顶端雕有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大小石狮子数百只,民间有句歇后语“卢沟桥的石狮子——数不清”。1962年,有关部门专门派人做了一次清点,逐个编号登记,清点出大小石狮子485只;但在1979年的复查中,又发现了17只。这样,大小石狮子的总数应为502只。
这些精美的石狮子在桥上已经站立了八百年,它们欣赏着“卢沟晓月”的美景,倾听着来往客旅的匆匆脚步,目睹着运煤骆驼的负重前行,也见证了卢沟桥畔日军侵华的炮火和中国军队奋起反抗的硝烟。
这座桥连接北京城区和太行山东麓大道,实可谓北京交通的要冲。不过,最初金王朝建造这座大桥是用于前往大西山金皇陵祭祀。我们都知道金代始发地在遥远的黑龙江,那么,它的皇陵为何建在了京西地区呢?
早在12世纪初,生活在我国东北的女真族的一支,在完颜阿骨打的领导下逐渐强大,于辽天祚帝天庆五年(1115年)称帝,这就是金朝的第一个皇帝即金太祖,建都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后经过几年对契丹辽国的征战,朝代更替,金王朝皇位也传到了太祖之孙完颜亶,即金熙宗。此时金熙宗的堂弟海陵王完颜亮开始掌握军政大权,控制朝政,密谋发动宫廷政变,杀金熙宗夺取了帝位,改元天德,谥号海陵王。登上皇位以后,为化解原女真贵族的势力,海陵王采取的最重要的一项措施,就是把作为王朝政治中心的国都从东北女真族聚居的上京,即会宁府,迁移到了燕京。
当时,迁都的阻力非常大,不少女真贵族认为,上京为龙兴宝地,祖宗的陵寝也在这里,不应轻易放弃。海陵王于天德三年(1151年)顶住各方压力,下诏迁都燕京,并派尚书省右丞相张浩等主持扩建皇城及宫城,营造苑囿,于1153年3月兴建完成,海陵王颁诏,正式迁都,改燕京为中都,号称大兴府。金中都不仅成为金王朝的统治中心,也是北半部中国的统治中心。(11)
- 上一篇:人际长久之道:三碗汤的距离
- 下一篇:别让AI造假蒙蔽老人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