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籍贯宁夏的13位神仙志怪:1柳毅,2韩湘子,3释道钦

发布时间:2025-07-09 21:40  浏览量:1

故事开讲: 这位柳先生,按咱们宁夏的老辈儿讲法,是固原那一带的人。唐朝那会儿的事。柳毅本是个读书人,有点功名,去长安赶考没中,灰溜溜回乡,路过长安郊外泾河边,遇见个牧羊女哭得那个惨。细一问,竟是洞庭湖龙君的小闺女,嫁给了泾河龙王那个不肖儿子,受尽了委屈,求柳毅指封信回娘家。柳毅一听,拍胸脯答应:“咱宁夏汉子,义气当先!”

传奇经过: 这柳书生真不含糊,按龙女指引,找到洞庭湖边一棵大桔树(叫社桔),解下腰带使劲敲了三下(这法子奇特吧)。立马出来个水兵,把他领进了万丈深的水底龙宫。把信一交,小龙女的叔父,火暴脾气钱塘龙君(他当年在咱中卫沙坡头那边犯过错被罚过)当场就炸了!带着虾兵蟹将直奔泾河,把那孬种龙子一顿胖揍救出了侄女。

神仙归处: 龙王家为报恩,想把龙女嫁他,各种威逼利诱给金山银山(金银宫摆那了),柳毅坚决不干,说救人不是为了这。后头龙王送他许多龙宫珍宝,够他几辈子花了。咱老宁夏人说柳毅得了好处,又积了天大的德,后来也成了神仙,掌管洞庭水系一方水域,连带咱宁夏附近的黄河泾河水情都归他管点闲,专门惩恶扬善,保佑风调雨顺,成了真真正正的“江湖侠仙”。

故事开讲: 这位您肯定熟,八仙里吹笛子、提花篮的那位潇洒小青年!道行可高着呢。咱宁夏的老道观里,尤其在中卫附近,都传说韩湘子是咱中卫人。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的侄孙(或者侄子,说法不一)。这位公子打小在咱中卫香山那片长起来的(也有人说祖籍),黄河边玩大的,天生就有股灵气儿。

传奇经过: 家里让他考功名,他偏迷上了修道炼丹,天天捣鼓花草、研究点石成金(估计是炼丹术搞化学呢)。最神道的是,能冬天让牡丹开碗大的花,花瓣还能写字预言他叔爷韩愈要被贬官到潮州(这事儿后来还真应验了,韩愈路过咱蓝关,写了“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他叔爷这才服了,这侄子是真神仙料子。

神仙归处: 韩湘子这身本事,可不是白给的。据说他在咱中卫香山深处找到一处仙人洞,日夜修行。终于脱胎换骨,得道飞升,成了八仙之一。他的花篮里藏着阴阳至理、五行玄妙,笛声能引来百鸟朝凤。每次八仙过海回蓬莱时,人们都说,看那飞在最边上、最俊俏飘逸的,就是咱宁夏飞出去的神仙娃儿!是道教音乐、医术和花草之道的祖师爷之一。

故事开讲: 这位释道钦大师,唐朝人。名气在咱宁夏老城里可是响当当的。他不是本地土生,但后来扎根银川,做了大和尚,威望极高,圆寂后直接成了老百姓心中的“佛爷神”!这地位,杠杠的。

传奇经过: 他最神的一件事,跟海宝塔有关。这塔是银川的镇城宝塔啊。老话讲“铁打的承天寺,木架的海宝塔”。海宝塔原先结构精巧,但塔顶的木梁年代久远,岌岌可危。眼看塔要塌,全城百姓都揪心。这时道钦大师站出来了,他说要去外面化缘找材料。结果不久,北门外(今新城附近)突然天降大量上好木料!大伙都认准了这是大师感动了神仙佛祖显圣赐下的。他用这木头给海宝塔来了个“金梁换玉柱”。

神仙归处: 释道钦圆寂后,老百姓深信他的肉身已经化为一方神圣。当时人们用他的形象雕刻了石佛,供奉在海宝塔。一遇大旱啊、水涝啊、兵灾啊,大家都到海宝塔向他烧香磕头,据说灵验得很。那石佛被尊为“钦公石佛”,成了银川城真正的守护神,比任何官老爷都管用。

故事开讲: 这位“张天翁”,大名张歌,是咱中宁县鸣沙洲(现在鸣沙镇)的老神仙了,正经史料(《明一统志》、《灵州志迹》)都写着呢!唐末五代那乱糟糟的世道,他硬是在老家鸣沙那地方修道有成,成了远近闻名的奇人。

传奇经过: 他最让老百姓津津乐道的神通,能“断云”!那会儿庄稼汉种地,最怕头顶飘来一片云彩遮住太阳。尤其刚播种的麦子,没太阳晒着不出苗啊!这张翁只要在地里劳作,要是云来了,他就把手里锄头一抡,对着云彩喊一声:“嘿!一边儿去!”那云就像被砍了一刀似的,嚓啦啦就裂开一条缝,阳光刷刷撒下来!这本事不是一回两回,种地的老把式都见过,服!

神仙归处: 老爷子德高望重,活了一百多岁无疾而终。传说他死后被天庭看中,掌管人间晴雨云露,成了正经的神仙,尊号“张天翁”。咱中宁一带的老农,拜龙王求雨之外,还真有悄悄给这位“断云老祖”烧香的,求他关键时刻别让云彩耽误了庄稼的好日头!

故事开讲: 这故事啊,得往南边海原县(古西安州附近)那片山沟沟讲。老辈人管那儿叫“西华山”,跟西王母有扯不断的渊源。传说很早很早以前,山里住着一位姓冯的仙姑,道行极高,有慈悲心肠。老百姓都叫她“冯庄王母”。

传奇经过: 这位仙姑啥本事?主要就是降龙伏虎(象征平息自然灾祸)、看病救人。她能在深山采到常人见不着的神仙草药,给周边百姓治好了许多疑难杂症。山里的猛兽害人,她也能把它们收服管住(隐喻她协调人兽关系,维护生态平衡)。海原那地方苦,她就像一位接地气的“山神娘娘”。

神仙归处: 她得道之后,百姓传得更神乎了,说她是西王母的一个化身或者得力助手,专门派到西华山这块宝地的。人们就在风景好、气场足的庄浪河谷附近给她修庙祭祀(如今遗迹可能还在某处)。虽不如天下闻名的昆仑王母,但在咱宁夏海原、西吉一带,这位“冯庄王母”就是老百姓心中最灵验、最亲近的护佑女仙,管着家宅平安、六畜兴旺、无病无灾,香火一直很旺。

故事开讲: 说到“马王爷”,俗语“不给你点颜色看看,不知道马王爷三只眼!”这威风凛凛的神仙,跟咱宁夏固原关系可是千丝万缕。这马天君,本是天上的星宿下凡,在固原西南的须弥山一带显圣,成了护法大神。

传奇经过: 他这神仙可了不得!三只眼(中间一只竖眼能照见一切妖魔)、三头(六只耳朵八方动静)、六臂(一拿金砖能砸恶鬼,一拿金枪能驱邪,一握金锁链能锁妖,一执法印号令阴兵,一掐法诀沟通天地,一扶正降魔幡),还骑着一匹火红的烈马,整个一个凶神恶煞的猛男造型!老话讲,须弥山古时候有妖魔作祟,祸害百姓,就是这位马王爷显灵,杀妖缚怪,保了一方平安。

神仙归处: 他这形象,成了固原及周边地区老百姓最信赖的“保安头子”。过去那些道观、庙宇的大门上或者影壁墙后面,总要画上或供着他,镇妖驱邪,百无禁忌。他还掌管财富、官禄、兵戈之事,人们相信供奉他能破小人、旺事业、平匪患。固原的一些大庙里,他常跟“关圣帝君”(关羽)、“文昌帝君”这些大佬一起排排坐,地位相当高,是宁夏民间信仰里极有分量的一位“战斗型”神仙。

故事开讲: 这位皇甫先生,南宋初年的人物。史书(《宋史·方技传》、《太上感应篇》相关记载)都记着他,老家在四川阆中,但因为他的道教活动主要在北方包括咱宁夏一带,而且和皇家关系深,老宁夏人非说咱灵州(今灵武)也出过这号神仙人物,于是灵武也成了他的“道场”或“影响地”。

传奇经过: 这位道长可是皇帝跟前红人!宋高宗的亲妈韦太后害了眼病,御医都看不好,皇甫坦去了,念咒运功,没多久就给治好了,一下子封了个“真人”。他能通鬼神、能言人吉凶祸福,还特别擅长养生炼丹。高宗和太上皇(宋徽宗)都超信他,请他进宫讲道家常往他住的山上跑。

神仙归处: 他后来活到九十多去世,据说临终时浑身香气绕梁,很久不散。他写的《心经注》还在道教圈子里流传。虽然在皇家挂了名,但老百姓传说他晚年在宁夏灵武附近隐秘修行,参透了天地大道。宁夏人认为这样修行有成的“真人”,最后肯定飞升成仙了,位列仙班,成了宁夏道教传承里“学而优则仙”的代表人物之一。

故事开讲: 这位梁师傅,明朝时候的人,正经是中卫本地生本地长的高僧。他有个很响亮的法号叫“僧宝”。在宁夏卫(今中卫)的许多寺庙都住持过,威望很高。

传奇经过: 他最让老百姓感念的功绩,就是修桥。中卫靠黄河,渡河困难险。梁师傅发大慈悲心肠,四处化缘筹集巨款,组织人手修建了中卫城西边一座跨越黄河支流的大桥,大概在今天中卫的“镇罗”或“永康”附近。工程大得很,中间遇到不少邪乎事,阻碍修桥。传说僧宝大师亲诵大乘经典,日夜在河边加持,最终感动龙天护法,神鬼退避,桥才顺利修成(这桥可能叫“应理桥”之类)。

神仙归处: 桥修好了,方便了千千万万百姓来往,功德无量啊!梁僧宝圆寂之后,民间都说他修的桥是“仙人桥”,他自己也因为这份大功德,被观音菩萨或者某位罗汉接引,肉身脱了凡胎,证得了罗汉果位或者成了护桥的神仙。直到后来,那桥附近还有人盖小庙供奉他。老话讲:“桥是神仙造,过桥敬僧宝”。他是咱宁夏人心目中,由高德大僧转化而成的地域保护神。

故事开讲: 这位朱官爷,跟灵武那片水土紧紧绑在一块儿了。老黄河滩上的人,提起他都竖大拇指。他不是啥天上的大罗金仙下凡,倒像是咱本地水边长起来、后来成了精(或者说成了神)的一位特殊人物。传说他生于黄河边,水性好得没边儿,就跟鱼托生的一样。

传奇经过: 灵武过去水患多,尤其黄河发飙冲堤坝时,能把人吓死。有一回,黄河水大涨,眼瞅着就要冲垮一段要紧的河堤,那可是护着好几个村寨的老堤坝啊!朱官爷,这位当时可能只是个水性极佳的渔民或水工,二话不说,跳到汹涌的洪流里就摸。硬是凭着一股狠劲和神乎其技的水性,找到了堤坝底下被大水淘空的大窟窿!他用身体堵?用石头塞?说法不一,反正他是豁出命去,硬是抗住了那股暗流漩涡,让大伙儿抢修加固了堤坝。水退了,人却没上来……

神仙归处: 灵武人感念他的恩德,更敬佩他舍身护土的勇气和那身治水的本事,就把他供起来当了“水神”。尊称“朱官爷”或“朱王爷”。凡遇水大、抗旱、修渠、行船,人们都去黄河边或立个小庙祭拜他。灵武一些地方的龙王庙里,他常常就排在龙王边上,主管黄河灵武段这一亩三分地的平安。是典型的“一方水土一方神”,活脱脱的“平民英雄成神记”。

故事开讲: 这位赵老道的事,在咱宁夏北部平罗、石嘴山一带的老辈人嘴里常念叨。他不是啥正宗道士,更像是个乱世里修道有成、行侠仗义的草莽奇人,也可能是清朝同治年间宁夏回民起义那会儿涌现的“草圣”。

传奇经过: 传说那时候兵荒马乱,一股(可能是起义军或是清军残兵)败兵逃进平罗境内,人困马乏,后有追兵眼看到。这些兵里不少老弱妇孺,眼瞅着就要没命。赵老道恰好路过(也可能就住在附近)。他是真有点道行,精通“草木皆兵”的法门。只见他抓一把路边沙蒿、骆驼蓬,念念咒,朝追兵方向猛地一撒!怪了,刹那间,那些杂草棵子迎风就长,变成一片遮天蔽日的“灌木林墙”,把追兵死死挡在外面,愣是绕迷糊了就是过不来!败兵这才得以喘息,死里逃生。

神仙归处: 老百姓觉得他有“点草成阵”的神通,专门保护弱小、躲避兵灾,是个仗义的“草头神”。事后,大伙儿在平罗附近给他立祠祭拜。尤其遇到兵灾年景或感觉不太平的时候,乡民们就往他那个小庙跑,折根草放供桌上,求他保佑一方平安,挡住刀兵邪气。是特定历史时期下,老百姓渴望和平、祈求保护的精神化身,带着浓重的本土“战争守护神”色彩。

故事开讲: 这位有点来头,在咱中宁的石空寺、鸣沙一带传说甚古。董伽罗,也叫董法王,在佛道混杂的本地传说中,他是丝路古道上一位具有大神通的守护者。据说祖上可能是西域(或是天竺)来的高僧或修行者,后来扎根在咱中宁黄河边修行,成了本地神圣。

传奇经过: 他最有名的故事跟石空寺有关。古时候石空寺(中卫中宁交界,临黄河峭壁)常有水妖、强盗作祟,骚扰寺里僧人和往来客商。董伽罗法力高强,有一次直接把黄河水“喊退”了,让水底的妖怪无所遁形。还有一种说法是他能“驱使石人”,让悬崖上的石头变成力士(即石空大佛的由来?),守住了佛寺和渡口。他常在风高浪急或路遇匪患时显灵,护佑沿着黄河与丝路古道西行或东来的商旅平安。

神仙归处: 他的影响主要在佛教层面,被尊为“董法王”或“董伽罗尊者”。在石空寺、大佛寺等佛教场所,他的地位非常高,常被视为护法神或本地成圣的罗汉。老百姓也信他,认为他能镇河妖、驱盗贼、护商路,是中宁地区黄河文化与丝路文化交融产生的一位独特“区域守护神”。香火寄托着行旅平安、水路顺畅的期望。

故事开讲: 这位孙十全,在咱固原六盘山(古称陇山)以东、萧关古道附近,那可是响当当的“神医”。传说他是明清之际的人物,自己就是个本事很大的郎中,可能还兼采药炼丹,是陇东道地药材(大黄、当归、党参等)的识宝大家。

传奇经过: 孙郎中看病真神了!传说他有一双“药王眼”,隔着肚皮能看见哪块儿有病。开的药方子,几味平平常常的草药,别人治不好的病,到他手里,跟玩儿似的就好了。他最牛的是有一根针,叫“回阳针”,说是快咽气的人一针下去,只要时辰未到硬是能吊住命缓过来!老辈人说他常年在六盘山采药,什么悬崖峭壁都敢爬,跟猴子似的,采回来的都是稀罕药材。他治病不收穷苦人钱,还管饭。

神仙归处: 死后,老百姓感念他,说他是“药王爷”孙思邈托生的,或者直接成了神仙,尊称“孙药仙”、“十全真人”。在固原、平凉(陇东)一带的药铺里、岐黄会(中医行会)的地方,往往都供着他的小像,尤其山里的采药人,进山前都要拜拜孙药仙,求他保佑采到好药,路上平安莫遇猛兽。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神仙”的代表,最亲民的医道神仙,护佑健康平安。

故事开讲: 这最后一位啊,严格说不是某个“人”,但咱宁夏人祖祖辈辈都当他是“神”——那就是咱宁夏的脊梁,贺兰山的山神!民间给他起了个名号,叫“黑山爷”(贺兰山蒙古语意即“黑色的骏马”,主峰也称敖包疙瘩、贺兰老爷顶)。

传奇经过: 贺兰山里,放羊的、采药的、打猎的、护林的,多少代人都在山里讨生活。他们敬畏大山,也真切地感受到冥冥中有双眼睛看着山里人。传说谁在深山迷路了,诚心祷告“黑山爷”,可能会遇见个白发老头指路,或者突然发现个熟悉的地标。山洪暴发、野狼围群、雪崩来袭前,总会有些奇异预兆(鸟惊飞、兽乱跑),懂事的老人说这就是黑山爷在示警。最有名的是护牧的故事:谁家的羊群丢了大羊羔、被狼盯上了,只要真心敬奉山神,经常能神奇地找回来,或者狼群莫名其妙就散了。

神仙归处: 贺兰山的山神(黑山爷)是宁夏信仰最广泛的基础“保护神”。他没有具体庙宇,但大山里、山口边、矿洞口、敖包顶,都有人们自发的祭拜。放块石头,系条红布,敬杯酒水,念念山神保佑,寄托对山林平安、牲畜兴旺、路途顺利的朴素心愿。他不是玉皇大帝任命的,而是山民在与自然的千百年的相处中,凝结出的集体信仰,是最古老的土地神灵之一,无声地守护着贺兰山脉的生灵。#历史杂谈##历史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