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的围城——生活在一点点的改变(680)

发布时间:2025-07-08 17:27  浏览量:1

原创首发。本故事为虚构。

感谢点赞,评论,转发。

1、

属于静安的生活,似乎又顺畅下来。

有了工作,有个明确的写作方向,静安的焦虑啊,更年期反应啊,似乎都看不到了。

她心里只装着工作,每天都专注地写啊写啊,忽略了身体上的其他症状。

她以为这些症状都没了,其实不是这样的。

是她忽略了这些,不是这些东西不存在了。

当然,专注地工作,确实能忘记很多烦心的事情。

《女掌柜》的过程虽然有些曲折,但还是在慢慢地推进。

静安发现,这是一家正规的影视公司,在网上能查到,老总也确实是签协议的老总的名字。

这就好,稿费就不会太拖欠。

跟王总他们影视公司合作,也算是顺利的,希望这次跟陈总他们合作,能顺利地写完,能顺利地拿到每一笔稿费。

这一次,签约程序跟上次差不多,都是签完协议之后,先给定金,然后静安要交上大纲,人物小传。

等审核通过,第二笔款打过来,静安再交45集的分集梗概。

等分集梗概审核通过,公司再给静安打第三笔款,静安就开始交剧本。

还是5集一交稿。

《女掌柜》是45集,不能多写,不能少写。

这次跟上次有两个不同的地方,一个是稿费比上一次高了很多,算是拿静安当了一个正规的编剧。

再一个不同,这次静安不能随意地写,要完全按照大纲里的剧情推进,字数不能多,也不能少。

这次更像影视公司跟静安的定制。

静安之前已经写了分集梗概和三集剧本,以及人物小传,但这些都需要修改,或者说是重写。

反正协议签了,定金到位,她接下来写的每一个字,都是值钱的。

跟文友们聚会聊天,静安说到这些,会被有些人嘲笑。

这个“有些人”,就是没有作品发表,靠写作也挣不到钱的人。

他们说:“你把文学当成赚钱的工具,你在贩卖文字。”

这话里满满的都是讽刺。

以前听到这种话,静安会隐忍不发,怕得罪人。

现在,她快50岁,怕谁呀?也不靠这些人吃饭呢,谁她都可以得罪。

她说:“张恨水在报纸上连载《啼笑因缘》,林语堂在报纸上连载《京华烟云》,茅盾在报纸上连载《林家铺子》。

“老舍在杂志上连载《骆驼祥子》,哪个人写作不是为了糊口?当然,也有热爱和责任。

“不能因为写作是为了糊口,就是可耻的。不能因为写作只是热爱,没有杂志给你发表就是高尚的。

“你们写作赚不到钱,就贬低别人,有意思吗?”

过去,静安跟文友交往,总是点到为止,话不说狠。

但文人相轻,总看别人写的作品不好。

尤其是现在,静安还能赚到钱,她还是个女人,还是个离婚的女人,还是个将近50岁的女人——

这些硬件,都会让静安被人嫉妒和嘲讽。她一个反传统的人,不安套路走的人,她凭什么过得那么自在?

那让这些按部就班上班的人,被上司虐了千万遍人,情何以堪呢?

让这些在家庭生活里,失去自我的男人和女人,多嫉妒啊?

静安心里说,你们爱咋就咋想,我会一直写下去。

写到六十岁,写到七十岁,写到我动不了那天,写到地老天荒。

静安也想过,她这么热爱写作,将来有一天她要是不能写了,该怎么活呀?

也没啥的,那就不活呗。

自己将来的可能,应该是写着写着,咔,躺下,走了。

这是最好的一种方式。

另外一种,就是身体各个功能都不行了,支撑不了静安继续写作。

那时候,她已经老态龙钟,那她就买一张绿皮火车票,走到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留在山水间……

哈哈,想的还挺浪漫呢。

写作的人,永远是年轻的,永远是浪漫的……

2、

这一次,剧本签约,拿到稿费,静安请父母吃饭。

她没有太声张。

她不再像往日那样呼朋引伴。这次,一切都是安静的样子。

表妹在父母家照顾父母挺好。

去楼下吃铁锅炖鱼,静安听说表妹喜欢吃花卷,就要了半锅玉米面饼子,要了半锅花卷。

母亲看到静安眉眼都带着喜悦,知道静安肯定有好事,要不然不会突然张罗请客。

母亲就试探着问:“又有小说发表了?”

静安点点头,笑着说:“稿费到了,不多,但吃顿饭还是没问题的。”

父亲问静安发表的小说是什么,静安就把发表小说的杂志,从包里拿出来,递给父亲。

表妹坐在旁边,也凑过去看。

表妹比静安小四岁,正是做家政的好年龄。

表妹羡慕地问静安:“大姐,你写作赚好多钱呢,我听大姨和大姨夫说,你房子都是稿费挣的。”

静安笑了,点点头,没有多说。

说多了,人家以为你炫耀。其实,这根本就不算什么。

谁的房子不都是工作赚钱买来的吗?只不过,静安的工作是写作而已。

大家还是把写作看得太高大上,看得太神秘了。

其实,写作应该普及,谁都可以写,而不是故弄玄虚,只能某些学院里出来的人才能写。

当然,为了写作,你可以考研考博,专修某一类文学。

其实,只要你会写日记,就可以写作,也是没问题的。

母亲对静安说:“你表妹也喜欢写,她把在咱家帮我们干活,都写在日记里。”

静安很吃惊,问表妹:“真的吗?”

表妹不好意思地笑了。“就是随便地写,这点活儿我干完之后,也没事了,写点日记是个营生。”

静安笑着问:“哎,老妹,你日记能给外人看吗?”

表妹笑着,沉吟了半天:“大姐你看行,我大姨看也行,但不是所有的日记,都能给你们看。”

静安笑了,没想到身边也有人热爱写作。

表妹的文字质朴,流畅。但最打动静安的,是表妹的真实。

文学最动人的地方,就是真实。

不一定是真实发生的,只要看起来像真实发生的就行。

静安还在表妹的日记里,看到自己父母那些可笑,可气,又可爱的事情。

母亲不懂这些,对静安说:“帮你表妹发表一些吧,让你表妹也赚点钱。”

静安回家之后,把一些投稿方式,都发给了表妹。

过一段时间,静安回家问起表妹,表妹只是淡淡地说:“我没投稿,怕不行。”

静安也没有多劝。

每个人做事,都不是被别人劝说的。都是自己非常热爱去做这件事,都是一万个想去做,才能做成。

如果是被人劝说的,那去做这件事的时候,一旦遇到困难,她就会退缩。

她想,表妹和文学的缘分可能还没有真正到来。

等真正到来那天,你就是静安拦着表妹,不让她写,她都得写,都得去投稿。

静安跟表妹做了一个交易,把表妹的两本日记买了下来。

翻开这些日记,能看到父亲母亲生活的点点滴滴。

表妹开始不太同意。

静安说:“我只是复印一份,原稿你自己留着,你喜欢投稿还可以继续投稿,喜欢写日记,你还继续写,你写的我都买,咋样?”

表妹犹豫地问:“你要这个有啥用?”

静安说:“我有用。这两本日记,对于你来说,是记录你在大姨家工作的点点滴滴。对于我来说,是一个人记录我父母的生活,我想把父母的生活留下来,这回我说明白了吧?”

表妹笑了。

找了一个下午,静安跟表妹一起去了一家复印社,把表妹的两本日记都复印下来。

静安复印了两本,又装订成书,送给表妹一本,她自己留一本。

静安给表妹钱。表妹说啥也不要。

她拿着一本自己日记装订的书,笑着说:“大姐,你都给我印成书,我还要你钱,那不行。”

静安说:“你的文字是值钱的,卖日记不丢人,为啥不接着我给的钱?”

表妹还是不要。

后来,静安把钱给了母亲,让母亲给了表妹。

表妹的日记是值钱的,再说,静安也要对表妹好一点。

那样的话,表妹照顾静安的父母,会更精心一些。

静安请二平和宝蓝吃饭。

上次是宝蓝请的客,这次静安张罗。

宝蓝也发现静安的变化,觉得她精神了不少,眼里有光。

宝蓝笑着问:“女掌柜签约了?”

静安点点头。

二平在对面看见,兴奋地问:“这回一集给多少钱?那天我听人说,写剧本可挣钱了,写一集挣15万。”

这都是外行说的话。

每个行业都是金字塔。塔尖的人,一集剧本可能挣30个。塔底的人,一集剧本可能连3000还挣不到。

很多年之后,有人问静安写作赚了多少钱。还说:“人家唐家三少,一年赚几千万,甚至上亿。你挣到一千万没有?”

静安就说:“有人上班年薪几百万,你上班一年挣不到四万,你说呢?”

静安没有回答二平的话,只是笑笑。

二平穷追不舍。

静安就说:“这都是隐私,别总问人家挣多少钱。”

二平被怼了,也不生气。她笑着说:“那肯定是比过去挣得多,挣很多,不好意思说,怕我们借钱。”

静安也不反驳,也不解释。

这一阵子,宝蓝和二平的儿女消停了,但她们跟自己的父母都有或多或少的矛盾。

二平的老娘病了,在家里躺着,给钱老娘也不去看病,舍不得花钱。

老娘把二平给的钱留下来给儿子,她说啥也不住院。

二平也没办法,只能是买点吃的喝的送回去。

宝蓝跟自己的父母关系不太好,跟自己的婆婆关系还可以。不过,都有矛盾。

宝蓝当年帮了父母很多,帮了妹妹,帮了弟弟。但是,帮得越多,事儿越多。

等宝蓝不想再拿钱帮了,矛盾就出来了。

宝蓝母亲说:“你给妹妹交的社保。你弟弟的社保你不管,你弟弟咋看你呀?你弟媳都得恨你。”

以前对这些家人十个好也没用,现在有一个不好,人家就记住了,甚至都不跟宝蓝来往。

宝蓝的小女儿笑笑应该上学了,但婆婆不同意,还在家她自己带着。

笑笑身体不好,婆婆就想在家里多带孩子两年,再送去上学。

周瑞在老妈跟前,听老妈话。在宝蓝面前,听宝蓝的。

反正,他墙头草,两边都不得罪。

宝蓝因为这些事,跟周瑞有时候也不痛快。

不过,他们夫妻生活一直都很和谐,属于那种床头打架床尾和的夫妻。

宝蓝经商,是女强人。但回家之后,她就把姿势放低,经常送给婆婆礼物,对周瑞很温柔。

他们夫妻感情一直都不错。

笑笑已经五岁了,再不上幼儿园,就会耽误上小学。

这次,宝蓝没有听婆婆的,直接选好幼儿园,就开车把笑笑送了过去。

笑笑上学两天,就病了,发烧,咳嗽。

婆婆生气,数落宝蓝几句,把笑笑接回来,就不再送笑笑上学。

多多笑话妹妹:“笑笑,你都那么大了,还让奶奶抱。”

笑笑和多多也吵架。看到多多买了新衣服,笑笑就去挣,去抢。

宝蓝说:“不上学就穿旧裙子,上学就买两条新裙子。”

宝蓝要跟自己的女儿斗智斗勇,还要跟婆婆虚以为蛇,还要对老公温柔体贴。

做一个家庭的女主人,不容易啊。

这晚,三个女人吃完饭,找了一家小歌厅,进去唱歌。

歌厅是二楼,三个人沿着楼梯往楼上走,她们都不禁想起过去的长胜。

长胜已经没有了,兑出去之后,人家把长胜的名字换掉。

静安再也没有去过那个地方。

包房里,屏幕上出现刘德华拿着麦克风,深情地唱着:

一生一世的过去

你一点一滴的遗弃

痛苦痛悲痛心痛恨痛失去你

也许分开不容易

也许相亲相爱不可以……

这些歌词,她们感触太深了,九十年代流行的歌曲,一直在静安,在宝蓝,在二平的心里徘徊,那些过去的发黄的岁月,忘不掉。

3、

以往,每次到夏天,冬儿都会放暑假回来住一个月。

但现在,冬儿上班,夏天她不会回来,只有过年才能回来住几天。

房子还没住热乎,小白还没稀罕够呢,冬儿又拎着皮箱走了。

其实,静安并不是很想念冬儿。只要冬儿在外面安全,她就放心。

她一旦写作,谁也不关心了,只关心小白。

小白就在她的身边,小白有点啥事,她能知道。

冬儿走了之后,小白很长时间缓不过来。

他经常用脑门顶开姐姐的房门,跳到姐姐的床上,脑袋枕着姐姐的枕头,睡一觉。

一只小狗的思念,人类是永远无法触及的。他在闻着姐姐的味道。

房间里只要有姐姐的味道,就说明姐姐没有走远,姐姐还会回来。

这一年的夏天,静禹回来了。

静安想给冬儿打电话,让冬儿回来跟老舅聚一次。

静禹说:“别让冬儿回来,人家上班可忙了,别耽误她工作。再说,我见过冬儿了。”

妈呀,静安愣住了,问静禹:“你在哪儿见过冬儿?”

难道冬儿偷摸出国,去了老舅居住的地方?

静禹笑了。“大姐,我的机票飞到北京。在北京,周旭和冬儿坐车去接我,两个孩子挺好的。”

静安心里又咯噔一下,冬儿这个闺女,还领着周旭去见舅舅,啥意思?见家长?

静禹说:“他们还请我吃顿饭,周旭挺好的,配冬儿不错。虽说他没有学历,但他在大城市经历多了,他又爱学习,也能跟上时代。

“姐你别担心了,再说,他对冬儿好就行,我看两个孩子在一起挺好。”

静安心里是不高兴的,但她也知道没有用。

姑娘大了,你数落她两句,她以后更不回家。

女儿彻底长大了,她心里有了自己的想法,不是父母说两句话就听的年龄了。

再说,父母说的也未必对,女儿的事情,静安心里虽然不高兴,但也不像过去那样约束冬儿。

静安给葛涛打个电话:“我老弟回来了,他的新电话我告诉你,你有什么事情,就给他打电话。”

葛涛说:“我一会给他打电话,晚上一起吃个饭吧。”

静安说:“我这几天赶稿子,你跟我弟弟去吃吧,我不去了。”

葛涛说:“现在你都这么大的架子,六哥找你吃饭,你都不去?”

静安说:“找我吃饭的人,都在楼下排了长队,都得先跟我助理预约。”

葛涛哈哈大笑。“我现在预约行吗?”

静安说:“晚了,得排在下个月这时候。”

逗哏几句,又回到现实中。

静安每天上午写5000字,下午修改这5000字。然后再构思明天要写的5000字。

弟弟回来之后,静安晚上就天天回娘家。

静禹给表妹放假,让表妹在家里歇一歇。

表妹一开始不想放假,她给私人打工,放假就意味着没有工资。

静禹直接预付了这个月的工资,说:“给你放假,也是带薪休假,你好好休息一段,别出去打工。大夏天太热了,休息好了再回来上班。”

表妹对这份工作还是比较满意,除了大姨夫唠叨一些,其他都没问题。

父亲还是固执地坚守着他自己的一些想法,脏水桶这件事,谁说也不好使。

不过,静禹回来的当天,静禹就把脏水都倒掉,脏水桶也都收到北阳台。

面对儿子,父亲也不说啥了。

反正,儿子做啥,在父亲眼里都是对的。

一家四口人又团聚。这次静禹回来,凤兰和球球没有回来,他们打算冬天回来。

晚上,静安回到父母楼上,看到桌子上静禹做的一桌菜,很惊讶。

静安问道:“老弟,是妈教你做的菜吧?”

静禹笑着摇头:“这几年在外面,我啥都学会了,你现在让我办个宴席,也难不倒我。”

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仿佛回到了小时候的时光。

吃完饭,四个人坐在桌前玩扑克。

父亲不喜欢动钱的,只是纯娱乐的玩扑克,数火柴杆的。

一家人玩得热热闹闹。天黑下来,父亲到厨房去切西瓜。

他还是老习惯,先把西瓜洗一下,再切开,切了四块,一人一个碟子。

用碟子接着西瓜吃,要不然西瓜汁吃得哪都是,拖鞋踩上,鞋底就黏。

晚上九点钟左右,父母要休息了。

静禹关灯,送静安回家。

静禹也劝说静安:“大姐,你别走了,在家睡吧,爸妈家里也有地方。”

静安说:“不行啊,我早晨四点要起来写作。在家里的话,父母说话打扰我。”

静禹笑了。

他端详着静安:“姐,你一点也没见老。”

静安给了弟弟一杵子:“你可拉倒吧,你姐明年就50岁,还不老?记性都不好了。

“过去我写剧本,以前写的故事都在脑子里,现在完犊子,昨天写的,今天都快要忘记了,要不是我记着大纲,那就坏菜了。”

静禹说:“姐,年轻和年老都不重要,只要你一直热爱自己的工作,那就是好的状态。”

两人在月色下散步,聊了一会儿,静禹说起葛涛找他的事情。

静安都快忘了这件事,她的记性真的不如从前。

静安说:“他找你啥事?真要出国?”

静禹点点头:“就是这个事。”

静安有些纳闷儿:“他找你干啥?他后来娶的小媳妇不是在外面吗?”

静禹说:“他不打算跟她在一起。六哥让我在那面帮他选个城市,选个房子,过两年他打算过去看看。”

看来,葛涛是真的想移民?

静禹点点头。“他大儿子上高中了,打算到我那面去念书,让我帮孩子找学校,找住的地方。”

静安问道:“你能找到吗?”

静禹笑了:“我的房子一楼就出租,我们一家住在二楼,前后院挺大的,你啥时候有空,带爸妈一起去吧。”

静禹这两年日子渐渐地好了起来,他在大学旁边买的房子。

一楼就租给留学生,招待的都是国内的学生。

这天晚上,静安回家之后,给六哥打个电话。

电话里,六哥声音有些含糊,房间里很安静,似乎他是将睡未睡之际。

静安说:“你要是睡了就改天再聊,我也没啥事。”

葛涛说:“我跟谁睡呀,现在睡也不得意我,你也不搭理我了。”

静安笑了:“六哥,你真要走啊?”

葛涛说:“我不走。我走啥?就是给孩子安排一下——”

六哥怎么话锋变了呢?

她刚要询问,六哥说:“改天再聊,电话里不多说了。你最近还写呢?

“听静禹说,你还写剧本呢,啥时候拍电视剧,告诉六哥一声,六哥肯定端着小板凳,坐在电视机前,从头看到尾……”

静安猜测,葛涛有些话不方便在电话里说。

她也就没再多问。

静安写剧本写到痴狂的程度,从早晨忙到晚上,有时候静禹来电话,叫她回去吃晚饭,她还没忙完。

生活,忙碌起来,才有意思。

但太忙了,也累。有时候她喘不过气来。

尤其要修改的时候,有时候静安写了五集剧本交上去,有三集需要大的修改。

修改是可怕的工作,都修改到呕吐的程度。

但也得写呀。别说签约不签约。自己写的作品,总要写完,写好。

写到她能力能达到的最好的程度。

好在这家公司不错,稿费都能按时打过来,这也补偿了静安挨的那些累。

这天晚上,静安接到一个电话,让静安心里有些隐隐的不安——

未完待续——

本内容为虚构。

感谢点赞!感谢评论!感谢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