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投研:2008年雷曼兄弟破产事件

发布时间:2025-07-14 17:00  浏览量:6

本文是《极简投研》的第568篇文章。文章仅记录个人思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作者没有群、不收费荐股、不代客理财。

一、雷曼兄弟背景

雷曼兄弟的创始人是来自德国的三位亲兄弟,老大1844年移民美国,老二1847年移民美国,老三1850年移民美国,1950年,商号定名为Lehman Brothers。

三兄弟最初经营的是干货商店,主营棉花贸易,后演化成为棉花贸易的经纪商。

1858年,老二在纽约设立了办事处,1870年,公司总部搬迁至纽约,公司开始从事铁路债券业务并进军金融咨询业务。

1887年,公司加入了纽约证券交易所。

1899年,公司开始做首笔公开招股生意,为国际蒸汽泵公司招募优先股和普通股。

1906年,公司从一个贸易商,正式转变为证券发行公司,随后的二十年间,差不多有上百家新公司的上市都由雷曼兄弟协助。

1925年,老大的儿子菲利普·雷曼也退休了,接任者是罗伯特·雷曼。在罗伯特的带领下,公司安全度过了大萧条,同时,也引入了非家庭成员进入公司。

1969年,家族第三代掌门人罗伯特·雷曼去世后,雷曼家族逐渐从公司中淡化,最终留下的只有最初的名字。

1994年,此前一度落寞,一度被兼并的雷曼公司,二度分拆后,再次恢复独立身份,然而,此时的雷曼公司已经从此前能够与高盛并肩的顶级投行,滑落成为精品小投行,1994年接手雷曼的是理查德·福尔德,他领导公司发展壮大,直至2008年。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时,雷曼兄弟是全美第四大投行。

二、时代背景

对于发生在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此前已经通过两篇文章进行了详述,在这里着重介绍一下其中投行所扮演的角色。

第一,投行不能像银行那样吸收存款,投行的主要筹资模式是借款,主要是通过“短期回购协议”借来的,该回购协议本质上是以证券为抵押的短期借款,回购协议的价值取决于证券的价值,而证券的价值,则取决于市场的信心。

第二,投行不能像银行那样放出贷款,投行的盈利模式是:首先买入两房的MBS,或者买入贷款公司的次级贷款,然后制作成担保债务凭证CDO,包装成低风险、高收益的理财产品,最后出售给养老基金、对冲基金和保险公司。在其中,投行一边赚取手续费,一边赚取差价。

由此可见,在次贷金融链条上,投行通过购买贷款公司风险更高的次级贷款,不仅增加了风险,随后包装成CDO卖给众多金融机构,而且隐藏并扩散了风险,的确是次贷危机波及如此之广的重要元凶。

除此之外,在次贷金融链条上,还存在着百万计的炒房者,数以千计的贷款公司,数百家银行,作为对比,投行数量则很少,同时收入更高、名气更大,这意味着,当次贷危机爆发时,虽然整个利益链条上的人全部难辞其咎,但是投行更容易成为众矢之的。

三、危机爆发

次贷危机爆发时,首先是次级贷款人违约断供,其次是既无法足额收取贷款人贷款,又被迫高价从投行那里购回次级贷款的贷款公司纷纷倒闭破产,然后,就传导至投行。

次级贷款人的违约,以及贷款公司的倒闭,导致CDO暴雷,滞销在投行的CDO发生了减值,并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方式计入了投行的当期损益,紧接着,投行的财报暴雷。

四、投行危机

投行的抵押借款,本质上抵押的就是投行的信用,如今投行岌岌可危的财务状况恶化了投行的信用,导致投行的负债端出现了问题,与此同时,CDO的滞销也影响了投行的盈利端。总之,此时此刻的投行,融资条件极为恶劣,同时,大笔钱押在了CDO上,而CDO却滞销了。

雪上加霜的是,投行的杠杆普遍是极高的,也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据估计,雷曼兄弟的杠杆率超过40倍,摩根和美林的杠杆率也在30倍左右。

第一个破产的投行是贝尔斯登,2008年3月破产,倒下的贝尔斯登,在2006年底时,控制着3500亿美元的资产,拥有400家子公司和5000个交易对手,以及75万个开放性衍生品合约。

为避免出现系统性风险,在美联储的批准下,摩根大通收购了贝尔斯登,同时美联储为收购提供特别融资援助。

不过,美联储低估了贝尔斯登事件的影响,认为次贷危机最坏的时刻可能已经过去,孰知,倒下的仅仅是第一张多米诺骨牌。

第二张多米诺骨牌是美林,当时是全美第三大投行,受次贷危机影响,美林证券蒙受了超过500亿美元的损失,并于2008年9月15日,被美国银行收购。

第三张多米诺骨牌是高盛和摩根斯坦利。

2008年9月21日,第一大投行高盛集团和第二大投行摩根斯坦利,经美联储的批准转为银行控股公司,这意味着,一方面,从此二者有了银行业务,可以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同时拥有美联储紧急贷款的永久权利;另一方面,转型前,二者主要受证券交易委员会监管,转型后,则接受美联储的直接监管。

换言之,从此二者拜美联储为义父,既获得了更多权力,又有了更多束缚,最重要的是,投资者信心可能会得到提升。

当其他顶级投行或低价卖身,或拜美联储为义父时,时间同步进行至9月的雷曼兄弟,也暴雷了。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三番两次用公众的钱为华尔街的作死行为埋单,舆论和民众十分不满,这也为雷曼兄弟的倒闭,埋下了伏笔。

五、雷曼破产

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在破产前,拥有225亿股本,6686亿负债,6911亿资产,换言之,杠杆率=6911/225=30.7倍,作为对比,2009年,工商银行的杠杆率大约是10倍,高盛集团是13倍。

由此可见,雷曼兄弟的负债规模和杠杆率远远高于几个兄弟投行,一方面,说明雷曼兄弟可能是诸多投行中最激进的一个,也侧面说明雷曼兄弟的行业地位较低,不得不富贵险中求;另一方面,不合规的杠杆率,根据事后文件,雷曼兄弟有着长达7年的财务造假历史。

在30倍杠杆的基础上,公司董事会在2007年3月份做出的抄底次级贷的决策,彻底毁了公司,事后证明,甚至都不能说雷曼抄底在了山腰上,因为他实际上是买了一堆卖不出去的垃圾。

2008年9月,杠杆绷不住了。

此前美国政府的一系列救市行为,让舆论和民众十分不满,然而,可能是担心发生系统性危机,也可能是小布什总统的第二个任期,不担心连任问题,因而,美国政府依旧不顾公众的反对意见,强行用公众的钱为华尔街的作死行为埋单。

然而,对于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可能是负债规模太高,也可能是行业地位较低,也可能是为公众的不满找到一个宣泄口,时任美国财长保尔森宣称美联储不会援助雷曼兄弟公司,也可能是雷曼兄弟的财务造假行为本身,虽然由于时间紧迫,当时还没有明确证据可以证明这一点,也可能是时任美联储主席在《行动的勇气》中所说,美联储并没有公众看上去那么强大,可以做到想保谁,就保谁。

9月13日,最后的救命稻草,代表美联储意志的美国银行明确拒绝了雷曼的并购意向。

2008年9月15日凌晨1点,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申请破产。

六、后续

雷曼兄弟的破产并非危机的开始,相反,意味着次贷危机开始失控。

随后发生了影响全美的系统性危机,以及随后发生在欧洲、亚洲、南美洲的全球性经济危机,以及前无来者的量化宽松救市政策。

但这一切,都和雷曼兄弟没有关系了。

参考

【随风说】2008年美国政府万亿美元拯救华尔街内幕 平民总统奥巴马能否“改变美国”?

【极简投研】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

【钞能力毛毛】雷曼倒闭真相 - 欺诈10年瞒天过海记

赞赏,是最真诚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