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守黑水营的八旗军有多狠?抓住敌人夫妇,先吃男人再吃女人!

发布时间:2025-07-08 21:15  浏览量:1

那时候是18世纪50年代,清朝正忙着平定新疆的大小和卓叛乱。所谓大小和卓,就是南疆回部白山派的两个头目——波罗尼都(大和卓)和霍集占(小和卓)。这哥俩是喀什噶尔和卓家族的,自称是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后裔,地位挺高,本来清朝还想拉拢他们稳定地方。

结果呢,1755年清军打完准噶尔,把这俩人放出来,没想到1757年霍集占直接反水,杀了清廷派去的副都统阿敏道,自封“巴图尔汗”,带着波罗尼都发动叛乱,把天山南路搞得乌烟瘴气。

清廷当然不能忍,派了个牛人叫兆惠去收拾这烂摊子。兆惠是满洲正黄旗的,1708年出生在江西赣县,从小脑子好使,又会打仗,骑马射箭样样行。1757年他被封为定边将军,带着几千八旗精锐去平叛。

1758年10月,兆惠带了4000多清军到了叶尔羌城外,想一举拿下霍集占的老巢。叶尔羌城墙高、城门多,叛军还挖了壕沟、修了土台,摆明了要死守。兆惠一看硬攻不行,就在城外的黑水河边扎了个营,叫黑水营,打算慢慢耗。

可这时候问题来了。叛军也不是吃素的,他们发现清军人数不多,后勤又跟不上,赶紧调集重兵把黑水营围得死死的。清军一下子成了孤军,粮食、箭矢、弹药全靠自己扛。

兆惠试过突袭抢叛军的牲畜补充物资,结果桥断了,被叛军5千骑兵和上万步兵围攻,打得损失惨重。从1758年10月到1759年1月,整整三个多月,清军被困在黑水营出不去,物资一天比一天少,日子过得跟地狱似的。

被困三个多月,物资没了怎么办?清军那时候真是被逼到了绝路。先说吃的,最开始还能靠营里的骆驼和马撑着,把瘦得皮包骨的牲畜宰了,连马皮、鞍具都煮汤喝了。

后来这些也吃光了,士兵出去找吃的,叛军早把附近弄成了空地,根本啥也找不到。箭矢和枪弹也用完了,兆惠派人去黑水河边的树林里设伏,引叛军开枪,然后从树干里挖铅弹,熔了重铸接着打。这招挺聪明,但解决不了肚子饿的问题。

到最后,粮食彻底断了,清军开始干出让人瞠目结舌的事儿——吃人。不是随便抓个叛军士兵吃,而是专门抓当地的平民,特别是一些逃难的夫妇。

《啸亭杂录》就提到,有一次清军抓了一对夫妇回来,先把男人杀了,砍了煮着吃,女人还被迫帮着煮自己老公的肉。晚上这女人被士兵拉去做营妓,第二天男人吃完了,女人也被杀了,分着吃了。被抓的人连喊都不喊,默默等着被宰,估计是吓傻了,也可能是知道跑不掉。

这事儿听着特别变态,但不是个例。黑水营里这种事发生了好几次,抓来的平民基本都逃不过这下场。八旗军为啥这么狠?一是饿疯了,人饿到一定程度啥都干得出来;

二是战争环境太残酷,敌我双方都恨得要死,清军被围得走投无路,把叛军那边的人当牲口看也不奇怪。不过这不代表他们天生就变态,说白了是绝境逼的,正常人谁愿意吃人啊?

八旗是清朝的王牌部队,满洲、蒙古、汉军八旗加起来,个个都是精锐。黑水营这4000多人里,有索伦兵、健锐营这些顶尖部队,战斗力爆表不说,纪律也严得吓人。

兆惠带队,那更是铁腕作风,他23岁就进了军机处,脑子活,打仗硬,能在绝境里撑三个月,全靠这帮兵听话、能拼。

但狠不只是能打,还有种不服输的劲儿。黑水营被围的时候,叛军天天攻,连续五天五夜不停,清军靠土墙死守,愣是没让叛军进来。弹药没了就挖树里的铅弹,吃的没了就杀马,吃人,总之就是不认输。

这种狠劲儿跟八旗的传统有关,他们觉得自己是天皇贵胄,打仗输了不只是丢命,还丢脸,所以宁可干出吃人的事儿,也不肯投降。

再一个,战争本身就没人性。大小和卓叛乱也不是啥好鸟,霍集占杀了清廷官员,叛军到处抢掠,搞得民不聊生。清军被围的时候,估计也憋了一肚子火,把对叛军的恨全发泄到抓来的人身上了。饿死和杀人之间,他们选了后者。

黑水营撑到1759年1月,援军终于来了。定西将军富德带了3000多人,跟舒赫德会合,在呼尔汉跟叛军打了四天,杀了上千人。1月14日,兆惠带兵突围,跟援军里外夹击,把围困的叛军打散了,清军退到阿克苏,总算喘了口气。

解围之后,清军缓过劲儿来,1759年6月兵分两路攻下喀什噶尔和叶尔羌,霍集占和波罗尼都跑路到巴达克山,结果被当地头子抓了杀了。7月28日霍集占被俘,首级送到北京,次年1月27日在午门挂着示众,叛乱彻底完蛋。

兆惠因为这场仗打得硬,得了个一等诚谋英勇公的爵位,1760年回北京,乾隆亲自接见,后来当了御前大臣、户部尚书。不过他没享几年福,1764年就病死了,才56岁,死后得了个“文襄”的谥号,还进了太庙,算是风光大葬。

清朝平了叛乱后,在新疆设了伊犁将军,把原来的伯克制度废了,减轻税赋,总算把天山南路管住了,新疆也正式成了中国的一部分。

困守黑水营的八旗军有多狠?狠到抓着敌人夫妇,先吃男人再吃女人,狠到弹药没了挖树里的铅弹打,狠到三个月不投降硬撑到援军来。这狠劲儿有纪律、有战术,也有没人性的那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