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墓志出土,让人感慨万千,生前穷奢极欲,死后只留一块残碑
发布时间:2025-07-11 14:05 浏览量:1
杨广这个名字,落在纸上就是凉。活着的时候,仿佛天都是他的,江山说换朝就换朝。可是到了地下,陵寝是破败的,守着断碑,除了考古专家认真掸灰,没有谁在乎一代帝王曾经的荣光。这哪像帝王?对比河南的乾陵,西安的昭陵,他的墓就像个被遗忘的旧箱子,偏僻得可怜。扬州那年房地产公司本打算开工,几台挖掘机一铲下去,土层下露出几块砖头,考古队倒是忙活起来了。人说命运轮回,可能也没想到杨广最后靠这个机会才算被“记住”。
出土的两座砖室墓,编号好记,M1、M2。每个人一眼都觉得是夫妻合葬。可惜了,张罗了千年的魂魄,没人专门来祭拜。压根儿没有帝王该有的陵园气派,没有石刻,没有牌坊,神道更是少见,和民间的小型家族墓差不太多。砖都是隋江都宫城用过的,倒还算讲究。这些细节,像在证明他曾经风光,那种冷冰冰的风光。
残存的墓志铭最有分量。字迹依稀可辨,“隋故炀帝墓志”、“隋大业十四年”之类,多少人等着这个铁证。只是碑破了,碑上的字没全,能看清的部分已让考古专家松了口气。没人料到,帝王的身后事会落到靠几行残字认尸的地步。杨广要是有知,会笑吗?剩下的东西也真不多,墓室里空空荡荡,连骨头、棺材都没有。倒不是他生前不用心修陵,反过来——他为自己修的豪华陵寝,根本没沾上他的尸骨。
反倒是陪葬物品还有些看头。近两百件文物,十三环蹀躞带最扎眼,这玩意金玉嵌饰,讲究排场。用得起的不是王孙就是贵戚。金玉带子本该在万众瞩目的仪仗中出现,现在却成了证明身份的冷物证。开棺那一刻,谁会想到,这些东西只为了对号入座?不是别的,谁也无法从这座墓地看出帝王的气息。
又看M2,一堆古乐器,编钟、编磬,考古字典要多收一条记录。墓主的骨头1.5米,女人,骨龄大了,关系对上了——萧皇后。陪葬比杨广多,这就有点意思。按下萧皇后的风流轶事不提,单说出土物的分量,也让人啧啧。有人说皇后比皇帝体面,怎么会?可考古队最多就是默默记录,惯性替历史补一段回忆。
二人合葬。可是这地儿偏,封土没起,身份靠块断碑,谁承想昔日的风流皇帝,几十年折腾,落了个草草安葬。你说可惜吧,其实后人挺难有同情。
时间往回拨。隋炀帝的名声,下笔多是“恶名昭彰”。说他荒淫,说他奢侈,赋税一层盖一层,百姓就喘不过气。可大运河的开凿、南北交通的变革,后人又觉得他很“有前瞻性”。这事有点打脸,现在大家评价杨广,再也不是一路倒。经济是因为他赢的,民心是因为他输的。两头现在都有人争着说话。你能怪谁呢?他统治时,百姓苦。百姓苦的根源,其实皇帝奢侈花销要占一大半,可有时代背景,他也推动了生产力升级?不确定。
***他修运河、修宫室、征天下美女,跟史书记载一模一样。可是公认的结果,是“引火焚身”。***
朱元璋骂他统治无方,这话许多人爱引用,却几乎没人细究。地再多,百姓不肯认你,还是没用。换成别的角度看,这时候还有人喊杨广“千秋一帝”,只争是否定词与肯定词的主语在怎么切换。总归,是一人得罪了太多天。
要说“翻案”,谁都可以尝试。当年皇子杨广,手段够狠。逼死太子杨勇,还能操控嫔妃,弑父登基。前段年头扬州挖他的墓,领导叫杨勇,和当年杨勇同名。网络上玩笑不少:“你弄死我,我千年后挖你祖坟。”仿佛历史真给一次报仇的机会。可这弄巧成拙,说白了还是让人看清了杨广和整个隋朝政治斗争的荒腔走板。
等他位子坐稳,修宫殿修得疯魔。从西到东,显仁宫修得金碧辉煌。光是花木,宫墙之内一年四季都不缺春色。为个开花的假象,专门让人把真花绑上树枝。全国各地的奇石怪木、珍禽异兽,也都往宫里运。这样铺张,役夫死得一批又一批。百姓上坟,怕是先骂完皇帝再磕头。***到头来,繁华都是短命的——夜里欢笑,明日催命。***
杨广爱美色,传得人人皆知。南巡江都,点选美女,宫人动辄数万人。他还要选纤夫美女,让她们着白衣拉船唱歌,他一边看一边纳妃子。哪有什么规矩,江南百姓连夜逃。有人说这是荒唐,我反而觉得他有点真性情,至少没有伪装。
还有三征高句丽的事。总有人说他军事不顺,明明后期隋朝国力不及以前,三次越打越挫,最后兵败如山。压垮骆驼的稻草不是那一次进军,却离不开他年年征发、让民力彻底耗空。农民起义遍地,李渊、李密起兵,朝堂乱成一锅粥。到头来,杨广自己都说“不如做太上皇”。可惜阁下做不成,帝位还得用命赔偿。
江都兵变来了,宇文化及当首领。杨广换装想逃,被手下逮住,没死得其所。说是自尽,连资格都没有,被拿练巾勒死,尸首无主。宫人拼床板为棺,埋得仓惶。***帝王到这一步,还不如普通老百姓体面。***
后世倒是有补救。陈棱这位隋朝老臣出来收尸,换地方埋了。唐太宗李世民要表现大度,挖他出来重新下葬,还用皇帝仪式。可去看这个最后的陵墓,大家心里都明白,就是走个过场,再好的仪式也盖不住气息单薄。
现在回头一看,谁还会羡慕杨广生前奢靡?又有谁真的记得他修的华丽?人死后终归空。考古现场,专家戴着手套拂去尘埃,安排记录,M1墓里只余下一方断碑,干净得很,像极了历史的冷处理。
***说到底,帝王也是浮萍。权柄在手时,烟花灿烂,万象更新。转头身后冷风一吹,什么江山,什么繁华,统统没了——剩下的,只是后人一番叹息。***
有时候,历史也会宽容一回。毕竟谁的一生无错?有好有坏,各安天命。可是杨广式的命运,恐怕谁做了也没法推翻。这几千年江山换人,纸上断句,地下冷碑。人们说他咎由自取,说他“活该”,说他功过并存,说他有远见,说他无度,复苏了声音,也掩埋了声音。
全看你站在几楼说话,想怎么看都能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