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銮雄谈恒大

发布时间:2025-05-18 21:46  浏览量:4

刘銮雄和恒大之间的故事,绝对是商界里一段让人津津乐道又唏嘘不已的传奇。这俩名字,一个是香港商界鼎鼎有名的大佬,一个是内地地产圈曾经的霸主,碰撞在一起,产生的火花可不小。

要聊刘銮雄谈恒大,先得搞清楚刘銮雄是谁。这位老兄,1951年出生在香港,原名刘銮鸿,后来改名叫刘銮雄,人称“大刘”。他家境不算差,父亲在香港做生意,但也没到豪门级别。刘銮雄靠自己闯出了一片天,年轻时去了加拿大读书,在滑铁卢大学拿了个学位,学的是工业工程。这背景听着挺正经,但他后来的发家路子可不走寻常路。

回香港后,刘銮雄没直接搞什么高科技,而是接手了家族的风扇生意。70年代,他瞅准机会,把一个小厂子做成了上市公司——爱美高。这公司专门生产吊扇、电风扇,那时候香港经济起飞,房地产热火朝天,家家户户都得装个风扇降温,刘銮雄就靠这个赚了第一桶金。1980年代,他开始把眼光投向更大的市场,炒股、炒楼,玩得风生水起。后来,他创立了华人置业,正式杀进地产圈和资本市场。

刘銮雄的风格,跟很多传统商人不一样。他胆子大,出手狠,特别擅长在市场低谷时抄底,高位时抛售,被人叫做“狙击手”。这家伙还特别爱玩股票,尤其喜欢搞那些有争议的公司,插手人家股权争夺战,赚得盆满钵满。他在香港商界混了几十年,积累了上百亿身家,名气大到没人敢小瞧。当然,他私生活也挺热闹,跟不少女明星传过绯闻,但咱今天不八卦,重点是他的投资眼光和对恒大的态度。

他这人有个特点,做生意不爱拖泥带水,看准了就下手,错了就认栽。这性格,在他后来的恒大投资里体现得淋漓尽致。恒大这事儿,对他来说,既是机会,也是教训。

恒大这家公司,大家都不陌生。创始人许家印,1996年在广州搞了个恒大实业,后来改名叫恒大集团。早年,恒大就是个小地产商,靠着广州的楼市热潮慢慢壮大。到了2000年代,许家印开始全国布局,拿地、盖楼、卖房,玩得是高周转、高杠杆的路子。2009年,恒大在香港上市,市值蹭蹭往上涨,一度成了中国地产界的扛把子。那时候,恒大的野心可不小,涉足足球、新能源汽车、文化旅游,啥都敢干。

恒大的巅峰期,得说是2016到2017年。那会儿,国家政策还算宽松,楼市火得不行,恒大的销售额连年翻倍。2017年,恒大销售额突破了3700亿元,净利润也高得吓人。许家印还登上了中国首富的宝座,风光一时无两。香港资本市场对恒大也特别看好,股价从几块钱涨到30多港元,市值一度超过4000亿港元。国际投行纷纷给它写报告,吹得天花乱坠。

刘銮雄跟恒大的交集,就在这时候开始了。2017年,恒大股价一路狂飙,市场对它的估值高得离谱。刘銮雄通过他控制的华人置业,开始大举买入恒大股票。他看中的是啥?一是恒大的高增长潜力,那会儿恒大的报表好看得不得了,销售额、利润年年创新高;二是恒大股价被市场热炒,短期内能赚快钱。公开数据显示,刘銮雄通过多次增持,持有了恒大超过6%的股份,成了恒大的重要股东之一。这笔投资,涉及金额高达几十亿港元,绝对是大手笔。

为啥刘銮雄敢这么玩?很简单,他玩惯了这种高风险高回报的游戏。恒大那时候风头正劲,外界都觉得它前途无量,连国际投行都给它唱赞歌。刘銮雄估计盘算着,跟着这波热潮捞一笔,赚了就跑。他过去炒股炒楼,靠的就是这种节奏:低买高卖,快进快出。这次投资恒大,他也是奔着这个套路去的。

不过,市场这东西,哪有永远顺风顺水的。刘銮雄这次出手,算是看对了开头,没猜中结局。恒大的问题,很快就浮出水面,他这几十亿,算是砸进了一个大坑。

恒大的麻烦,从2018年开始露苗头。那年,国家开始收紧地产政策,限购、限贷、去杠杆,搞得地产商日子不好过。恒大这种靠借钱扩张的公司,首当其冲。2018年,恒大的资金链就有点紧张了,但它还在硬撑,靠着卖债券、找银行贷款续命。到了2020年,疫情一来,楼市更凉,恒大的窟窿捂不住了。2021年,恒大彻底爆雷,债务危机全面爆发,总负债超2万亿人民币,股价从高点的30多港元一路跌到几毛钱,成了“仙股”。

刘銮雄这笔投资,算是栽了个大跟头。他在2017年高位买入的恒大股票,眼睁睁看着市值蒸发。根据市场估算,他持有的恒大股份,账面亏损超过90%,几十亿港元几乎打了水漂。2021年,恒大股价崩盘后,刘銮雄通过华人置业陆陆续续减持了一些股份,但那时候股价已经跌到谷底,卖了也没回多少血。华人置业的财报显示,这笔投资的减值高达几十亿港元,对公司利润影响不小。

刘銮雄对恒大的态度,也从一开始的看好,变成了后来的失望。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过恒大的问题。2021年,华人置业发布公告,承认对恒大的投资减值了好几十亿港元。刘銮雄当时公开表示,恒大的问题主要是“管理层太激进,杠杆用得太狠”。他说这话的时候,语气挺平静,但谁都能听出其中的无奈。他还提到,恒大的债务规模太吓人,连他这种老江湖都没料到会崩得这么彻底。

为啥会亏这么惨?其实不光是恒大自身的问题。刘銮雄的投资逻辑,虽然过去屡试不爽,但在恒大身上碰了壁。恒大的模式,靠的是政策宽松和市场狂热,一旦风向变了,就撑不住。恒大借了太多钱,利息压得它喘不过气,项目又卖不动,资金链一断就全完了。刘銮雄低估了内地地产市场的风险,也高估了许家印的应变能力。他以为恒大能撑过去,结果恒大自己把自己玩崩了。

这事儿还有个背景,得说说内地和香港市场的差别。刘銮雄在香港混惯了,那边的资本市场相对成熟,政策变化没那么剧烈。他可能没想到,内地地产受政策影响这么大,国家一收紧,恒大这种高杠杆玩家就没活路了。这次失手,对他来说是个不小的教训,也让他重新掂量了一下自己的投资策略。

恒大爆雷后,刘銮雄没再多掺和。他手里的恒大股票,要么减持套现,要么留着当教训。2022年,华人置业的财报显示,恒大投资的减值还在继续,但对公司整体影响已经没那么大了。刘銮雄的财富,虽然因为恒大缩水不少,但他底子厚,靠着其他资产和投资,日子照样过得滋润。据福布斯统计,他的身家现在还在几十亿港元上下,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恒大这边,许家印的处境就惨多了。公司债务重组,项目停工,个人还被传出各种麻烦。2023年,有消息说许家印被限制出境,恒大还在苦苦挣扎,想靠卖资产还债。刘銮雄对许家印,没啥公开的评价,但他私下对朋友说过,恒大的垮台,“不是运气不好,是战略错了”。这话挺有意思,点出了他眼里的核心问题:恒大不是倒在外部环境,而是自己把自己玩崩了。

刘銮雄这几年身体也不太好,肾病缠身,早就把重心从商战转到了家族传承。他把华人置业的控制权交给了女儿刘秀盈,自己退居幕后。对恒大的这段经历,他没太多公开表态,但从他后来的投资风格看,明显保守了不少。2023年,有人问他对恒大的看法,他只淡淡地说了一句:“过去的事了,市场总有起伏。”这话听着云淡风轻,但背后多少有点感慨。

恒大的故事,对刘銮雄来说,可能只是他商海生涯里的一段插曲。他这辈子赚过大钱,也亏过大钱,恒大这几十亿的亏损,虽然肉疼,但还不至于伤筋动骨。他后来的日子,更多是低调养病,偶尔看看市场,指导一下家族生意。对比之下,恒大的结局就凄凉多了,从巅峰到谷底,成了商界的一个反面教材。

刘銮雄谈恒大,其实是个典型的资本故事。开头是看好机会,大手笔入场;中间是风云突变,巨亏收场;最后是淡然离场,反思教训。这事儿告诉咱,商海里没谁是常胜将军,连刘銮雄这种老狐狸都得交学费。恒大的崛起和崩塌,既是时代造就,也是人为失误,刘銮雄不过是这场大戏里的一个配角。

这故事你怎么看?是觉得刘銮雄眼光不够毒,还是恒大自己作死?欢迎留言聊聊,咱们一起唠唠这商界的恩怨情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