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事变-19

发布时间:2025-07-08 00:15  浏览量:1

卢沟桥日军罪行目击记

卢沟桥文物保管所

七七事变距今已四十五年了。随着时间的流逝,有许多往事已在人们的记忆中渐渐淡漠了,但是日本侵略者在卢沟桥犯下的滔天罪行,就象他们留在宛平城墙上的弹痕一样,深深地刻印在 人们的心中。我们卢沟桥文物保管所于一九八二年八月四日邀请卢沟桥地区的父老乡亲举行座谈,他们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的罪行,现记录整理如下:

李世明(五十四岁,卢沟桥农村办事处主任)说:

七月七日夜间十一时左右,地处京西要冲的卢沟桥和往常一样寂静,劳动了一天的人们都睡得沉沉的。突然城东响起了几声枪响,由于日本军队经常在卢沟桥附近进行军事演习,谁也没有把它放在心上。可谁知道,日本帝国主义蓄谋已久的七七事变就这样爆发了。八日清晨,宛平城东门枪声大作。顷刻间,日军的大炮机枪齐轰宛平城。守城的第二十九军官兵,满怀仇恨的心情,奋力抵抗日本侵略者的野蛮进攻,发出了“誓与卢沟桥共存亡”的悲壮誓言。城里的居民心情激愤,和第二十九军并肩御敌,为保卫自己的国家英勇奋斗。他们为第二十九军挖战壕,送子弹,送水,送干粮。

这场战争断断续续打了三个星期。日军的炮弹日夜向宛平城里发射,炸毁了不知多少民房。那时从城外遥望城里,白天是浓烟滚滚,夜晚是一片火海;无辜百姓惨死在日本侵略者炮火之下的何止万千。宛平县城东关街,有个叫任大嘴的老汉,一天早晨去井台打水,突然一颗炮弹打来,当时就被炸得血肉模糊,送掉了无辜的生命。

三十日,第二十九军官兵垂泪顿足,撤出了阵地,告别了卢沟桥的父老,向西转移。从此,卢沟桥陷入了日本侵略军之手,在长达八年的岁月里,人民遭受的苦难是说也说不完的。

刘长珍(七十七岁,卢沟桥大队退休社员)说:

日本侵略军一进宛平城,就开始抓人杀人,搜捕第二十九军和保安队的零散人员。他们到处制造恐怖,挨门挨户搜查。这时城里居民大都躲进了城墙洞里,日本侵略军靠汉奸带路,一旦搜出年轻人,不问青红皂白就给捆起来,扒去上衣成群赶到西门外朝北跪着,让城里的年长人去认领;凡是无人认领的人,全都刀砍枪杀,无一幸免。城内街有个饲养骆驼的李老太,在城墙洞内实在憋闷得受不住,想到外边换换空气,刚一露头就被日本侵略者发现了,一枪就把她打死了。我母亲从洞里出来后,日军就在离我几尺远的地方,用枪比划着恫吓我。我母亲愤怒地挡了下他的枪,就被狠狠地打了几个嘴巴,顺嘴淌血。母亲为了我,忍着屈辱和疼痛,敢怒不敢言。

佟德麟(七十一岁,退休工人)说:

卢沟桥东头,有一条第二十九军挖的安全沟,南北长约三丈,东西宽约一丈,深有一丈多。没想到这条防御沟,竟成了侵略者的杀人场和埋人沟。他们把中国人拉到沟边,或者用刺刀挑死,或者用枪打死,然后就把尸体抛进沟里。我当时被抓去埋死尸,亲眼目睹了这一惨状。那时我拿着一把铁锹,来到“卢沟晓月”碑后的大沟旁,一瞧,满满的一沟死人,多是光着身子。那会儿正是盛夏天气,尸体都腐烂膨胀起来。我们一共去了三十多人, 任务是拿铁锹填土,一锹土砸下去,溅起了烂肉一尺来高,真是太惨了! 后来又派十多个人到卢沟桥南边的河滩里去埋人,这儿俩那儿仨,到处是死尸。日本侵略者在卢沟桥究竟杀害了多少无辜的百姓,谁也说不清楚。前年卢沟桥文物保管所挖渗水井时,正好接近那个大沟的边缘,挖出了三具相迭的尸骨,这无疑是七七事变时被日军杀害的我国同胞。

李世明说:

日本侵略军残害中国人的手段凶狠毒辣。如头上顶着一摞砖跪在三角铁上,长时间地折磨人;有时用刺刀挑,或让狼狗撕咬;有时把城砖烧得滚烫,铺在地上,让两个日本兵架着人的胳膊赤脚在上面走,还美其名曰:“走金桥”。经过这种种折磨,人就是不死也得变成残废。

日军占领宛平县城后,在卢沟桥头和城东西两门都设上岗哨,手里端着上了刺刀的枪,牵着龇着牙的狼狗,随意杀害中国人。城里居民郭忠福的爷爷去地里搂柴禾,被两个日本兵发现,把他当成靶子,一枪就给打死了。卢沟桥城北街吴振山的二叔,眼睛不大好,在过卢沟桥时没有给站岗的日本兵鞠躬,日本兵一刺刀就把他刺倒在“卢沟晓月”碑下,肠子都流了出来,当时就死了。

一九三九年我刚刚九岁,正上小学。一天放学回家,听见乡亲们在喊:“靠边走,靠边走,日本的汽车来了!”当时有个过路叫卖砂锅的老大爷,挑着一百多斤的重担,听到喊声就赶忙往路边躲让,已经靠在马路边沿了,可侵略者的汽车由东开过来,却迳直冲着老大爷撞去,一下子就把老人撞到了沟里,砂锅摔碎了一地,老大爷血淋淋的疼得直打滚;车上的日本兵却哈哈大笑,扬长而去。

一九四一年春到一九四二年冬的两年中,日本帝国主义在华北推行了五次“强化治安”运动,大肆进行经济掠夺,并圈占、没收老百姓的土地,使人民生活极端贫困,饿死的人不计其数,没死的也多逃荒在外,妻离子散;那时卢沟桥上过往逃荒要饭的人一个接一个。一九四二年,粮价一天三涨,干一天活挣不上一顿饱饭,人命不如蝼蚁,到处出现了“倒卧”。

那时树叶树皮、野菜、花生皮都成了人们的食物。甚至有的人吃的是“马粪高粱”, 这是日军的战马粪便中没有消化尽的高粱粒,人们把这种马粪搓碎筛净,然后把高粱淘出来当粮吃。就是这种“马粪高粱”也是来之不易的,很多饥饿的人们都齐集到丰台日本军营的马厩外面,等待马队走后,就蜂拥而入,抢收马粪。

当时卢沟桥年轻力壮的人,凡能逃荒外出或投亲靠友的都走了,剩下的都是老弱病残。日本帝国主义者,为了掩盖他们杀人如麻的罪恶,竟然在宛平城里城隍庙开了一个粥厂,办起了“慈善事业”,假意念起佛来。饥饿难忍的人们,也只好到粥厂去打粥。殊不知这个名为粥厂,实则是一个劳工收容所,是许进不许出的“杀人场”。所谓的粥,里面都是些霉烂的陈粮、糠秕、麸子甚至还有头发渣子。为了使稀粥变稠,日本侵略者还在里面撒上生石灰,人们吃进去,用不上几天就会死掉;一进粥厂,很少有人能活着出来。

刘臣(五十二岁,卢沟桥大队社员,当时进过“粥厂”的幸存者)说:

我和父亲进了粥厂,父亲眼看自己不行了,就对我说:“你要是能逃出去就赶紧逃出去,找我的好友刘长友。逃不出去,非得走我这条道不可!”没多久,父亲就死去了。我记住了父亲的遗言,以葬父为名,逃了出来,找到了刘长友,才得以活到今天。当时我才七岁。

李世明接着说:

粥厂里讨粥的人,如果已经死了,多数都被抬到宛平县城墙东北角儿,从城墙上扔到城外。开始日本兵把尸体用铁丝捆起来往外抬;后来,有的人还没断气,这帮杀人不眨眼的魔鬼就把他们装在筐里,从城墙上抛到城外。有一次卢沟桥街里的刘桂元赶车出东门,就曾听见有人绝望地喊:“你们别搭我,我还没死哪!”日本兵哪管这些,硬是把人扔到了城下,人一落地,几条野狗就发疯似地冲了上来。后来卢沟桥地区曾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粥厂好比鬼门关,进去容易出来难;进去皮包骨头瘦,出来白骨扔沙滩。” 这是对日本侵略者粥厂的真实写照。

日本侵略者在卢沟桥统治了整整八年,他们所犯的滔天罪行,罄竹难书,人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直到一九四五年,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卢沟桥才重见天日;特别是解放以后,卢沟桥的人民当了家,作了主人,生活才真正的好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