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聚变热了!永鼎、精达、上海电气谁能拿到真订单?
发布时间:2025-10-30 16:24 浏览量:1
最近不少朋友问我:“现在都在说核聚变要‘加速’了,永鼎、精达、上海电气这几家沾边的公司,到底谁真有东西?值不值得盯着?”
2025年核聚变确实“热”——国际原子能机构刚说这是“决定性新阶段”,国内CRAFT、BEST这些装置也在落地,企业的订单真金白银地来了。今天不扯虚的,把这三家的“核聚变家底”、能拿到的好处、要担的风险,全给你掰碎了说,都是实打实的业务,不吹不黑。
一、先搞懂:这三家在核聚变里到底是“干啥的”?
核聚变不是“一家公司包圆”的事,得拆成“材料、部件、装置”好几段,这三家各占一段,差别大着呢。
1. 精达股份:核聚变的“线”,全球就它能做长的
精达干的是“超导卢瑟福缆”——这东西是核聚变装置里“约束等离子体”的磁体核心材料,简单说就是“把上亿度的‘火球’捆住的线”。
现在全球能连续生产超过3公里这种线的,只有精达一家。你想啊,核聚变装置的磁体得绕好几圈,线短了接不上,接多了又容易坏,精达这技术就是“独一份”。
而且这东西不是“实验室玩具”:2025年精达已经给国内好几个聚变装置供了货,订单是“真落地”的。但你得明白:精达的主业还是汽车电机、光伏的电磁线,核聚变业务现在占比不高,属于“加分项”——但这“加分项”是全球独有的,门槛高。
2. 永鼎股份:核聚变的“带材”,订单已经揣兜里了
永鼎做的是“高温超导带材(YBCO)”——这是下一代聚变装置磁体的“主力材料”,比传统材料能扛更高的磁场,还能把装置做小一半。
2025年永鼎已经给“夸父启明(BEST)”装置交付了首批带材,今年聚变相关订单已经超过2亿元。而且它的带材不仅供国内,还在跟国际项目谈合作——这说明技术是“过了关”的。
但永鼎的问题是“业务杂”:它还有通信电缆、电力工程这些业务,核聚变只是其中一块;而且超导带材的玩家不止它一个,联创光电、西部超导也在做,后面可能会有竞争。
3. 上海电气:核聚变的“大家伙”,国家队的“主力选手”
上海电气是干“聚变装置核心部件”的——比如400吨重的环向场线圈盒、能装下“人造太阳”的真空室,都是它造的。
这东西不是谁都能做的:得能焊360毫米厚的不锈钢,能把21米高的部件精度控制在2毫米以内,还得有几十年的核电设备经验。2025年上海电气已经交付了全球最大的TF线圈盒,国内CRAFT、BEST这些国家级装置的核心部件,基本都是它包了。
而且上海电气是“国家队”,跟中科院、中核这些科研单位绑在一起——聚变项目是国家战略,订单基本“跑不了”。但它盘子大,核聚变业务占总营收的比例很低,属于“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稳,但爆发性可能没那么强。
二、得想清楚:这三家“值不值得等”,要看这3件事
不是说沾了核聚变就一定好,得看“业务实不实、门槛高不高、政策靠不靠”。
1. 先看“业务是不是真靠核聚变吃饭”
- 精达:核聚变是“技术亮点”,主业是电磁线,就算核聚变慢了,它还有汽车、光伏的饭吃,稳;
- 永鼎:核聚变是“增长业务”,订单已经有了,但占比还小,得看后面装置建得快不快;
- 上海电气:核聚变是“战略业务”,国家项目肯定跟,但它本身是“巨无霸”,核聚变的利润对它来说是“毛毛雨”。
2. 再看“门槛够不够高,别人能不能抢”
- 精达的卢瑟福缆:全球独一份,别人短时间追不上,门槛最高;
- 上海电气的核心部件:需要“极限制造能力+国家队资源”,一般民企进不来,门槛也高;
- 永鼎的超导带材:技术是不错,但有同行竞争,门槛相对低一点。
3. 最后看“核聚变的‘钱’啥时候能到账”
现在核聚变还在“实验堆”阶段,离商用发电至少还有20年——这三家现在赚的是“装置建设的钱”,不是“发电的钱”。
也就是说:未来10年,它们的核聚变业务靠的是“国家投钱建装置”,不是“卖电赚钱”。只要国家持续投钱建CRAFT、BEST这些装置,它们就能拿到订单;但要是投钱节奏慢了,业务增长就会跟着慢。
三、别踩坑:这3个误区,很多人都犯了
聊核聚变的时候,我最常听到的就是这几个“想当然”,得给你泼点冷水:
1. 别觉得“沾边就会涨”
很多人一看“某公司有核聚变概念”就冲,但你得看“它到底做了啥”——是真供了货、有订单,还是只发了个“研发公告”?
比如有的公司说“在研究核聚变材料”,但连样品都没做出来,这跟精达、永鼎“真交货”的能一样吗?
2. 别等“商用发电”
现在吹“核聚变2030年发电”的都是忽悠——国际原子能机构说,商用堆至少要到2045年。这三家现在赚的是“建装置的钱”,不是“发电的钱”,别盼着“一步登天”。
3. 别只看“核聚变”
这三家都不是“只靠核聚变活”:精达靠汽车电机,永鼎靠通信电缆,上海电气靠火电、风电设备。就算核聚变进度慢了,它们还有别的业务撑着——这是“安全垫”,但也意味着“不会因为核聚变就暴涨”。
四、总结:这三家到底怎么选?
最后给你个“大白话结论”,不用扯术语:
- 想“赌技术独一份”的,盯精达:它的卢瑟福缆全球没对手,只要核聚变装置接着建,它的订单就稳,而且主业也不差,风险小;
- 想“赌订单增长快”的,看永鼎:它的超导带材订单已经落地了,要是后面装置建得多,业务涨得会比精达快,但得担“竞争”的风险;
- 想“求稳”的,看上海电气:国家队背景,订单肯定有,但它盘子太大,核聚变带来的变化不会太明显,适合“慢慢等”。
但有一点得记住:核聚变是“长赛道”,不是“炒短线”的。现在投这几家,投的是“国家持续建装置”的预期,不是“明天就能赚大钱”。
你要是想赚“快钱”,这几家可能不是你要找的;但你要是想“盯着未来20年的能源方向”,这三家确实是“有真东西”的玩家——至少比那些“只喊口号”的公司靠谱多了。