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聂曦听从命令!又会是另一种结局!

发布时间:2025-10-30 06:36  浏览量:1

1950年3月1日深夜,国民党国防部侦防组冲进聂曦办公室时,他正对着电台敲下最后一组电码。桌上墨迹未干的信开头写着:“我系共党间谍,所有行动与吴石次长无关。” 这位吴石最信任的副官,试图用生命保护老师。

聂曦至死都不知道,正是他两次违抗命令的“忠诚”,反而将最敬爱的老师吴石和自己一起送上了台北马场町刑场。

吴石发现蔡孝乾可能叛变后,第一时间安排聂曦准备五张通行证和船票,送妻儿和聂曦去香港。然而聂曦把船票攥在手里,心里却想着另一件事——林义良还没脱险。

尽管吴石厉声喝止“这是命令!”,但聂曦还是违抗了。他偷了码头值班室的汽灯,换上码头工人的粗布衫,将通行证折成小块塞进林义良的烟盒。

就是这次行动,让聂曦的侧脸被蔡孝乾看得清清楚楚。这一眼,最终要了所有人的命。

吴石看到保密局照片时沉默良久,只轻声说了一句:“他太敬爱我了。” 聂曦的这次违令,让蔡孝乾通过报纸确认了聂曦是吴石副官,进而推断出“东海就是吴次长”。

当吴石再次命令聂曦护送家人赴港时,聂曦做出了第二个改变命运的决定。他将船票悄悄塞给妻子,烧毁所有往来信件,写好认罪书,直奔国防部电台室。

聂曦以为牺牲自己可以保全老师,认为自己若一起走,特务就会咬住不放;若留下,还能拖住三天。

吴石第一次用“你”而非“聂曦”称呼他:“你拖住的是我的命!” 但聂曦只是笑笑,像在课堂上答错题般挠挠头:“老师,您教过我——‘谍报人员的生命不是自己的,是组织的。’”

然而事后档案显示,若聂曦当时护送吴石家人离台,谷正文缺乏直接证据指控国防部次长,吴石甚至可能因身份未暴露而继续潜伏。

聂曦的选择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他本可安全撤离,却发现自已早已被保密局特务翁同旺严密盯梢。若动身赴港,不仅会暴露撤离路线,更会直接牵连无辜者,甚至导致整个情报网崩塌。

聂曦烧毁所有信件写下认罪书,陈宝仓在法庭上主动承认自己是“东海”,试图切断与吴石的关联。然而叛徒蔡孝乾的两次疏忽彻底破坏了“顶罪”计划。

更致命的是,聂曦此前因“保护吴石”心切犯下的两个错误:违令参与林义良营救让蔡孝乾记住他的长相;申请调任交际科以便获取通行证,被谷正文视为“传递情报的罪证”。

当王碧奎被谷正文控制后,审讯中录下的“聂曦一直跟着吴次长”的证词,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如果聂曦没有参与营救林义良,蔡孝乾即使叛变也不会怀疑到吴石头上,更不会指认聂曦。

如果聂曦服从命令前往香港,谷正文就拿不到王碧奎的录音,且吴石已与陈宝仓进行切割,没有证据无法定罪。

吴石在狱中面对聂曦的认罪书和陈宝仓的物证时,心理防线崩溃了。战友们以生命为代价为他铺就的生路,反而成了他无法独活的枷锁。

吴石最终承认“我才是东海”,在舟山群岛解放的消息传来时,他笑着对战友说:“很荣幸和你们一起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