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人物|三代核工业人:身教是最好的传承
发布时间:2025-05-19 09:36 浏览量:3
今年5月15日是第32个“国际家庭日”,今天让我们聚焦 “全国最美家庭”——李梅家庭。
本期《雨花榜样》的主人公李梅,家住雨花经济开发区,她是中国核工业华兴建设有限公司基础设施事业部市场部副经理。这位 “把理想铸进山河” 的硬核女性,用三代人 “强核报国” 的无声誓言,在雨花这片土地上,书写着小家与大国同频共振的动人篇章。
她家的书架上
摆着“会说话”的勋章
在甘肃茫茫戈壁深处,曾有一座神秘基地——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也藏着李梅祖辈的青春。
●祖辈:在戈壁滩种下核工业的种子
20世纪50年代,国际形势严峻,李梅的姥爷在酒泉的戈壁滩上,靠骆驼草、草籽和青稞面捏成的窝窝头充饥。寒风里,他穿着磨破的棉袄,在荒漠中搭建核工业设施。1988年,他获得“献身国防科技事业三十年”勋章;2021年,“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挂在胸前时,老人眼角泛着光。
1957年,李梅的爷爷从河北老家奔赴西北戈壁,奶奶带着年幼的父亲在兰州租房定居。那时的他,几个月才能回一次兰州,两年才能踏上回老家的火车。父亲对爷爷的印象,是模糊的“工作服身影”,更是课本里“两弹一星”故事的真实注解。
●父辈:在建设中续写坚守
作为施工企业的一线管理者,父亲的工作日程表上没有“休息日”。施工现场钢筋飞溅、铁钉暗藏,工人受伤是常事,他总背着医药箱冲在最前面。为了项目,他与母亲异地分居十几年,从没有一句怨言。
●自己:从“听故事的人”到“写故事的人”
李梅的童年,是趴在姥爷膝头听戈壁故事的夜晚,是盯着书架上勋章发呆的午后。高考填志愿时,她毫不犹豫选择施工类专业:“别人觉得核工业神秘,对我来说,那是流淌在血脉里的熟悉。”
从零下20℃的工地到海拔4000米的高原
她把自己炼成“万能砖”
谁说女生吃不了工地的苦?李梅用10年打破偏见,在核工业的“钢铁世界”里,硬生生闯出一条属于女性的“硬核之路”。
东北核电工地:零下20℃的“女测量员”
2008年,大学毕业的李梅来到辽宁红沿河核电站,成为施工现场的测量技术员。东北的冬天,呵气成冰,她扛着沉重的测量仪在雪地跋涉,手指冻得握不住笔:“测水准、放控制线,差1毫米都可能影响工程质量,再冷也要咬牙挺住。”。
跨界转型:从“技术控”到“商务尖兵”
2012年,因工作需要,李梅转岗商务造价员。面对完全陌生的领域,她白天跟着师傅跑现场学算量,晚上抱着书本学习,硬是从“商务小白”变成能独立操盘项目的骨干。
西藏拓荒:缺氧不缺精神的“拼命三娘”
2021年春节,所有人都在筹备团圆饭,李梅却带着团队奔赴拉萨。这是公司首次进军西藏市场,她清楚,拿下这个项目就能填补区域空白。然而,海拔4000米的高原反应比想象中更残酷:走路快两步就喘不过气,汇报工作时说几句话就得吸氧,她咬着牙带领团队坚守,最后顺利中标,刷新公司市场版图,也让同事们记住了这个奔赴高原的女将。
她的“超能力”
是把“家国”藏进细节里
在同事眼中,李梅的“硬核”从不写在脸上,而是藏在一个个细节里。
对工作:把“龙头”使命扛在肩上
作为市场部副经理,她深知“市场是公司的龙头”。2024年冲刺年度目标时,她带着团队把周末变成“攻坚日”,会议室的灯常常亮到凌晨:“每个标都关系着公司的未来,我们多熬一夜,项目就多一分希望。”蒋朝忠书记感慨:“春节后中标的两个大项目,全靠她们过年没歇着——别人团圆,她们在改标书;别人拜年,她们在算报价。”
对同事:把“温暖”塞进后备箱
2024年,部门小姑娘意外骨折,住得远、行动不便。李梅默默承担起“司机”角色:每天早上7点准时到宿舍接人,后备箱常备苹果、牛奶和热饭盒;下班后送回宿舍。
对孩子:把“家风”刻进生活日常
12岁的儿子翻开家里的老相册,总能看到太姥爷在戈壁滩的黑白照片、太爷爷泛黄的工作笔记,还有父母在核电工地的合影。李梅从不刻意给孩子讲大道理,却在每一个晨昏交替的忙碌中,教会孩子立足岗位,甘于奉献。2023年,她家获评“全国最美家庭”。
核工业人的浪漫
把理想焊进祖国山河
采访最后,李梅说起了核工业人的“浪漫”:“姥爷那代人,把青春埋进戈壁,没有留下姓名;父母那代人,在三线建设中把‘核工业’从‘军用’带到‘民用’;到我们这代,赶上了中国核能从‘跟跑’到‘领跑’的关键期——这是我们的使命。”
如今,她和丈夫依然在核工业系统内并肩作战。聊起未来,两人常说:“如果说老一辈解决了‘有没有’,我们要解决‘好不好’,下一代要让中国核能成为世界的‘引领者’。哪怕需要再奋斗30年、50年,我们也愿意做那颗最牢固的‘螺丝钉’,拧在祖国需要的地方。”
雨花榜样说
在雨花台区,像李梅这样的榜样从不遥远——他们是你我身边的普通人,在平凡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坚守。他们用行动证明:所谓“伟大”,不过是把一件事做到极致,把一份责任扛到白头。
下周五,《雨花榜样》带大家认识“爱心助残十年”的中国好人辛福——他用轮椅丈量公益的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