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破产还能复活?尚德被“精明鬼”弘元捡漏,光伏圈炸锅了!

发布时间:2025-07-13 01:44  浏览量:7

光伏圈这两天炸了锅!三次破产的"老炮"尚德又活了,这次接盘的竟是以"欠款615天"闻名的弘元绿能。一个是昔日中国首富的"光伏神话",一个是被骂"行业老赖"的"精明鬼",这场"包办婚姻"到底是无锡政府的面子工程,还是杨建良下的一盘大棋?要我说,这事儿比电视剧还刺激——毕竟能把破产玩成"连续剧",把接盘做成"空手套",全中国也就光伏圈有这本事!

一、尚德:从"首富神话"到"破产专业户",这剧本比《狂飙》还野

要说中国光伏圈最具戏剧性的公司,尚德认第二,没人敢认第一。2001年,海归博士施正荣带着技术回国,5年就把尚德送上纽交所,自己成了2006年的中国首富,那会儿马斯克还在捣鼓电动车呢。最巅峰时,尚德是全球第一光伏组件生产商,营收超200亿,施正荣放话"要让太阳能照亮每个家庭",结果呢?照亮的是自己的豪宅,坑惨了一堆供应商。

转折点出在2006年那个"神操作":多晶硅价格飙到150美元/公斤时,施正荣脑抽跟美国公司签了10年固定价合同,80美元/公斤锁定!当时觉得占了大便宜,结果2008年金融危机一来,多晶硅价格暴跌到20美元,尚德硬生生亏成了筛子,光违约金就赔到吐血。再加上欧美"双反"调查补刀,2013年尚德第一次破产,成了中国光伏行业第一个倒下的巨头。

本以为这就完了?太天真!资本玩家郑建明带着顺风光电杀进来,30亿"蛇吞象"收购尚德,股价从0.3港元炒到6港元,账面浮盈30亿,堪称"空手套白狼"教科书。可惜郑老板光顾着玩资本,尚德产能是扩张了,母公司顺风光电却连亏80亿,资产负债率飙到120%。后来郑建明据传"被带走调查",尚德高层三年换了7次,公章都快盖出包浆了,2023年第二次破产。

更魔幻的是厦门建发接手那会儿。协议写得漂亮:无偿用"尚德"品牌5年,利润五五分。结果呢?员工用尚德渠道拉订单,签单回款走建发体系,等于尚德给人当免费销售,自己毛都没捞着。到今年5月,尚德第三次进了法院预重整名单,光伏圈都在传:"这牌子彻底臭了,谁接谁倒霉!"

二、弘元绿能:光伏圈"铁公鸡"+ "欠款大王",杨建良的算盘打得全中国都听见了

就在所有人都觉得尚德要进博物馆时,弘元绿能跳出来接盘了。这公司啥来头?老板杨建良,69年生的大专生,从承包车间的小老板干到光伏新贵,江湖人称"杨老狐狸"。为啥叫狐狸?看看他的操作就知道:

第一,把"欠钱"玩成艺术。 2024年弘元应付账款147亿,应收账款才8亿,差了140亿!应付账款周转天数615天,啥概念?欠供应商的钱两年才还,自己的货款恨不得当天到账。同行都在骂他"老赖",他却靠着这招在光伏内卷期攒下50亿现金,负债率59%,行业最低。今年一季度还在卖资产回血,活脱脱一只沙漠里找水喝的骆驼。

第二,踩着周期跳舞。 光伏行业都说"三年河东三年河西",杨建良是少数真敢逆周期操作的。2022年别人扩产他扩产,2023年别人死扛他收缩,2024年别人躺平他抄底。这次接盘尚德,正好赶上工信部开座谈会喊"出清落后产能",股价两天涨了20%,股民都在喊:"杨老板这是踩着政策风口捡钱啊!"

第三,玩的就是"不结婚只恋爱"。 这次合作协议写得明明白白:弘元接管尚德的生产、财务、销售,顺风光电负责债务和法律纠纷。等于弘元花点小钱就能用"尚德"的牌子和渠道,亏了算顺风光电的,赚了自己拿大头。网友说得精辟:"这哪是合作?分明是找了个不要钱的保姆,还自带房产证!"

最绝的是弘元的"擦边球"操作。尚德招募投资人要求"净资产不低于100亿",弘元2024年末净资产118.84亿,刚够线;"资产负债率不高于70%",弘元59%,完美达标。网友都怀疑:"这条件怕不是给弘元量身定做的?无锡政府这媒人当得也太明显了!"

三、新欢旧爱能走多远?尚德的"魔咒",杨建良能破吗?

现在光伏圈最关心的是:弘元真能盘活尚德吗?毕竟尚德这牌子,说好听是"老字号",说难听就是"破产三次的老赖",供应商怕被骗,客户怕跑路,员工怕欠薪。杨建良到底图啥?

图牌子。 虽然尚德名声臭了,但在海外市场还有点底子。2010年前后尚德是全球第一,欧美客户多少认这个牌子。弘元自己的组件业务不行,去年才卖了4.45GW,连尚德巅峰期的零头都不够。拿着"尚德"的牌子去谈客户,总比自己从零开始强。

图渠道。 新闻里说尚德现在200多人,基本都是销售。这些人跟着尚德混了十几年,手上多少有点老客户资源。弘元接管后,等于白捡一个销售团队,还是自带客户的那种。

图政策。 无锡是光伏重镇,产业规模1000亿,但硅料环节不行,政府正愁怎么"挤干水分"。弘元是本地企业,接盘尚德既能消化闲置产能,又能把产业链往下游延伸,正好跟政府的规划对上。说不定土地、税收优惠早就谈好了,这买卖稳赚不赔。

但风险也不小。尚德的债务是个无底洞,虽然协议说顺风光电负责,但真要打起官司,弘元能全身而退?而且弘元自己的组件产能才4.45GW,尚德就算有产能也得重新启动,设备老化、技术落后,投钱改造又是一笔开销。更别说员工人心惶惶,客户信任崩塌,这些都不是靠签个协议就能解决的。

最关键的是杨建良的"精明"。他要是真想好好做尚德,早就直接收购了,何必搞"合作经营"?说白了还是怕担风险,先试试水,不行就撤。就像网友说的:"杨老板这是揣着明白装糊涂,用尚德的牌子赚快钱,赚完就拍屁股走人,哪管身后洪水滔天?"

四、光伏圈的"活死人墓":为什么破产三次的尚德,总有人抢着接盘?

其实尚德不是孤例。这几年光伏行业破产的企业能从无锡排到常州,为啥偏偏尚德每次都能"起死回生"?

第一,光伏行业太魔幻。 十年前多晶硅150美元/公斤,现在10美元;十年前组件1.5美元/W,现在0.15美元。价格跌了90%,产能却涨了100倍,简直是"印钞机"和"碎钞机"的结合体。上一秒还在亏现金,下一秒就可能赚翻,所以总有人觉得"抄底的机会来了"。

第二,地方政府舍不得。 尚德是无锡的"城市名片",当年施正荣当首富,无锡政府脸上也有光。现在虽然破产了,但厂房、土地、设备还在,员工还在,总不能看着它彻底烂掉。拉来弘元接盘,既能保住就业,又能盘活资产,还能继续吃光伏产业的政策红利,何乐而不为?

第三,资本逐利的本性。 郑建明靠尚德股价赚了30亿,厦门建发白嫖了尚德的渠道,现在弘元又想白嫖牌子和销售团队。说白了,大家都是奔着"无本万利"来的,至于尚德能不能真的好起来,没人关心。就像街头巷尾的"老破小",炒房的从来不管住户死活,只要能涨价就行。

五、结语:尚德的三次重生,藏着中国制造业最残酷的真相

写到这里,突然觉得有点心酸。尚德从"中国光伏之光"到"破产专业户",施正荣从中国首富到销声匿迹,郑建明从资本大佬到"下落不明",杨建良从"欠款大王"到"接盘侠"……这哪是一家公司的兴衰史?分明是中国制造业的缩影:疯狂扩张、价格血拼、产能过剩、老板跑路、政府兜底……

现在光伏行业还在喊"破内卷",但看看弘元接盘尚德的操作:不投钱、不担责、只捡现成的便宜。这哪是破内卷?分明是把内卷玩出了新高度!要是所有企业都学这一套,谁还愿意搞研发、搞创新?大家都去抢"破产壳资源"好了。

最后说句掏心窝子的话:尚德这次能不能活,真的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什么时候才能走出"一放就乱、一管就死、一亏就跑、一救就炒"的怪圈?要是哪天光伏圈没人抢着接盘破产企业了,那可能才是这个行业真正成熟的开始。

至于杨建良和他的弘元绿能,能不能打破尚德的"魔咒",咱们骑驴看唱本——走着瞧。反正我赌五毛,这事儿撑不过五年,不信?点赞收藏,五年后回来挖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