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宏怒摔报表:百度到底该砍智能驾驶还是大模型?
发布时间:2025-07-10 15:02 浏览量:1
“砰!”会议室的门被甩上时,李彦宏把手里的业务报表摔在桌上,三百多位高管吓得没人敢喘大气。“不是所有赛道都能随便蹚,更不是所有仗都能打包票打赢!”这位百度CEO在最新季度高管会上的怒吼,像颗炸雷在科技圈炸开了锅。十年砸了一千多个小目标在AI上,结果呢?字节跳动带着豆包追着打,阿里通义千问后来居上,连华为都要来分杯羹。现在问题来了:这场名为《求真务实》的演讲,是不是意味着百度要下狠手砍业务了?先拿五千人的智能驾驶团队开刀,还是让近三千人的文心一言研发组勒紧裤腰带?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家老牌巨头到底该怎么“聚焦”才能活下去!
百度那栋位于北京中关村的总部大楼,玻璃幕墙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看起来光鲜亮丽。但很少有人知道,大楼里有多少会议室正在讨论“如何省钱”,有多少项目组在担心下个月的预算会不会被砍。作为国内最早在AI领域砸钱的企业,百度过去十年在AI上的投入早已超千亿,却在生成式AI浪潮中被字节、阿里等后发者步步紧逼。这就像一场马拉松,百度领跑了十年,结果最后一公里被人从两侧包抄,能不急吗?
2023年生成式AI浪潮席卷全球时,百度本以为能凭借十年积累的AI技术一骑绝尘,没想到字节跳动拿着豆包横空出世,阿里通义千问紧随其后,连华为都带着盘古大模型杀了进来。最尴尬的是,百度文心一言的用户增长率,居然被后来者豆包甩开了一条街。有内部员工透露,现在每次开产品会,高管们都要盯着活跃用户数发愁,生怕哪个月就被对手彻底超越。
百度的业务版图简直像块被掰碎的披萨,哪儿都想咬一口,结果哪块都没尝出味儿。一边要守着搜索、信息流的基本盘,一边押注智能驾驶萝卜快跑,还要在文心一言等大模型上与同行厮杀,甚至在直播、短视频等领域也有零星布局。前两年直播带货火的时候,百度也跟着凑热闹,搞了个“百度直播”,挖了几个小网红,结果播了半年,观看人数还不如人家一个小主播的零头。最后团队解散,设备都当二手卖了,这不就是典型的瞎折腾吗?
看看这张百度业务架构图,密密麻麻的线条把移动生态、AI生态、爱奇艺连在一起,下面还挂着十几个事业部。就拿AI生态来说,又是云服务,又是智能驾驶,又是大模型,每个领域都想做到行业第一,这可能吗?连腾讯阿里都不敢这么玩!有行业观察家算过一笔账,百度仅智能驾驶团队就超过5000人,文心一言研发团队也近3000人,再加上搜索、信息流、云服务等业务,光核心业务团队就好几万人,每个月的工资支出就是个天文数字。
说到资源分散,百度简直是反面教材中的战斗机。五千人的智能驾驶团队是什么概念?相当于一个中型企业的规模,每天光是工资支出就要烧掉一辆特斯拉。文心一言团队近三千人,服务器24小时不停转,电费每月能在北京五环内买一套两居室。最讽刺的是,这些投入什么时候能回本?没人说得清。
你坐过百度的萝卜快跑吗?我去年在北京试过一次,车开得比老太太散步还慢,遇到个红绿灯就不敢动了。就这样的技术,还想跟特斯拉、小鹏抢市场?我看悬。有数据显示,萝卜快跑运营三年多,累计亏损超过200亿,日均订单量却只有一万多单,连滴滴的零头都不到。有网友调侃:“百度这哪是搞智能驾驶,分明是在玩真人版‘QQ飞车’,只不过烧的是股民的钱。”
其实科技圈早有前车之鉴。腾讯前几年多狠?说砍就砍了几十个非核心项目,连曾经砸了几十亿的微视都差点被放弃,一门心思搞微信生态和企业服务,结果怎么样?微信支付现在每天流水几百亿,企业微信用户破亿,反而活得更滋润了。阿里更绝,直接把烧钱的社区团购业务“盒马优选”砍了,聚焦淘宝天猫,去年用户增长创了三年新高,股价都涨了50%。
人家这才叫战略聚焦,百度呢?每次说要砍业务,结果越砍越多。就像减肥的人,嘴上喊着少吃,手里却不停地往嘴里塞零食,能不胖吗?有资深互联网从业者直言:“百度的问题在于,砍哪些业务、留哪些赛道,至今没给出清晰答案。”李彦宏提到“把球传给对的人”,或许暗示接下来会有大的人事和业务调整,但调整了这么多次,哪次真正解决问题了?
百度的业务调整消息一出,网友们立刻炸开了锅,各种观点吵翻了天:
@程序员小张:我在百度智能驾驶部门干了三年,天天加班到半夜,结果项目进展缓慢,领导换了三个,战略改了八次,我都不知道自己在干嘛。要我说,干脆把智能驾驶卖了算了,省得浪费资源。
@科技投资人老李:百度的问题是创始人太理想化,李彦宏总觉得技术能解决一切,却忘了商业的本质是盈利。烧钱可以,但得看到回头钱啊!文心一言虽然用户增长快,但商业化路径还不清晰,继续砸钱就是填无底洞。
@普通用户小王:我现在用百度搜索,一半结果是广告,一半是文心一言生成的内容,有时候想找个准确的信息都难。与其搞那么多花里胡哨的,不如先把搜索体验做好,这才是百度的立身之本。
@行业分析师张光明:百度不是缺技术,是缺决心。当年谷歌敢放弃中国市场专心搞全球业务,百度敢放弃任何一块业务吗?它总想着什么都抓在手里,结果什么都抓不牢。
如果真要聚焦,百度到底该砍智能驾驶还是收缩大模型投入?这就像一个人同时追两只兔子,最后可能一只都抓不到。
先看智能驾驶。虽然烧钱,但毕竟是百度押了多年的未来赛道,一旦成功,市场规模万亿级。但问题是,特斯拉、小鹏、华为都在虎视眈眈,百度有胜算吗?再看大模型,文心一言虽然起步早,但被字节豆包追得很紧,而且大模型的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没有持续的巨额投入,很容易被淘汰。
我的建议是:把智能驾驶业务独立分拆,引入外部投资,自己保留30%股权就行;文心一言则要和搜索深度绑定,别再搞那些花里胡哨的功能,先把“AI+搜索”这个基本盘做扎实。看看文心一言这界面,又是写作又是画画,功能倒是挺全,但用户真正用得多的还是搜索增强。与其什么都做,不如把大模型和搜索深度结合,让用户搜“北京天气”时,不仅能看到温度,还能得到AI生成的穿衣建议、出行方案,这才是百度的核心竞争力。
说到底,百度今天的困境,不是技术不行,也不是钱不够,而是战略太贪。十年砸千亿搞AI,听起来很豪横,但把钱撒在十几个赛道上,每个赛道能分到多少?就像给十亩地浇水,结果每亩地都只湿了层皮,根本长不出庄稼。
其实李彦宏自己也明白这个道理,不然不会在高管会上喊出“聚焦”。但问题是,聚焦哪块?我的建议是:把智能驾驶业务独立出去,让它自己找投资养活自己;文心一言则要和搜索深度绑定,别再搞那些花里胡哨的功能,先把“AI+搜索”这个基本盘做扎实。至于直播、短视频这些边缘业务,该砍就砍,别犹豫。
想想腾讯当年放弃微视专注微信,阿里砍掉社区团购聚焦淘宝,哪次不是痛定思痛的结果?百度要是真能下狠心,把千亿资源集中到一两个点上,未必不能重新领跑AI赛道。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十年积累的技术底子还在,就看李彦宏敢不敢挥起这把“手术刀”了。
最后我想说,百度的故事,其实也是很多人和企业的缩影。我们总想着多线作战,以为这样能增加成功的概率,结果却因为精力分散,什么都做不好。与其在十个领域当菜鸟,不如在一个领域当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