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和两攻都延迟服役!美国冷战老本即将吃完,快被中国取代了?
发布时间:2025-07-11 01:19 浏览量:1
关于美国实体制造业流失严重、产业空心化问题愈演愈烈、尤其是造船工业的产能几乎跌落谷底一事,想必许多人都有着深刻的了解和认知。但恐怕任谁都没有想到,原本被认为“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的美利坚,居然也能“菜”到如此程度,其可谓是一点点地“主动加速着海上霸权消亡的速度”……
据美国海军学会新闻网站的报道,继“福特”级核动力航母二号舰“肯尼迪”号将延迟2年交付后,又有2艘准航母构型的大型舰艇将被延迟交付。据悉,按照特朗普政府提交的2026财年国防预算案,目前正处于建造状态、原计划于今年10月入役的“美国”级两栖攻击舰3号舰“布干维尔”号,将推迟至最早于2026年8月服役;同样处于在建状态、计划于2029年9月交付的4号舰“费卢杰”号,则推迟至最早于2030年9月服役。
很显然,美国造船工业出了问题,而且还是大问题。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将产能拉回与当下美国海军的装备体量相符的水平,那一个大大的恶性循环,终将彻底压垮美国的海上战力。我们知道,美国海军于近年来提出了“闪电航母”构想,就是把具备短距起飞/垂直降落能力的F-35B“闪电II”隐身舰载机,与两栖攻击舰相结合,使后者成为可搭载20~24架F-35B、主打海上航空作战的“航空母舰”。
之所以要这么做,在很大程度上与美国海军航空母舰的在航率逐步下降、尤其是近年来多次出现的“航母空窗期”有关。受本土船厂对在役舰艇的维护工作效率持续降低的影响,美国海军的大量舰艇出现了“排队等待维护”的现象,即便是重要程度和优先级名列前茅的航空母舰,也难以彻底摆脱这一问题。久而久之,随着等待维护的舰艇越来越多,处于可用状态下的航空母舰数量,自然也就越来越少了。
而为了尽可能地维持住自己的海上航空战力,美国海军就想出了“闪电航母”这种“把两栖攻击舰当航空母舰来用”的法子。虽然“闪电航母”的综合作战能力,注定不可能与吨位大、载机量多、载机型号和用途丰富、因使用弹射器放飞而有着放飞效率高等优点的航空母舰相媲美,但在一些中低威胁方向上,“闪电航母”也确实不失为对航空母舰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替代手段。
然而,明眼人一看便知,“闪电航母”也只是一段时间内的缓解和过渡,而非从根本上解决“航母愈发不够用”这一问题的手段。原因很简单,航空母舰的压力得以被分担和减轻,但两栖攻击舰的压力却陡然上升,随之而来的就是装备磨损程度加大和装备寿命的加速减少。除非美国造舰业能在对现役两栖攻击舰的维护和新型两栖攻击舰的建造方面,实现产能和工作效率的显著提升,否则“航母不够用”的问题,很快就会发展为“航母和两栖攻击舰都不够用”。到了那个时候,美国海军又该从哪找出路呢?
但现在看来,无比拉胯的造舰工业产能,显然无法帮助美军脱困,甚至还在让美军加速面临更大的麻烦。冷战结束30多年,庞大的冷战遗产让美国凭借海军存量优势,继续坐在“海上霸主”的位子上,但如今“全球最强海上战力”的宝座却似乎已然开始不稳。一方面,新兴大国中国的海上战力高速发展,我们已在海军总吨位方面仅次于美国海军,大量现代先进舰艇如雨后春笋般持续“暴兵”;而另一方面,“美国同行”还在以持续走下坡路的方式,“主动加速”着中国追平美国海上力量的脚步。
基本上,再过约5~10年,如果美国人找不到“吃冷战老本”以外的方式为自家海军续命,那待老本吃完之时,“全球最强海上战力”之位怕是就要易主了。未来各国在远海大洋中越来越多地看到的航母和准航母,或将是中国的“福建舰”、后续更多的中国国产航母、075型和076型两栖攻击舰等“大甲板”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