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徐萍萍的永别,该唤醒多少人“好好爱自己”的觉醒
发布时间:2025-10-31 20:09 浏览量:2
当25岁的徐萍萍老师在深夜选择告别这个世界,浙江武义的秋风都带着刺骨的惋惜。这个正值芳华的姑娘,本该在三尺讲台收获桃李芬芳,却被层层叠叠的工作压力压垮了生命的脊梁。一张写满疲惫的办公桌,一本没批改完的作业本,成了她留给世界最后的注脚——这场悲剧,撕开了现代人“透支自己”的残酷真相,也逼着我们重新审视一个最朴素的命题:我们是否真的懂得好好爱自己?
好好爱自己,从来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藏在柴米油盐与工作奔波里的具体选择。徐萍萍的遭遇让我们看见,那些被忽略的疲惫、被压抑的委屈、被拖延的情绪,终会在某个时刻变成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或许她曾无数次在深夜备课到眼皮打架,却硬撑着完成额外的行政任务;或许她曾在面对学生的调皮与家长的质疑时,独自咽下满腹委屈;或许她早已察觉身心俱疲,却总想着“再坚持一下”,把自我关怀一次次推到“明天”。可生命没有那么多“明天”,那些被我们轻视的“小情绪”“小疲惫”,正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
真正的爱自己,是学会给心灵松绑。工作再忙,也要留一杯茶的时间与自己对话;压力再大,也要懂得拒绝超出能力范围的负荷;情绪再糟,也要找到出口释放,而非独自硬扛。就像一株植物,既要吸收阳光雨露,也要学会修剪多余的枝叶,才能长得枝繁叶茂。我们可以对自己宽容一点:允许自己偶尔偷懒,允许自己犯错,允许自己在疲惫时说“我不行了”。不必强迫自己活成“无所不能”的超人,接受自己的脆弱,才是对生命最温柔的善待。
徐萍萍老师的悲剧,是一声沉重的警钟,敲醒了每一个在生活中步履匆匆的人。我们总在追逐成绩、成就与他人的认可,却忘了最该珍视的,是自己鲜活的生命。工作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而非消耗生活;责任值得担当,但不该以牺牲自我为代价。当我们习惯性地忽略自己的感受,其实就是在透支生命的底气。
生命只有一次,无法重来。愿徐萍萍老师的离去,能让更多人明白:好好爱自己,才是人生最该置顶的课题。从今天起,多给自己一点耐心,多给自己一些关怀,累了就歇一歇,痛了就哭出来,别让压力吞噬了生活的温度,别让忙碌辜负了生命的美好。毕竟,唯有好好爱自己,才能有力量去爱这个世界,去承接生活的馈赠。 #社会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