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去世的人飙升!医生多次劝告:无论多大年纪,天冷坚守3原则
发布时间:2025-10-31 05:00 浏览量:1
天一下凉,心梗发作的人就像被点了名似的,一个接一个地倒下。不是夸张,最近各地医院的急诊科、心内科,几乎每天都有人因为心梗抢救无效去世。有人才刚五十出头,有人甚至才三十多岁,连高血压都没有。到底是天冷惹的祸,还是我们对心脏太掉以轻心?
为什么一到冷天,心梗像被按了快进键?医生为什么反复苦口婆心:无论你20岁还是80岁,只要天冷,就得守住那3条命门?这3条,到底是哪3条?真的能救命吗?普通人听得懂、做得到吗?
问题不在于我们知不知道,而是我们以为“还没轮到我”。
心梗,不是老年人的专利。别等着倒下了,才后悔没早点看清这件事。
冷空气来的时候,血管就像被冻住的水管,本来就不宽裕的血流通道,骤然收缩,血压飙升,心脏要加班加点地工作。尤其是早上醒来那一刻,血压跳得最快,血栓最容易“卡壳”,心肌缺血也就一触即发。
“猝死”这个词,不是写在别人身上的。
北京协和医院一项研究发现,冬季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比夏季高出约23%,而且发作时间主要集中在清晨5点到10点之间。你以为是闹钟太吓人?其实是生理上的脆弱窗口期,被冷空气一激,直接引发冠脉痉挛,血管突然“打结”,心脏没了血,几分钟就能出事。
这些年,心梗年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不是危言耸听。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在2024年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新发超过100万例,其中35岁以下的患者比例,比十年前翻了近一倍。熬夜、焦虑、烟酒、外卖、久坐,这些都市生活的“标配”,正在把年轻人推向心梗的边缘。
心梗不是病发才开始,而是日积月累酝酿的一个点。寒冷,只是压死骆驼的最后那根稻草。
有个词,叫“隐性心脏病”。很多人没有症状,但心脏已经在默默“熬夜”了。动脉硬化、内皮损伤、炎症反应,这些过程没声音,但很致命。就像水滴石穿,不见得一夜之间把你击倒,但一旦出事,就是致命。
每到天冷,医生才会不厌其烦地强调:三个动作,别嫌麻烦,真能救命。
第一个,是保温。听起来好像谁都会,但问题是,很多人只顾着穿衣服,却忽略了最关键的三个部位:脖子、脚、腹部。这三个地方一凉,交感神经就容易被激活,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心脏立马压力山大。
尤其是老人,喜欢清晨去公园锻炼,穿得还少,结果就在晨练路上倒下的,不在少数。
第二个,是控制情绪。别小看情绪这事儿。新闻里那些“吵完架突然倒地”的心梗案例不是故事,是现实。情绪波动会触发肾上腺素飙升,血压、心率像过山车一样窜,心脏受不了就罢工了。
尤其是中年人,工作压力、家庭琐事堆在一起,火气一上来,心脏就跟着遭殃。情绪上的“硬抗”,比寒冷更危险。
第三个,是规律作息。很多人夜里玩手机,白天靠咖啡续命,生物钟被打乱,自主神经系统长期紊乱,心脏像被拉着熬夜的工人,早晚要罢工。
冬天一冷,熬夜更容易让心率变异性下降,心脏调节能力差,一点刺激就能出事。别觉得年轻就能扛,心脏记仇,比谁都狠。
这三条,其实不是“冬天才用”,而是“冬天必须用”。
有些人觉得自己没高血压、没糖尿病、没家族史,就掉以轻心。但心梗发作前,很多人都觉得自己“身体没毛病”。
哈尔滨一项社区研究发现,40岁以下心梗患者中,约有43%在发作前从未被诊断出任何心血管疾病。也就是说,他们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是“零感知”。
身体不会撒谎,但我们经常自欺。
就像一个看起来光鲜亮丽的房子,墙体内部早已腐蚀。心脏也一样,日常生活中那些不起眼的小习惯,正在慢慢敲打它。
天冷的时候,血小板活性增强,容易形成血栓;呼吸道感染多发,也会诱发炎症因子释放,加重心脏负担。感冒、发烧、咳嗽,其实不是小病,对心脏是一次次考验。
更别说那些“喝点酒暖身”的说法,其实是陷阱。酒精短时间内会让你觉得暖和,但之后血管扩张反而让体温流失更快,还会加速心率,让心脏负担更重。
冬天,是心脏的考试季。
你准备好了吗?还是还在想着“我还年轻”?一个残酷的现实是,心梗不会因为你年轻就放过你。它看的是你生活方式的年纪,而不是身份证上的数字。
医生说的“三守”,不是口号,是从一具具冰冷的遗体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说到底,不是保命的诀窍不够多,而是人们总是觉得“不会轮到我”。
身体不是突然垮掉,是一天天被忽视垮掉的。
我们要守住的,不只是温度、情绪、作息,更是对生命的敏感度。冷天来了,不是提醒你多穿点,是提醒你多关心一下自己最沉默的器官——心脏。
如果你身边有上了年纪的父母、爱熬夜的朋友、压力山大的同事,请把这3个原则分享给他们。能不能救命,不在医生手里,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日常里。
别再等天气“暖和了”才开始注意,真正暖和的是我们对健康的态度。
点赞、评论、转发,让更多人看到这篇文章。不是为了流量,是为了我们都能少点遗憾。
参考文献:
111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4》.中国循环杂志.2024.
222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冬季心肌梗死早期预警指标研究报告.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3;51(1):12-18.
333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青年人群心肌梗死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22;23(4):4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