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朝堂:唐朝公务员“工作餐”竟吃出帝国兴衰?
发布时间:2025-07-07 18:23 浏览量:1
你的工作餐是怎么样的?
是吃食堂还是叫外卖呢?
其实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公务员们已经在官署里享用着由帝国财政买单的豪华“工作餐”——会食。
这不仅是舌尖盛宴,更是一场暗藏玄机的权力游戏!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唐朝会食那些事吧~#为什么会食能在唐朝开始流行?#
会食制还得从被称为“七世纪最强碳基生物”的唐太宗说起。唐太宗推行三省六部制,为了提升三省工作效率,规定宰相及重要官员需在官署内集体用膳,称为“会食”。
你可以想象一下,长安皇城的政事堂内,当朝宰相和高管围坐一桌,一边享受光禄寺特供美食一边谈论公事……
一场宴席下来,政务已在推杯换盏间悄然推进。
而这个制度后来也延伸到了各级官署。
会食也有许多讲究,背后隐藏着唐朝的官场百态。
首先,每人一席,但是座位是严格按照官职高低排列座次的,宰相(中书令、侍中)居上首,其余官员依品级列坐。
此外,座次方向(如御史台会食时,杂端在南榻,主簿在北榻,两院分开坐)、餐具规格(如有人用金玉器,有人只能用漆器)都体现了各人的等级地位。
本着“食不共器”的观念,会食实行“分餐制”,由专门的侍者分派食物。
接下来就可以用餐了——但是,除非你是坐席中地位最高的人,不然你还得“看眼色”。等你的长官先动筷了,其他人才可以进食。如果你中途想要离席,那也要行礼告退。
虽然会食可以议政,但是不能大声喧哗,只能低声谈论,毕竟要“食不语”。据《唐语林》载,宰相裴度曾因议政忘记用食,羹汤冷透了也浑然不觉。
会食也有一些特殊情况,比如御史台会食时,如果有未决的弹劾案,那当事人就不能参与会食,要“避席”离场。这一规定堪称古代版“回避制度”的餐桌实践。
会食餐单融合了北方面食、南方水产、胡风烧烤及西域香料,堪称“舌尖上的盛唐”。
主食
主食兼具中原麦食与西域风味,包括胡麻饼(芝麻烧饼)、汤饼(面片汤)、雕胡饭(茭白籽饭)等。
肉类
羊肉是唐朝餐桌上的常见食材,此外还有猪肉、牛肉等。唐朝贵族酷爱各种烧烤,其中又以骆驼、鹿等野味最为珍贵。
经典菜肴有光明虾炙(烤大虾)、驼蹄羹、羊臂臑(烤羊腿)、鹅鸭炙等。
水产
当时交通网络已经比较发达了,沿海的文蛤、长江的糖蟹(也称蜜蟹,把蟹先浸泡在稀糖或蜜中)等水产都能出现在长安的餐桌上。
这里最值得一提的是生鱼片(脍),可以蘸芥末、橙豉酱食用——有一道名菜叫“金齑玉鲙”,指的就是生鱼片配橙丝。
此外还有冷蟾儿羹,也就是蛤蜊汤。
点心
唐朝糕点工艺精湛,常见蜜饯、酥油装饰的点心。经典点心有贵妃红(酥皮甜点)、见风消(油炸薄饼)、水晶龙凤糕(枣泥蒸糕)等。
饮品
唐朝的饮品也很丰富,比如三勒浆(波斯果酒)、葡萄酒、酪饮(酸奶)等。
唐朝中后期茶道兴起,陆羽《茶经》风靡朝堂,当时流行煎茶法,茶里加入了姜盐。
据载,宰相李德裕对茶很讲究,他烹茶的水都是惠山泉水。
蔬菜/水果
各地的特产蔬菜和水果,如浙江的干生姜、陕西南部的枇杷和樱桃等,也是会食时的常见食材。
异域美食
来自高昌的马奶葡萄、安南的槟榔、新罗的松子等异域珍馐也丰富了唐朝的餐桌。
据记载,鸿胪寺宴请外使的“九盏会食”中,就出现了波斯枣、天竺酥山等异域美食。
唐朝的会食不仅是唐代官僚生活的缩影,更是中华宴饮文化史上的一曲盛世回响。
只是盛宴终有散场时,当“舌尖政治”沦为“舌尖腐败”,再精致的餐具也盛不住一个王朝的崩塌。
以上就是唐朝“会食”的内容~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 上一篇:驼奶粉哪个品牌最正宗?全国第一的它获有机认证
- 下一篇:等待自己的花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