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友谊长存!鲜血凝成的驼峰航线永远存在!

发布时间:2025-05-19 16:58  浏览量:4

1942年4月,缅甸被日军攻陷,缅甸通往云南的滇缅公路被正式切断,由于此前日军利用强大的海军对中国沿海进行了武装封锁,所以这个时候的中国已经是被日本帝国主义围起来打了,没有人和外援能送到当时已经是奄奄一息的中国。

抗战时期的中国90%的原油需要进口,除此以外,所有的武器弹药,甚至包括子弹都要进口,有人就统计,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中国最多只能撑三个月。日本当然知道这个,所以迫不及待想要打下缅甸就是想以此迫使中国投降,然后抽调兵力去太平洋对付美军。

这点美国更清楚,1942年日本在太平洋投入的兵力不过20个师团,50万人,但是在中国大陆,日本常年保持着70个师团,100多万人,可以说,中国战场就是一个无底洞,在不停地放日本的血,死死拖住这100万生力军,使其无法南下。一旦中国倒下,日本将压上全部主力和美军在太平洋决战,美国压力骤增。

为了保障中国战场有充足的作战物资和日本持续作战,1942年5月,民国外长宋子文和美国总统罗斯福商定开辟从印度芷江到云南昆明的空运路线,分为南线和北线,南线平均海拔3000米,对于美国的主力运输机刚刚好。但是南线要经过缅甸,所以日本派遣零式战斗机不分昼夜在缅北空中巡航,拦截所有盟军飞机。

为了安全,盟军决定使用危险系数高的北线空运,也就是穿过喜马拉雅山脉、怒江山脉和横断山脉,最终抵达昆明,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最高达7000米,落差3000米,连绵起伏的山脉就像骆驼的脊背,所以就叫:驼峰航线。

由于海拔过高,所以盟军的运输机只能在山中穿行,再加上复杂多变的气候,导致飞机失事率奇高,美国不得已投入C-87和C-109专用运输机,很多美国士兵宁愿去战场也不愿意执行驼峰航线的飞行任务。有老兵回忆,在天气晴朗的时候,他们完全可以沿着战友坠机的碎片反光飞行。

为了拯救美军飞行员,在飞行员身上都带着国民政府盖章的身份证明,上面写着“来华助战洋人,军民一体救护”。除去伤亡,驼峰航线的损耗率也高的惊人,据统计,当时一架飞机每运送一加仑汽油要消耗一加仑汽油,每运送一吨炸弹,就要付出28吨物资的成本。

从1942年5月驼峰航线启用到1945年11月停用,美军共给中国运送物资70多万吨,相当于滇缅公路加中印公路运送量的三分之二,对支援中国抗日战争发挥了战略作用。

胜利的背后离不开无数战士默默的牺牲,战后统计,美军在驼峰航线投入飞机2100架,损失飞机1500架,损失率超过80%,牺牲人数2900人,而当时的中国全国才有100架运输机,损失了48架。有人说驼峰航线运送的物资大部分是给驻华美军使用的,国民政府能直接调配的不多,坦白来说确实是这样,但是话说回来,美军拿到这些物资比当时的中国军队更能发挥出最大效用。

所以,这是中美用鲜血凝成的友谊,希望永远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