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核心:一招制胜的终极秘诀
发布时间:2025-10-30 17:26 浏览量:1
张家界荒野求生“最可能进决赛选手”退赛!本人发声:已回老家,缺盐影响冻伤愈合,下次还来
荒野求生赛事的残酷,不仅在于体能的极限消耗,更在于环境与身体的不可控变量。2025 年 10 月 25 日,张家界七星山 “骆驼杯” 荒野求生挑战赛第二季迎来意外转折 —— 被网友视为 “最可能进决赛” 的 32 号选手 “苍狼”,因身体伤病正式退赛。消息经赛事方公示后,迅速登上社交平台热搜,不少追更赛事直播的网友留言感慨:“没想到他会退赛,之前看他搭的庇护所还以为能稳冲前三!”
10 月 27 日,“苍狼” 通过大河报・豫视频首次公开回应退赛细节。彼时的他已回到广西百色老家,镜头里的他穿着宽松的家居服,左手手腕处贴着浅色纱布,说话时语气平静却难掩遗憾。“退赛后第一时间去了医院,医生诊断是冻伤,开了消炎药和药膏,现在红肿消了些,但完全好还得等半个月。” 他抬手展示受伤部位,纱布边缘能看到淡淡的淤青,“刚开始只是痒,后来肿得厉害,裂口还流脓,实在没办法继续坚持。”
最让他印象深刻的,是退赛后吃到的第一顿正常饭菜。“在山里近 20 天没好好吃顿热饭,出来后先喝了碗白粥,配着清炒青菜,第一次觉得盐比肉还香。” 他笑着回忆,当时因为连日没摄入食盐,舌头都快尝不出味道,一勺青菜入口,咸味顺着喉咙滑下去,瞬间觉得 “浑身都舒坦了”。后来医生告诉他,长期缺盐不仅导致体力下降,还直接影响了伤口愈合速度,“要是早知道盐这么重要,当时可能会想办法多找些含盐分的植物。”
“苍狼” 的伤情并非突然爆发,而是在赛事中期逐渐恶化。他回忆,参赛第 12 天清晨,起床后发现左脚脚踝处有些发痒,掀开裤腿一看,皮肤已经红肿,按压时还会疼。“我是广西人,从小在山里跑,知道折耳根能消炎,当天就去找了些新鲜的,捣碎了敷在红肿处,还煮了点水喝。”
但事与愿违,连续三天外敷内服折耳根,红肿不仅没消退,反而蔓延到了小腿。“当时没太在意,觉得山里有点小伤很正常,还照样每天出去找食物、拾柴火。” 他没意识到,七星山的十月气候,远比他熟悉的广西山区更复杂 —— 昼夜温差能达到 15℃以上,白天阳光充足时气温能到 20℃,晚上却会骤降至 0℃以下,加上开赛初期连续七天降雨,营地地面潮湿,他穿的加厚单裤很快被浸湿,贴在腿上冰凉刺骨。
“运动量大也是个问题,每天要走好几公里找食物,能量消耗快,又没足够的东西吃,身体抵抗力越来越差。” 他坦言,原本以为自己熟悉野外生存,能轻松应对食物短缺,“我平时喜欢拍鸟类,知道哪些地方容易有小动物,但入秋后七星山的蛇、鼠都往山下跑,找了好几天只挖到几颗野土豆,蛋白质根本不够。
”
参赛第 18 天,“苍狼” 发现脚踝的伤口开始裂口,渗出淡黄色的脓液,走路时每走一步都钻心地疼。“那时候才慌了,赶紧跟裁判长反映情况。” 裁判长现场检查后,告诉他伤情暂时不危及生命,可自主选择退赛治疗或继续坚持,“我想了一晚上,要是硬撑,伤口感染更麻烦,只能选退赛。” 他后来才知道,自己低估了湖南山区的低温与潮湿,“广西冬天没这么冷,没想到十月的七星山能冻得人骨头疼。”
“苍狼” 的退赛,也藏着赛前准备不足的隐患。他在社交平台的历史动态显示,9 月 23 日才发布 “已报名荒野求生” 的视频,距离 10 月 8 日开赛仅 15 天。“当时刷到赛事报名信息,觉得自己有野外经验,一时冲动就报了名。” 他笑着说,家里人一开始坚决反对,“爸妈说‘山里太危险,万一出事怎么办’,我跟他们磨了好几天,直到开赛前三天才说通,根本没时间做充分准备。”
他坦言,赛前只简单整理了行李,带了些常用的野外工具(后来被赛事方没收,按规则只能用组委会提供的基础装备),连七星山的气候资料都没仔细查。“要是早知道十月会下雨这么久,肯定会想办法多准备点保暖的东西,哪怕是多带双袜子也好。” 更让他遗憾的是,原本计划赛前跟有赛事经验的朋友请教技巧,也因为时间仓促没能实现,“很多细节都是到了山里才慢慢摸索,比如怎么储存火种、怎么找含盐分的植物,要是提前知道,可能就不会缺盐了。”
这种仓促还体现在团队配合上。他与北京选手 “大牛” 组成的 “牛狼组合”,是赛前网友热议的焦点 ——“苍狼” 有野外实操经验,“大牛” 擅长理论知识,两人原本计划互补合作。“大牛懂很多生存知识,比如怎么辨别有毒植物、怎么计算体力消耗,但动手能力弱了点,搭帐篷时连绳子都系不好。” 他回忆,两人在山里互相照应了一周,“我帮他搭庇护所,他教我怎么估算食物储备,可惜他后来因为水土不服,第一周就退赛了。”
“大牛退赛后,我一个人更累了,没人帮忙 lookout(放哨),找食物时还要担心营地安全。” 他觉得,如果赛前能多和 “大牛” 磨合,或者有更充足的准备时间,或许能走得更远,“这次算是个教训,下次再参加,肯定要提前三个月就开始准备。”
赛事的赛区划分,也给 “苍狼” 的生存增加了难度。按规则,选手抽签决定所在赛区,“苍狼” 抽到的 A 区,是公认物资最匮乏的区域。“A 区多是岩石坡,植被少,能吃的野果和野菜比 B 区少一半,连水源都比 B 区远。” 他对比另一位热门选手 “冷美人” 所在的 B 区,语气里有些羡慕,“看直播里 B 区有很多野果树,还有小溪流里的小鱼,比 A 区好生存多了。”
赛事直播的规则也让部分网友产生误解。“很多人问我‘为什么直播里很少看到你’,其实赛事方是按赛区直播,每天从 A 区开始播,慢慢转到 B 区,要是刚好出去找食物没在营地,就会错过镜头。” 他解释,自己不是 “故意躲镜头”,而是为了生存不得不频繁外出,“有时候早上出去,中午才回来,刚好错过直播时间,就有人以为我‘划水’,其实真的没时间待在营地。”
退赛后,他留下的庇护所与物资处理,也成了网友关注的话题。按赛事规定,其他选手不能直接 “拎包入住” 他的庇护所,也不能拿他留下的屯粮(如没吃完的野土豆),但可以捡拾石头、木材等无主物资 ——“苍狼” 把这种行为戏称为 “舔包”,“就像玩游戏时捡别人留下的装备,不过只能捡自然材料,不能拿现成的食物。” 他笑着说,退赛前特意把没用完的柴火码整齐,“希望后面的选手能用上,也算没浪费。”
尽管遗憾退赛,“苍狼” 对自己的实力仍有信心。“要是没受伤,我觉得能冲进前三。” 他认真分析,自己的庇护所搭建能力、野外辨别能力都不输其他选手,“就是运气差了点,遇到冻伤这个意外。” 他已经跟赛事方沟通过,“等身体完全恢复,下一季肯定还来,到时候提前准备,争取拿冠军。”
目前留在赛场的 21 位选手中,他最看好同样来自广西的 “建哥建弟” 组合。“这两兄弟参加过好几次求生赛事,经验比我丰富,而且配合默契,一个找食物厉害,一个擅长搭庇护所,现在看他们的状态很稳定,大概率能走得远。” 他还会偶尔看赛事直播,“看到他们找到野蜂蜜,还挺替他们开心的,就像自己还在赛场一样。”
对于身边想参加类似赛事的朋友,他却给出 “劝退” 建议。“很多人觉得荒野求生很刺激,想体验一下,但其实特别残酷。” 他认真地说,赛事方虽然在每个赛区安排了安全员,但真正遇到危险时,安全员不一定能第一时间赶到,“没有三五年野外生活经验,千万别轻易尝试,不然不仅会受伤,还可能有生命危险。”
10 月底的广西百色,天气依旧温暖。“苍狼” 每天按医嘱涂药、休息,偶尔会去家附近的山林散步,“看看熟悉的树木和鸟类,就当提前为下一次参赛做准备。” 他的社交账号里,最新一条动态是退赛后拍的家乡溪流,配文 “等我回来”,评论区里满是网友的鼓励:“养好伤再出发,下次一定能拿冠军!”“你的庇护所永远是赛事里的天花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