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FS
发布时间:2025-07-10 08:16 浏览量:1
西汉时期张骞出塞,打通了一条从东方走向西方的文明和平之路,今天“一带一路”战略举措将延续千年来以“和平、发展”为核心理念的丝绸之路精神。这条丝绸之路的骆驼铃铛依然回荡在历史的长河中,今天“一带一路”战略在医学领域的开展,为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相互合作、相互学习提供了崭新平台,使更多国家的医疗机构和专家加入并实现全新的“走出去、请进来”的国际化学术交流,造福全球患者群体。自CAFS2025开幕式上大连与哈撒克斯坦联合实验室正式启动后,7月5日下午,“一带一路”房颤论坛首次在本次CAFS2025大连房颤会正式亮相。标志着本次学术合作正式开启!
对参与本次论坛的国内外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他们分别是来自德国的,来自中亚的哈撒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以及巴基斯坦的海内外专家学者以及世界各地的青年学者。他指出大连房颤会是我国最大规模的房颤会议之一,拥有将近30年的历史,本次会议的宗旨除了加强房颤基础研究学术的交流,同时也希望能进一步增进各位专家学者的友谊与合作。
在致辞中指出,非常荣幸参加本次论坛,与各位交流分享心房颤动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合作的机遇,为应对房颤疾病这一全球性的健康挑战,响应号召,东软集团多次与哈撒克斯坦等国卫生部领导人交流,终于达成了本次“一带一路”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东软医疗始终坚持以创新为根本的驱动力,并积极深化“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国际合作。他从三个维度介绍了东软集团在“一带一路”的布局,首先,坚守自主可控的发展战略,并在医疗领域取得显著成果。其次,创新引领突破医疗高端装备如光子CT,东软医疗成功实施国内首例5g远程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和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并自主研发心血管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坚实的技术推广基础。第三东软医疗在“一带一路”沿线90多个国家布局,致力于打造国际医疗健康合作生态。今后东软医疗将坚守中心,以自主可控筑牢发展根基,以创新引领驱动技术的跃进,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5g等技术与医疗装备制造的深度融合,持续加大智能制造,与“一带一路”的专家学者携手并进,共同应对疾病的健康挑战。
来自德国德科布伦茨和蒙塔鲍尔天主教联合医疗中心的著名心脏病专家余江涛教授在致辞中谈到,在德国工作的30年中,作为一名中国医生,这些年来他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一直为加强中德房颤领域的国际学术合作与交流而努力,同时也希望本次“一带一路”重点实验室的启航及本次论坛交流将进一步提升中哈两国房颤领域的国际学术合作与交流。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刘金秋教授首先对来自国内外的嘉宾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凭借深厚的实力,往届大连房颤会议曾经吸引了来自美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大批优秀的海外专家,本次会议我们又迎来了来自中亚地区的心血管领域专家,因为你们这些优秀专家的到来,大连房颤会正努力迈向高规格,多学科的一流的国际的会议。大连的发展历史是从一个小的渔村逐步成为一个重要的港口城市,从地理位置看我们拥有与中亚国家合作的先天的地域优势,因此在夏云龙教授以及东软集团宋奇等领导的不懈努力之下,中国与哈萨克斯坦最终达成学术交流共识合作,成立了“一带一路”重点实验室。
旨在帮助两国实验室聚焦心血管疾病防治、医学技术转化等前沿领域,致力于搭建跨国界、跨学科的科研协作平台。这不仅是两地医学专家智慧的交融,更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人文科技交流的重要里程碑!本次致辞中她重点介绍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雄厚科研水平以及与其他国际机构的重点学科合作计划。希望大连医科大学发挥自身的优势,吸引更多的国际科研机构,在“一带一路”政策带领下搭建国际跨学科的科研协作平台,实现取长补短的国际化学术交流模式。
来自哈撒克斯坦的NCCEC中心负责人Ayan教授给大家带来精彩的演讲,Ayan教授同时也是本次“一带一路”论坛的主席。他表示非常高兴出席本次“一带一路”房颤国际交流论坛,希望能够通过今后交流进一步深化国际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同时欢迎大家出席在10月30日哈萨克斯坦ASTANA举办的中亚房颤高峰论坛。
房颤疾病因为极高的卒中率和住院率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目前我们有三种临床治疗方式:1.射频消融2.冷冻消融3.脉冲场消融,近年来随着PFA技术的迅速发展,成为最近比较热门的技术领域。欧洲最近发表了Manifest-PF Survey结果,包括24个中心及90个术者,1000多个患者调查结果,我们中心也有一个包括14个患者的研究,入选患者都是之前做过射频或者冷冻消融的复发患者,如下图 ,这些患者在我们中心接受PFA手术后没有发生并发症,证明对于接受过射频或者冷冻治疗的患者,PFA也是有效果和安全的手术。
ASTANA 医科大学 Zhanar教授是放射学科研所副所长,2025年开始从事心血管MRI领域。她谈到过去长期使用诸如西门子、飞利浦等欧美国家设备,近5年开始接触中国制造的医疗设备。中国医疗设备不仅质量有保证,操作软件也更符合临床医生的使用习惯,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合作机会带来了精彩的学术演讲,希望今后能更好地配合大家临床科研工作。并欢迎大家参加今年10月份哈萨克斯坦的学术交流大会!
Alina教授来自吉尔吉斯坦,她给大家带来了房颤患者血栓预防的专题演讲,从与房颤相关的38篇卒中研究进行荟萃分析,发现5个卒中患者中有一个是房颤的患者,因此针对房颤卒中预防的相关治疗尤其重要,临床中非瓣膜房颤患者服用华法林需要随时监测INR,服用NOAC需要注意平衡出血与栓塞的风险,ESC指南推荐了各种口服抗凝药物的推荐剂量,手术干预治疗方面,我们推荐使用射频消融,冷冻消融以及左心耳封堵。以及外科的左心耳结扎及摘除手术。临床中注意根据不同患者进行个性化治疗。
左心耳封堵手术可以减少血栓栓塞时间,在植入左心耳封堵器后我们也需要注意患者的随访,TEE或者CT随访观察内皮化的情况,LAAC术后继续服用NOAC,另外外科左心耳的夹子也在我国临床投入使用。
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Kadim uvuldus教授给大家带来了利用心磁技术管理治疗慢性心衰患者的有效性报告,心脏磁共振检查通过多参数成像能够对心脏的结构、功能、血流及组织特征进行“一站式”评估,被称之为心衰诊断的“第三只眼”,针对MRI检查的有效性,该中心进行了一项利用心脏磁共振成像和超声心动图对比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1.根据心脏磁共振成像和超声心动图对左心室和右心室的参数进行的比较分析显示,磁共振成像的结果比超声心动图所显示的心室特征更为准确。2.在31%的CHF患者中,首次在心电MRI的辅助下发现了导致CHF的重要因素,因为这些因素具有保留的射血分数。导致了临床诊断的确立,从而确定了患者随后的治疗过程。
会议在一片掌声中结束,刘金秋教授总结道,希望大家珍惜学习机会,多多参加课程和国际会议,了解前沿进展,与医生、老师互动交流才能对知识有更深的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